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伍自才专利>正文

水稻软盘播种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6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稻软盘播种盘,由上下两块组成滑动连接的矩形薄板构成。两板的板面上,对应开有与水稻软盘种穴相对应的漏种孔。上板周边上有向上凸起的与种穴相配的定位凸台。本播种盘适于所有播种人员,能有效保证播种的用量和制种的出芽质量。(*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软盘播种盘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具,具体说是一种水稻软盘播种的专用工具。对软盘播种,常见的方法是,把谷种直接播撒在软盘的种穴里,该法对播种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否则常发生部分种穴内的谷粒过多,而部分种穴内又无谷粒的现象,导致育秧不均,出芽不好,用种过量等。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铺放在软盘上的播种盘,该盘上有与软盘上种穴相对应的孔,通过控制孔的容积,以控制谷粒入种穴的数量,保证软盘种穴出芽的均匀及出芽的质量,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的水稻软盘播种盘,可通过如下方案实施,该播种盘是上下两块组成滑动连接的矩形薄板构成,两板的板面上,对应开有与水稻软板种穴相对应的漏种孔。在上板的周边上,有凸起的边缘。为保证软盘上漏种孔与软盘种穴的对位准确,在下板的底面上,有向下凸出的、且与种穴相配的定位凸台。本技术的水稻软盘播种盘,为上下两层活动板,板面有控制谷粒的漏种孔,因而可适于任何技能的播种人员使用,并能有效地保证谷种入穴的数量,提高了育秧质量,减少制种的用量。-->本技术的水稻软盘播种盘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本技术的水稻软盘播种盘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水稻软盘播种盘的俯视图。下面结合图1、2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水稻软盘播种盘的细节。本技术的水稻软盘播种盘,是由上下两块组成滑动连接的矩形薄板组成。下板[5]是镶装在上板[1]两横向端下面的平槽内,上板的周边上,有向上凸起的边缘[3]。在下板的底面上,有向下凸出的、且与水稻软盘上的种穴相配的定位凸台[4]。在上、下板的板面上,有与水稻软盘上的种穴相对应的漏种孔[2]。为下板的抽拉方便,在下板的纵向端,有一超出下板板厚的台边,构成下板的拉手。本播种盘的操作是这样的,先将下板[5]稍抽出一点,使上下板面上的漏种孔不相导通,再将本盘铺盖在置于水田中的水稻软盘上,让下板下底面上的定位凸伸进相应的软盘种穴内,此时便可在本盘内播种,播种后,再用手或刮板在上盘面上刮平,让多余的种粒分布在本盘的周边处,推动下板,使上下板的漏种孔相对,上盘漏种孔内的谷种即通过下板上的漏种孔进入软盘的种穴内,提起本盘,便完成一块软盘的播种。由于上板上的漏种孔的容积,是根据每个种穴规定播种量而设定,因能有效地保证播种的用量和软盘的出芽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软盘播种盘,其特征是该播种盘包括矩形的上板与之组成滑动连接的下板组成,两板的板面上有与水稻软盘的种穴位置相对应的漏种孔,上板的周边上,有向上凸起的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软盘播种盘,其特征是该播种盘包括矩形的上板与之组成滑动连接的下板组成,两板的板面上有与水稻软盘的种穴位置相对应的漏种孔,上板的周边上,有向上凸起的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软盘播种盘,其特在于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自才
申请(专利权)人:伍自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