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钦礼专利>正文

一种滚动式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7 阅读:4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滚动式播种机,它包括滚筒(1),在其中轴(2)上联接有扶手(3)、推杆(7),滚筒(1)筒周边有播种口(4)、施肥口(5)及支架腿(6)、筒内隔板(15)分隔为种槽(21)、肥槽(22),其特征在于:若干个由播种口(4)、施肥口(5)及支架腿(6)合成的组件,它们与中园板(17)以卡槽方式联接,再由外部的压板(18)将各组件固定合成为滚筒(1),播种,施肥内口(20)上分别有调节杆(16),中轴(2)还联接有小耙(10),及带有压滚(9)的压滚杆(8)。(*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动式播种机
技术介绍
:本技术涉及播种机,特别是一种滚动式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类。目前在农业上使用的播种机种类繁多,但在播种和施肥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如结构不甚合理,不能根据不同作物生长特性调节播种间距,播种量和施肥量不能控制调节等,这些均影响着作物出苗率和后期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播种机,它不仅用机械方法开穴点播同步施肥,面且可根据不同作物调节播种间距,达到合理优化播种耕作,提高出苗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滚筒,筒内由隔板分为种槽肥槽,在其中轴上联接有扶手、推杆,滚筒周边由播种口、施肥口及支架腿合成的单元组件,若干组块与中园板以卡槽方式联接,由外部压板将各组件固定合成,播种、施肥内口,分别有调节杆,中轴上还联接有小耙和带有压滚的压滚杆。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可调节播种、施肥的间距和种、肥量大小,提高成苗率,且因滚筒由可调节部组件构成,结构简单,耐用组装方便。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剖面构造示意图图中,1滚筒、2中轴、3扶手、4播种口、5施肥口、6支架腿、7推杆、8压滚杆、9压滚、10小耙、11拨杆、12定位销、13弹簧、14软盖、15隔板、16调节杆、17中园板、18压板、19卡槽、20种、肥内口、21种槽、22肥槽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本技术包括在一个圆形滚筒(1)筒内隔板(15),将筒分成种槽(21)、肥槽(22)、筒的周边设由播种口(4)、施肥口(5)及支架腿(6)构成的单元组件,它们再与中园板(17)间以卡槽(19)方式连接,并由外部的压板(18)以螺栓固定而成,这些单个组件,可以根据播种作物品种,栽培耕作的要求不同可调整两播种口(4)、(5)之间点播的距离,可重新组装,也可在耕作现场随时组装,本机的播种口(4)施肥口(5)尖端呈楔形,其角度约30°角,这样可扎入较深的土壤中,端部均带有软盖(14),以防两口被土块堵塞,在种、肥内口(20)可以分别由各自的调节杆(16)调节开口大小,控制种、肥量,在中轴(2)上联接有下垂一定角度的推杆(7),当滚筒(1)转到一定的位置时,推杆(7)便自动推动滚筒(1)两侧的拨杆(11),使种,肥内口(20)同步打开,种、肥自然下落点播入土,当滚筒转动过位时,推杆(7)便滑脱拨杆(11),由于弹簧(13)的作用使拨杆(11)回位于定位销(12)处,且被挡住,此时两内口关闭,随滚筒(1)的前进,上述动作以此类推,实现连续播种施肥动作,与此同时联接在中轴(2)上的小耙(10)跟随耙平开穴部位的土壤,之后联接在中轴(2)的压滚杆(8)的压滚(9),又将耙平的开穴部进一步压实起保墒作用,提高成苗率,完成播种和施肥全过程。使用者只需先将种,肥装入各自的蓄槽中,推动扶手沿垅地前进,便可施实机械开穴点播耕作,通过生产实践证明本机不但提高作物成苗率,还有利于各种作物的后期生长。本机的外壳和中园板与大部分组件均用塑料制成,因此可适合任何情况的操作如在雨天泥泞条件下工作,它具有抗锈蚀,寿命长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动式播种机,它包括滚筒(1),在其中轴(2)上联接有扶手(3)、推杆(7),滚筒(1)筒周边有播种口(4)、施肥口(5)及支架腿(6)、筒内隔板(15)分隔为种槽(21)、肥槽(22),其特性在于:若干个由播种口(4)、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钦礼
申请(专利权)人:于钦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