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1467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3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是在一个封闭的卧式罐体上分别设置被分离介质入口、气体出口、油出口和水出口,其中待分离介质入口与各出口分别设置于罐体的两端,罐体内自待分离介质入口起沿罐体的轴向依次分别为待分离段、设置有分离填料的分离填料段和沉降分离段,待分离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1/4,分离填料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1/8~1/6,剩余部分沉降分离段及油、水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离填料能够减少湍流,提高分离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一液分离装置,特别是一种在油田使用的用于油气水三相分离的卧式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规整填料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传质元件,近年来新型填料的开发十分活跃,各种结构的规整填料不断涌现,但是针对液一液分离,特别是油田油一水分离开发的专用填料确不多见或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一种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液一液分离元件。本技术的结构是在一个封闭的卧式罐体上分别设置被分离介质入口、气体出口、油出口和水出口,其中待分离介质入口与各出口分别设置于罐体的两端,罐体内自待分离介质入口起沿罐体的轴向依次分别为待分离段、设置有分离填料的分离填料段和沉降分离段,待分离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1/4,分离填料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1/8 1/6,剩余部分沉降分离段及油、水室。本技术的油水分离装置中的分离填料段由多组分离元件构成,每组分离元件由相互平行排列的其上带有凹凸结构的各片间隔设置的板片构成,相邻另一组的两板片的波纹与其相邻的另一组板片波纹互为交叉状。本技术的油水分离装置的各板片面最好为带有单半边倾斜、其顶端为平面的呈齿形的结构。由于本技术的油水分离装置的分离填料为一种交错排列的平行波纹板,它可以大大提高油滴上升并聚集成较大油滴的速度,使其尽早形成稳定油层,从而大大提高油/水分离效率,且本技术的分离填料改变了传统波纹填料波纹形式,其油水分离原理是利用油滴只需浮升较短距离就能到达板表面,使得被分离介质在通过板片间的间隙时,液体与板表面碰撞,油滴发生聚集,从而完成分离。本技术的油水分离处理能力高的原因是:1.水滴(或油滴)只需沉降(或浮升)到邻近的板表面,而不必浮升(或沉降)到油水界面。2.本技术的波纹板片结构有非常大的聚集表面积。3.本技术的分离填料能够减少湍流,提高分离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I为分尚器介质入口,2为待分尚段,3为分尚填料段,4为气体出口,5为油出口,6为水出口,7为沉降分离段。附图2为分离填料立体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中A部位处分离填料在作业时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解说本技术。见附图1,本技术是在一个卧式的罐体内分别依次设置为待分离段2、分离填料段3和沉降分离段7,且待分离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1/4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其分离器的轴向长度一般在6000_ 14800_),分离填料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1/8 1/6,剩余部分长度为沉降分离段。同时在罐体的左端上部设置可用于连通待处理介质的管路的分离介质入口 1,在沉降分离段7位置的罐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气体出口 4和水出口 6,在罐体的右端略低于罐体轴线处开设油出口 5。本技术的分离填料段是整个截面安装分离填料,所述的分离填料由多组相互平行排列的其上带有凹凸结构的各片间隔设置的分离元件构成,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各板片面为带有单半边倾斜、其顶端为平面的呈齿形的结构,其具体的结构参见附图3。本技术的各片间隔在进行分离作业时构成待分离介质,包括油、水和气体经过的通道。本技术的具体实例中是用由0.4_不锈钢板制成,每块板上有开有散液孔,聚集的液滴从波纹板峰的放液孔溢出,由于波纹通道的宽度不等,液体在其间时而得到加速,时而得到减速,加剧了分散液滴间的碰撞和聚集。分离填料上的波纹走向成30° 50°,每组的分离元件的两板片间的波纹板上互相平行,而相邻另一组元件与其侧面的一组分离元件的波纹则为交叉状。这样流体流经此部分时作向上或向下运动,有助于分散相液滴聚集。本技术作业时,介质由入口 I进入分离器,并经在分离器前的待分离段2进入分离段3,介质在分离填料段经过强化分离过程,完成油水分离,分离后的原油由出口 5排出分尚器,水由出口 6排出分尚器,天然气由出口 4排出分尚器。本技术的分离器结构合理,性能良好,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经在油井实际应用表明,其分离效果优于现有技术,特别适合高含水油田中后期的开发生产。权利要求1.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封闭的罐体上分别设置被分离介质入口、气体出口、油出口和水出口,其中待分离介质入口与各出口分别设置于罐体的两端,罐体内自待分离介质入口起沿罐体的轴向依次分别为待分离段、设置有分离填料的分离填料段和沉降分离段,待分离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I/4,分离填料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1/8 1/6,罐体剩余部分长度为沉降分离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填料段由多组分离元件构成,每组分离元件由相互平行排列的其上带有凹凸结构的各片间隔设置的板片构成,每组的分离元件的两板片间的波纹上互相平行,而相邻的两组分离元件的波纹则为交叉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板片面为带有单半边倾斜、其顶端为平面的呈齿形的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本技术的结构是在一个封闭的卧式罐体上分别设置被分离介质入口、气体出口、油出口和水出口,其中待分离介质入口与各出口分别设置于罐体的两端,罐体内自待分离介质入口起沿罐体的轴向依次分别为待分离段、设置有分离填料的分离填料段和沉降分离段,待分离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1/4,分离填料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1/8~1/6,剩余部分沉降分离段及油、水室。本技术的分离填料能够减少湍流,提高分离效率。文档编号B01D17/02GK203043622SQ20122064396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专利技术者蒋昕怡, 王珊, 王勇, 赵玺凯, 帅仁昱, 丁兵, 陈建飞, 王 琦 申请人:兰州天兴石油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封闭的罐体上分别设置被分离介质入口、气体出口、油出口和水出口,其中待分离介质入口与各出口分别设置于罐体的两端,罐体内自待分离介质入口起沿罐体的轴向依次分别为待分离段、设置有分离填料的分离填料段和沉降分离段,待分离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1/4,分离填料段的长度为罐体轴向长度的1/8~1/6,罐体剩余部分长度为沉降分离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填料段由多组分离元件构成,每组分离元件由相互平行排列的其上带有凹凸结构的各片间隔设置的板片构成,每组的分离元件的两板片间的波纹上互相平行,而相邻的两组分离元件的波纹则为交叉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板片面为带有单半边倾斜、其顶端为平面的呈齿形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昕怡王珊王勇赵玺凯帅仁昱丁兵陈建飞王琦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天兴石油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