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335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扳手安全装置,该扳手包括一驱动头及其延伸出的一柄杆,于柄杆上设有一握柄,该柄杆与握柄相互成轴向滑动配合,并于该柄杆与握柄之间设有阻抗件,另于该柄杆上设有标示部。藉由使用者扳动工具对工件紧锁动作时,于锁紧的瞬间,使用者的施力在握柄产生轴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力,其中,轴向分力直接推动握柄沿轴向移动并压缩弹簧阻抗件产全相对的抗力;而于柄杆于握柄滑移的行程中设置标示部以标出各种相对工件的尺寸标示;当阻抗件产生抗力时,握柄移动至显示相对标示部的尺寸标示处,垂直分力与该尺寸标示的施力臂长度所形成的力矩即符合该尺寸标示的工件扭力负荷,使用者即行停止动作,工件以及钳制工件相关的结构即不致有破坏的事情发生,而可达到锁紧作业的动态中确保工件以及相关结构的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扳手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为使扳手结构具有驱动工件的安全性,即为防止被施力的工件于施力时不致受到过度施力的破坏,因此业者均有针对特定扭力设计一可调式的扭力结构,即预先设定好相对的扭力,使工具操作时,当扭力超过设定值,即可藉由跳齿的方式达到安全控制的目的,且已有诸多已申请专利的案件,诸如第九0二一五三九七号“可调扭力扳手定位构造”、第九0二一五三九九号“可调扭力扳手快速构造”、第八九二0九六九0号“可扭力扳手定位结构”、第八九二0四二五一号“扭力板手的改良结构”、第八七二0五0五三号“快速旋转的扭力扳手”、第八六二0七三一八号“扭力扳手的多弹性件结构”、第八五二0三七六五号“简易型扭力棘轮扳手”、第八四二0五九六三号“扭力设定锁定装置”、第八四二0六八九八号“微调扭力扳手”、第七九二0六七0七号“扭力扳手按压式锁定装置”、第七七二一一二九五号“双边音响扭力结构改良”以及第七一二五四七二号“改良型扭力扳手”等台湾新型专利案,其结构多半是于扳手柄杆之内设有一压缩弹簧,该弹簧一端与棘轮或驱动头内的卡齿相抵,另端为一旋动式的握柄或旋转压缩调整结构,而达到其可调整被压缩的力量后,使驱动头内的卡齿具有一定的预力值。当扳动的力量超过预设的扭力值时,其卡齿即行跳脱,而使扳手无法再行对工件进行施力,而达到不破坏工件的目的。但是此等结构均有以下设计上的不合理处,诸如1、遇及不同的工件时即需预先旋转调整由于其是藉由旋转调整的过程,方可使内部的弹簧达到预定的预力以压制卡齿,如此旋转调整的过程十分的不便,若调整的级距甚大,其调整的行程必然随之增加,所旋转的圈数相形大增,而且,是为一倍数上的增加,故使用上十分的不便、而有改良的必要。2、扭力力臂的设汁不合理当工件所需的扭力大增时,其内外弹簧被压缩的行程必随之大增,即握柄必须经由旋转靠向驱动头端以压缩弹簧,如此,当工件的扭力值越大时,其压缩弹簧的距离必需随之增大,施力的力臂必相对减短,而使用者手握握柄施力时,其施力臂减短,尤其扭力越大时,其施力臂越短,如此使用者必需相对提高其施力,方可弥补,此为一不合理的设计,故有改良的必要。3、于扭力到达前无法确知扭力的状态由于整体的扭力结构是容于握柄内部,故而于调整后动作过程中,使用者完全无法由外部看到其内部的结构变化,故而在达到预设的扭力值前,使用者根本无法由外观观得目前工具对工件施力的状态,纵使到达最后的极限值前,仅能推至极限,而使内部的结构相互跳齿撞击,使用者无法预先于到达前即行撤去力量,必然需于施力过度后再行跳齿卡制接击易造成跳齿结构上的损害。4、易产生弹簧的疲劳以及相关结构的失效由于扭力的限制均是以跳齿或使相关的结构产生跳卡的动作,而其跳卡动作产生时,即易造成跳卡相关结构的疲劳损害;而且,内部的弹簧长时的压缩亦易造成疲劳的现象,长时间使用后、即无法达到扭力安全的准确度,故有改良的必要。而观诸目前工具扳手上设有可滑动柄体结构,国内外均有相关的前案,包括;第八七二一四八二六号“扳手握持结构改良”台湾新型专利案,其是于扳手柄体侧边设有齿部,握持件内缘嵌套配合,其为一握持件滑套的结构形态;国外则有德国DE29900615U1案,与前述国内结构相同;美国第五八二三八0七七号“DOBLE-ENDED WRENCH”案,均是于双头形态的工具柄体上设有C型夹持的握柄结构,如此的结构形态,可提供一可于工具柄体上滑移的握柄结构;另有如英国案的第四七0六二五号、GB第二一二五三二八A号案,其均设有一可于工具柄体上滑动的握柄结构,或如美国第五九三一0六五号等结构均为工具上设有可滑动的握柄,其或可伸长作动工作的臂长,或可改变施力力臂的长度。