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崇业专利>正文

一种浮式人力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72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浮式人力插秧机,机架上装有瓣式的夹紧和松开秧苗的秧夹机构,秧夹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机架的前后均有浮垫,链轮机构将人力经传动轴传至驱动走行的叶轮上,操作者将秧苗放入秧夹中,操纵滚筒和柔性连接件组成的秧夹升降机构,秧夹架绕固定支点转动,即可实现栽秧过程,该机配有坐椅及晴雨棚,可双向插秧,不受天气、昼夜的影响,避免操作者下水作业,劳动强度小,不用电、不用油、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各农户均有条件使用。(*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秧苗的移栽机械,特别是一种人力插秧机。CN86202678U公开了一种转动式插秧车,该车通过轮子转动带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秧夹转动,秧夹是由多对平行的簧片组成,当秧夹转动时,簧片插入秧槽,簧片由于受秧槽颈部的压迫而将秧苗夹住,秧夹继续转动秧夹伸入泥中,此时秧夹通过颈部而松开,秧苗留入泥中,完成一个插秧过程。这种插秧机,其插秧过程受轮子转动的影响很大,秧夹与秧苗植株的吻合不好,插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倒苗和损伤秧苗的现象取秧不好导致插秧不均匀,实际操作中,更因操作者劳动强度较大(浸在水中、风吹、日晒、雨淋)和工作时间短(仅在白天操作)而使其运用受到较大的限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式人力插秧机,该机的秧夹机构及升降秧夹架机构和走行机构的设计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使其成为一种运用更广,效果更佳的人力插秧机。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本技术的具体构成为:机架〔1〕上装有夹紧和松开秧苗的秧夹机构〔5〕,秧夹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其与现有技术的突出区别在于:机架〔1〕的前后均有浮垫〔2〕,链轮机构〔3〕将人力由传动轴传至叶轮〔4〕上,驱动插秧机行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式人力插秧机,机架〔1〕上装有夹紧和松开秧苗的秧夹机构,升降秧夹机构和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架〔1〕的前后均有浮垫〔2〕,链轮机构〔3〕将人力由传动轴传至叶轮〔4〕上,驱动插秧机行走,秧夹为瓣式结构,秧夹架分为固定和可动部分,固定部分与缠绕在滚筒〔6〕上的柔性连接件〔7〕相连接,绕支架〔8〕转动,可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作线性运动,机架〔1〕上装有坐椅〔9〕和晴雨棚〔1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浮式人力插秧机,机架[1]上装有夹紧和松开秧苗的秧夹机构,升降秧夹机构和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架[1]的前后均有浮垫[2],链轮机构[3]将人力由传动轴传至叶轮[4]上,驱动插秧机行走,秧夹为瓣式结构,秧夹架分为固定和可动部分,固定部分与缠绕在滚筒[6]上的柔性连接件[7]相连接,绕支架[8]转动,可动部分相对固定部分作线性运动,机架[1]上装有坐椅[9]和晴雨棚[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式人力插秧机,其特征在于:秧夹分为固定瓣(5a),可动瓣(5b),固定梁(5c)与固定瓣(5a)连接为固定部分,滑动梁(5d)与可动瓣(5b)连接为可动部分,固定梁(5c)上部装有导向槽(5e),滑动梁(5d)上部装有导向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崇业汤雅仙
申请(专利权)人:王崇业汤雅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