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书伦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式人力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5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确切地说是一种自行式人力水稻插秧机,该装置吸取了机械式插秧机的优点,克服了人力插秧机的不足。该装置由秧船和牵引装置组成,牵引装置包括牵引架、前叉、前叉辅助臂、方向杆、地轮、驱动机构和行距控制机构。该装置可用于插秧,也可用于运输;行距、株距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可以进行密植;可适用于大、小秧苗。(*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确切地说是一种自行式人力水稻插秧机。现有的机动插秧机作业连续、工作平稳、可以密植、插秧质量好、效率高,但结构复杂,使用维修技术要求高,适合集约化大生产。而我国农村目前实行联产承包,家庭生产,户数多,田块小,农民知识结构不平衡,难以推广使用结构复杂的农业机械。现有的人力插秧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插穴小,不致漂秧、倒秧,插秧质量好,深浅可以调节。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人在牵引行走进,留下两行脚印,造成人为的漂秧、倒秧,工作不连续、平稳性差,行距不定,不能密植,工效较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吸取机动插秧机的优点,克服人力插秧机的不足,提供一种由自行车式牵引装置与机动插秧机的秧船组成和自行式人力插秧机。其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自行式人力插秧机,包括秧船和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1、a、牵引装置由牵引架、前叉、前叉辅助臂方向杆、地轮、驱动机构和行距控制机构组成;b、牵引架由横梁、人字支架、前立管、牵引杆组成;横梁的一端与前立管连接,另一端与人字支架的上支架端连接;前立管的另一端与两牵引杆的端部连接,人字支架的两下支架端分别与两牵引杆的中部连接,牵引杆的另一端部设有牵引环;c、前立管的上部设有方向杆;前立管的下部设有前叉,前叉的两叉杆中部分别设有L形前叉辅助臂;d、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轮毂、踏杆、脚踏;踏杆的一端为U形,另一端设有脚踏,主动齿轮设于踏杆的U形开口内,并通过轴将两个分别带有踏杆的主动齿轮分别设于前叉的两叉杆端部与前叉辅助臂之间;与两主动齿轮啮合的两从动齿轮、分别设于轮毂的两端,轮毂的中部设有地轮,轮毂通过轴设于两前-->叉辅助臂之间;e、行距控制机构包括滑轮、牵引索和行距调节挡杆;滑轮悬挂于牵引架的横梁上,跨绕在滑轮上的牵引索的两端分别设于脚踏杆上;行距调节挡杆,为伸缩式套杆,其两端分别设于牵引架的人字支架的两下支架上。2、a、方向杆上的两把手分别为伸缩式拉杆。b、踏杆由长踏杆和短踏杆组成,长踏杆的一端为U形,另一端与短踏杆连接。c、牵引架的两牵引杆与秧船之间分别设有柔性连接件。d、秧船的两侧通过半轴分别设有运输轮。本技术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采用了自行车式牵引装置,故消除了人为造成的漂秧、倒秩现象,插秧质量好;且工作平稳,可连续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2、由于设有行距调节机构,行距、株距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且可以进行密植。3、该装置吸取了机动插秧机的优点,克服了人力插秧机的不足,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制造成本低。4、可适用于大、小秧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牵引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图2可见,一种自行式人力插秧机,包括秧船和牵引装置,牵引装置-->由牵引架1、前叉2、前叉辅助臂4、方向杆3、地轮7、驱动机构和行距控制机构组成。