但各案的结构中,均无相对设置可检视握柄扳动扭力的结构,故常造成所提供的扭力无法配合实际上的需要,而有扭断工件或扭力不足而松动的缺失,故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为使由柄杆施力的工具上可直接于扳动的动作过程中藉由握柄轴向滑动而显现出施力的安全值成为一高安全性的参考形态以符合施工上的安全需求,开发出一种符合上述条件的扳手安全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扳手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使握柄在动的同时显示出相对的标示,使用者即可得知到达工件以及其相关的结构可承受的力矩而停止动作,达到工具于锁紧作业动态中可立即的显示出相对的讯息告知使用者停止动作成为一高安全的结构形态。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扳手安全装置,该扳手包括一驱动头及其延伸出的一柄杆,于柄杆上设有一握柄,其特征是该柄杆与握柄相互成轴向滑动配合,并于该柄杆与握柄之间设有阻抗件,另于该柄杆上设有标示部。该柄杆与握柄相互轴向滑动配合,并于两者间设有阻抗件,阻抗件于使用者手握握柄施力时,施力于握柄上的施力因柄杆以驱动头为中心转动而产生轴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力,进而使握柄于柄杆上产全相对的运动,而达到压缩阻抗件,并使握柄移至适当的力臂处,而于柄杆上设置相对的标示部,使于握柄动作时,可揭示出适当的尺寸标示,而达到显示安全参考的目的。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
技术实现思路
该柄杆上相对于握柄处可设有容置槽,其长度与阻抗件相对应,该阻抗件置于该容置槽内,而该阻抗件的顶、底端分别露出且与握柄相对端面相卡制。该柄杆近该容置槽处可另设有标示部,标示部为尺寸标示。该尺寸标示为驱动头驱动工件的尺寸,各尺寸标示的位置是配合施力值作适当的量取。该握柄相对于柄杆可设有容柄槽,该柄杆套设在该容柄槽内,该容柄槽中央处相对阻抗件处设有容槽,该容槽设有抵止部,该阻抗件的端部为握柄的容槽抵止部所抵止。该容槽的抵止部是设于容槽的两端部以封住容槽。该阻抗件为长度与容置槽相应的弹簧。使用者对握柄施以一施力F时,施力F压动握柄以及柄杆以驱动头为转动中心O转动,当到达锁紧的刹那时,使用者将工具予以回正,使施力F垂直压于握柄中心时,其柄杆开始偏动,握柄产生分力倾角θ,此时,原垂直于握柄的施力F亦开始对倾斜的握柄产生分力,而施力F的轨迹则依施力的惯性于动作的过程仍依原方向移动,甚至会因离心力而略为向转动中心O远离方向移动,其分力一为轴向分力FH,另一则为垂直分力FV,其中,轴向分力FH可推动握柄压缩阻抗件并远离驱动头端,使施力臂L延长为长施力臂L1,同时于柄杆上的标示部显示出相对的尺寸标示,当施力F由轨迹P0至P1点即到达额定施力时,其相对的工件尺寸标示即行显示,其垂直分力FV与长施力臂L1的乘积正为该工件所能承受的力矩最大安全值,其中,由于其轴向分力FH与阻抗件压缩量成正比,故可藉由阻抗件的变形量,计算出轴向分力FH以及垂直分力FV,并推出施力F,而同时可计算出尺寸标示所在的位置,因此当尺寸标示标出后,使用者的施力于动作中进行时,若其小于施力F时,则其尺寸标示不致显示,而当于动作中进行时,其施力F略大于或等于其相对应的值时,其预先标示的尺寸标示即可显示出来,且其尺寸标示并以高显示度的方式显示告知使用;而当工件的锁紧度尚未达到额定的标准时,使用者所施力F仍可继续带动工具到达轨迹的P3,仍可成为另一分力角θ的分力形态,仍可达到整体动能平衡的形态。该柄杆内于该阻抗件的中央可设有一支撑件,该支撑件与设于柄杆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扳手安全装置,该扳手包括一驱动头及其延伸出的一柄杆,于柄杆上设有一握柄,其特征是: 该柄杆与握柄相互成轴向滑动配合,并于该柄杆与握柄之间设有阻抗件,另于该柄杆上设有标示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重江
申请(专利权)人:伟立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