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勇专利>正文

水稻抛秧育秧盘下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8 阅读:6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稻抛秧育秧盘下种器,由一个上盘1和一个下盘2构成,在上、下盘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相互对应的通孔10、20,上盘1与下盘2平面重叠滑动配合,种子通过上盘1上开设的穴孔10进行定量计量分配,上、下盘相对滑动后,上、下盘上的通孔相对连通,使种子落入抛秧盘3上的每个种穴内,其使用操作简便,下种省时、省力、均匀。(*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抛秧育秧盘下种器本技术涉及的是农业机械装置,是一种向水稻抛秧育秧盘内下放稻种的下种器。过去水稻种植是用手工插秧,而今采用抛秧方法。水稻抛秧育秧采用的是一种抛秧育秧盘,目前人们向育秧盘中下种,都是用手向育秧盘上撒种,撒放的稻种随意落入育秧盘上的种穴内,这种方式不仅下种不均,费时、费力、费种,而且整个秧盘上的每个种穴中置入的种子的数量不均,有多我少,部分种穴内下种过多,使得该穴出苗不壮,抛秧种植后影响稻苗分枝,进而影响产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下种器,提供一种特别适合水稻抛秧育秧盘使用的下种器。本技术的技术构成方案是其包括有一个上盘——种子计量分配盘,和一个下盘——种子落放盘构成,在上、下盘平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相互对应的通孔,上盘与下盘平面重叠滑动配合,在上、下盘间设置有销槽配合或滑槽配合的滑动配合机构,使上下盘可进行相对滑动,种子通过上盘上开设的穴孔进行定量计量分配,上、下盘相对滑动后,上、下盘上的通孔相对连通,上盘孔中的种子通过下盘上的通孔落入抛秧盘上的每个种穴内,达到省时、省力、均匀下种。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府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图6是图4的B-B剖视图,分别表示了不相同的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下种器其由一个上盘1——种子计量分配盘,和一个下盘2——种子落放盘构成,上盘1和下盘2均为平板结构形状,在上盘1和下盘2平面上依据抛秧盘3上分布的种穴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竖立的通孔10、20,上盘1与下盘2平面重叠并可平面滑动配合,在上盘1的左右两端处设有-->把柄15、15′,通过扶持把柄15用手推动上盘1与下盘2做相对滑动。本技术做为上盘1与下盘2平面滑动配合的导向滑动配合机构的具体实施结构,在上盘1与下盘2上分别开设有销轴与滑槽配合构成的定位导向滑动配合机构;或者是在上盘1与下盘2间即上盘1、下盘2的前后两则端结构形成为滑块与滑槽配合的结构,使上盘1与下盘2可进行相对直向平面滑动。如图1所示,在上盘1和下盘2上分别开设有销轴12和滑槽孔22,销轴12与滑槽孔22配合对上下盘相对滑动进行导向定位;如图5所示,上盘1与下盘2的前后两则端结构形成为滑块与滑槽配合的结构,即在上盘1的前后两则端设有向下凸起的止口立边11、11′形成滑道,下盘2置于上盘1的下表面,下盘2前后两则边与上盘1的止口边11、11′形成滑块与滑道滑动配合;当然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在下盘2的前后两则端设有向上凸起的止口立边21、21′形成滑道,上盘1置于下盘2的上表面上,上盘1前后两则边与下盘1的止口边21、21′形成滑块与滑道滑动配合。相对在下盘2的前后两端设有向上凸起的止口立边21、21′形成的滑块与滑道配合结构,在上盘1的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凸起的止口立边11、11′形成的滑块与滑道配合结构,后者其结构性更好一些,这样可以防止泥砂颗粒等杂质进入滑道内,影响上盘1与下盘2进行相对滑动。为提高上盘1和下盘2的刚性,在上盘1和下盘2的外表面的四边上或者只是较长的前后两则边上可设有向上凸起的筋板边13、23。本技术在下盘2的下表面上对应下盘2上的每个通孔20的下端口设有向下凸出的锥台28,该凸台28与育秧盘3上的种穴30的上口形成配合,使用时可使下盘2上的通孔20与育秧盘3方便准确地自动配合定位。参见图4,本实用型在下盘2的下面可设置有一底盘5,底盘5通过其左端或右端则边与下盘2则端通过铰轴51铰接联接,底盘5的前后两则边5′、5″向上翘起,在底盘5板面上设有限位块53,育秧盘3通过底盘5的边框5′、5″和设在底盘5板面上的限位块53进行限位定位。设置有底盘5的优点是其可以对育秧盘3给予一定的保护,防止育秧盘3在下种操作使用时被压和造成损坏。本技术使用时,将种子随便撒放在上盘1上,经过简单的刮扫就可使种子进入上盘1上开设的每个穴孔10内,通过穴孔10对种子自动进行定量定位分配,-->上盘1与下盘2相对滑动后,上盘1上的穴孔10与下盘2上的通孔20相对连通,上盘1穴孔10中的种子通过下盘2上的通孔20落下,并被置入于下盘2下的抛秧育秧盘3上的每个种穴30内。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下种均匀,不仅使育秧盘3上的种穴30中置入的种子的数量控制在最佳价数量内,而且由于下种均匀,可节约用种量,并且不会造成因种穴30内下种不均和过多,使得出苗不壮,影响抛秧后稻苗生长、分枝,进而影响产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抛秧育秧盘下种器,其特征在于,其由一个上盘(1)-种子计量分配盘,和一个下盘(2)-种子落放盘构成,上盘(1)和下盘(2)均为平板结构,在上盘(1)和下盘(2)平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竖立的通孔(10、20),上盘(1)与下盘(2)平面重叠并可平面滑动配合,在上盘1的左右两端处设有把柄(15、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抛秧育秧盘下种器,其特征在于,其由一个上盘(1)——种子计量分配盘,和一个下盘(2)——种子落放盘构成,上盘(1)和下盘(2)均为平板结构,在上盘(1)和下盘(2)平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竖立的通孔(10、20),上盘(1)与下盘(2)平面重叠并可平面滑动配合,在上盘1的左右两端处设有把柄(15、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种器,其特征在于,在上盘(1)与下盘(2)上分别开设有销轴与滑槽配合构成的定位导向滑动配合机构,即在上盘(1)和下盘(2)上分别开设有销轴(12)和滑槽孔(22),销轴(12)与滑槽孔(22)配合对上盘(1)与下盘(2)相对滑动进行导向定位。3、根椐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种器,其特征在于,在上盘(1)的前后两则端设有向下凸起的止口立边(11、11′)形成滑道,下盘(2)置于上盘(1)的下表面,下盘(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王树臣
申请(专利权)人:王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