牵引架1由横梁、人字支架、前立管、牵引杆焊接组成一个刚性整体;横梁的一端与前立管连接,另一端与人字支架的上支架端连接;前立管的另一端与两牵引杆的端部连接,人字支架的两下支架端分别与两牵引杆的中部连接,牵引杆的另一端部设有牵引环;牵引装置通过牵引环铰接于秧船两侧,且牵引架1的两牵引杆与秧船之间分别由链条钩连接。秧船的两侧通半轴分别设有运输轮16。牵引架1的前立管的上部设有方向杆3,方向杆上3的把手为伸缩式拉杆;前立管的下部设有前叉2,前叉2的两叉杆中部分别连接有L形前叉辅助臂4。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6、轮毂18、踏杆、脚踏11;踏杆由长踏杆10和短踏杆9组成,长踏杆10的一端为U形,另一端与短踏杆9连接,短踏杆9的另一端设有脚踏11。主动齿轮5通过螺栓固定于长踏杆10的U形开口内,并通过轴将两个分别带有长踏杆10的主动齿轮5分别设于前叉2的两叉杆端部与前叉辅助臂4之间;与两主动齿轮5啮合的两从动齿轮6分别设于轮毂18的两端,轮毂18的中部设有地轮7,轮毂通过轴设于两前叉辅助臂4之间。行距控制机构包括滑轮15、牵引索14和行距调节挡杆;滑轮15通过夹板悬挂于牵引架1的横梁上,跨绕在滑轮15上的牵引索14的两端分别设于两长脚踏杆10上;行距调节挡杆12,为伸缩式套杆,其两端分别设于牵引架1的人字支架的两下支架上。插秧机在下田作业前,取下运输胶带8调整鞍座13的方向,即使鞍座13转180度,呈现图1所示的状态,使之便于插秧。下水田作业时,一手推拉插秧操作杆,进行栽插和提升秧爪;另一手控制方向杆3;接着用脚踩下一边的脚踏11,通过踏杆、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6带动地-->轮7转动前进;同时在滑轮15、牵引索14的作用下,当一边的踏杆被踩下时,另一边的踏杆被提升,由于受到行距调节挡杆12的限制,一方面踩下的脚踏11的行程受到控制,另一方面地轮转动的周长也受到控制。行距调节挡杆12可沿着人字支架的两下支架上、下移动,实现行距、株距的调节。当需用于运输时,装上运输胶带8,调整鞍座13的方向,取下短踏杆9,将脚踏11装于长踏杆10上,便可进行运输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式人力插秧机,包括秧船和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a、牵引装置由牵引架、前叉、前叉辅助臂方向杆、地轮、驱动机构和行距控制机构组成;b、牵引架由横梁、人字支架、前立管、牵引杆组成;横梁的一端与前立管连接,另一端与人字支架的上支架端 连接;前立管的另一端与两牵引杆的端部连接,人字支架的两下支架端分别与两牵引杆的中部连接,牵引杆的另一端部设有牵引环;c、前立管的上部设有方向杆;前立管的下部设有前叉,前叉的两叉杆中部分别设有L形前叉辅助臂;d、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 从动齿轮、轮毂、踏杆、脚踏;踏杆的一端为U形,另一端设有脚踏,主动齿轮设于踏杆的U形开口内,并通过轴将两个分别带有踏杆的主动齿轮分别设于前叉的两叉杆端部与前叉辅助臂之间;与两主动齿轮啮合的两从动齿轮、分别设于轮毂的两端,轮毂的中部设有地轮,轮毂通过轴设于两前叉辅助臂之间;e、行距控制机构包括滑轮、牵引索和行距调节挡杆;滑轮悬挂于牵引架的横梁上,跨绕在滑轮上的牵引索的两端分别设于脚踏杆上;行距调节挡杆,为伸缩式套杆,其两端分别设于牵引架的人字支架的两下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式人力插秧机,包括秧船和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a、牵引装置由牵引架、前叉、前叉辅助臂方向杆、地轮、驱动机构和行距控制机构组成;b、牵引架由横梁、人字支架、前立管、牵引杆组成;横梁的一端与前立管连接,另一端与人字支架的上支架端连接;前立管的另一端与两牵引杆的端部连接,人字支架的两下支架端分别与两牵引杆的中部连接,牵引杆的另一端部设有牵引环;c、前立管的上部设有方向杆;前立管的下部设有前叉,前叉的两叉杆中部分别设有L形前叉辅助臂;d、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轮毂、踏杆、脚踏;踏杆的一端为U形,另一端设有脚踏,主动齿轮设于踏杆的U形开口内,并通过轴将两个分别带有踏杆的主动齿轮分别设于前叉的两叉杆端部与前叉辅助臂之间;与两主动齿轮啮合的两从动齿轮、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书伦
申请(专利权)人:许书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