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法制备ε-聚-L-赖氨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354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法制备ε-聚-L-赖氨酸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方法的主要步骤为:菌株发酵获得粗提液,后采用离子交换层析、脱色、超滤、乙醇沉淀等技术制备获得ε-聚-L-赖氨酸成品,经检测其纯度达到98%以上,产品收率高于75%。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ε-聚-L-赖氨酸的工艺,具有能耗低、设备结构简洁紧凑、方法易行、操作安全方便等特点,易于进行产业化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发酵法制备ε -聚-L-赖氨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1977 年日本科学家 Shima 和 SaKai 在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 346)发酵液中首先发现ε -聚-L-赖氨酸(简称ε -PL)。ε -PL是赖氨酸位上羰基和e位氨基结合的产物,它带正电荷,阴离子物质可与其结合,没有固定的熔点,250°C以上开始软化分解;成品为淡黄色粉末、吸湿性强、略有苦味,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但不溶于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热稳定性高,120°C加热IOmin仍具有抑菌活性,遇酸性多糖类、盐酸盐类、磷酸盐类、铜离子等可因结合而使活性降低,与盐酸、柠檬酸、苹果酸、甘氨酸和高级脂肪甘油酯等合用有增效作用。ε -PL是含有25 30个赖氨酸残基的阳离子聚合多肽,当聚合度低于十肽时,会丧失抑菌活性。分子量在3600 4300之间的ε-PL具有高抑菌活性。l、e-PL的功能及应用(I) ε -PL 的抑菌性ε -PL的抑菌机理可能是因为它是阳离子表面活性物质,它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引起细胞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中断,还能与胞内的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酵法制备ε?聚?L?赖氨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发酵菌株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s)CQ0723,其菌种保藏编号为CGMCC?No.640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