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半挂车悬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150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农用半挂车悬挂装置,包括:前支架、中支架以及后支架依次安装在车架上,在中支架上铰接有平衡梁,板弹簧组件安装在前支架与平衡梁以及平衡梁与后支架之间,在板弹簧组件的中部设有车轴座,各车轴座与前端的前支架以及中支架通过连接杆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架、中支架、后支架以及平衡梁均为铸件,板弹簧组件与前、后支架以及平衡梁活动连接;所述的平衡梁通过铰轴组件铰接在中支架上;板弹簧组件中的板弹簧片为变截面板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铸件铸造成型、板弹簧片变截面结构等结构形式,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抗压水平;变截面板弹簧片减少了板弹簧片之间的相互接触面,减少板弹簧片之间的相互摩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一种悬挂装置,尤其是一种农用半挂车悬挂装置
技术介绍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汽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目前,大部分的悬挂系统中的主要连接部件都是采用板件焊接成型的制造方式。众所周知的是,钢铁零部件在焊接加工后都有可能存在变型、开裂等应力释放的问题,在如此重要的零部件中出现这样的技术问题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另外,目前的板弹簧在悬挂系统中与车轴以及连接座上大多是采用紧固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虽然可以起到连接车轴的作用,但是当车辆行驶到路面状况不理想或者车辆需要拐弯时,为了保持车轴的平衡,板弹簧需要承受所有的位移变量来维持车轴的位置,这样剧烈的压力骤增变化对板弹簧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使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抗压性能,对车轴位移进行自动平衡补偿的一种农用半挂车悬挂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用半挂车悬挂装置,包括:前支架、中支架以及后支架依次安装在车架上,在中支架上铰接有平衡梁,板弹簧组件安装在前支架与平衡梁以及平衡梁与后支架之间,在板弹簧组件的中部设有车轴座,各车轴座与前端的前支架以及中支架通过连接杆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架、中支架、后支架以及平衡梁均为铸件,板弹簧组件与前、后支架以及平衡梁活动连接;所述的平衡梁通过铰轴组件铰接在中支架上;板弹簧组件中的板弹簧片为变截面板簧。优选的是,所述的板弹簧组件由若干件板弹簧片按长度变化堆叠而成,通过车轴座以及U型螺栓固定夹紧,板弹簧片相互间由于截面的变化而留有空隙。优选的是,所述的中支架以及平衡梁上设有双锥孔,两个双锥孔相互组合对应。优选的是,所述的铰轴组件由铰轴、轴套以及锥形轴套构成,铰轴设在心部,锥形轴套套接在外部,轴套套接在铰轴与锥形轴套之间,该锥形轴套与中支架以及平衡梁上的双锥孔配合套接。优选的是,所述锥形轴套的材料为橡胶。优选的是,所述的板弹簧组件与前支架、平衡梁以及后支架(3)对应滑动套接。优选的是,在所述的平衡梁上设有导动圆弧,该导动圆弧位置与板弹簧组件的两端的上平面对应滑动。优选的是,所述的连接杆为可调拉杆。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采用了铸件铸造成型、板弹簧片变截面结构等结构形式,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抗压水平;变截面板弹簧片减少了板弹簧片之间的相互接触面,使板弹簧片的相互摩擦减少,使机构的平衡调整更迅速,灵敏度更高。本技术结构简单,受力分布平均、矫正调整迅速、安装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支架结构图。图4为图3的左视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板弹簧组件结构以及安装示意图。图中:1、前支架,2、中支架,21、双锥孔,3、后支架,4、车架,5、平衡梁,51、导动圆弧,6、板弹簧组件,61、板弹簧片,62、U型螺栓,7、车轴座,8、铰轴组件,81、铰轴,82、锥形轴套,83、轴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一种农用半挂车悬挂装置,包括:前支架(I)、中支架(2)以及后支架(3)依次安装在车架(4)上,在中支架(2)上铰接有平衡梁(5),板弹簧组件(6)安装在前支架(I)与平衡梁(5)以及平衡梁(5)与后支架(3)之间,在板弹簧组件(6)的中部设有车轴座(7),各车轴座(7)与前端的前支架(I)以及中支架(2)通过连接杆(8)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架(I)、中支架(2)、后支架(3)以及平衡梁(5)均为铸件,板弹簧组件(6)与前、后支架(3)以及平衡梁(5)活动连接;所述的平衡梁(5)通过铰轴组件(8)铰接在中支架(2)上;板弹簧组件(6)中的板弹簧片(61)为变截面板簧。优选的是,所述的板弹簧组件(6)由若干件板弹簧片(61)按长度变化堆叠而成,通过车轴座(7)以及U型螺栓(62)固定夹紧,板弹簧片(61)相互间由于截面的变化而留有空隙。优选的是,所述的中支架(2)以及平衡梁(5)上设有双锥孔(21 ),两个双锥孔(21)相互组合对应。优选的是,所述的铰轴组件(8 )由铰轴(81 )、轴套(83 )以及锥形轴套(82 )构成,铰轴(81)设在心部,锥形轴套(82)套接在外部,轴套(83)套接在铰轴(81)与锥形轴套(82)之间,该锥形轴套(82)与中支架(2)以及平衡梁(5)上的双锥孔(21)配合套接。优选的是,所述锥形轴套(82)的材料为橡胶。优选的是,所述的板弹簧组件(6)与前支架(I)、平衡梁(5)以及后支架(3)对应滑动套接。优选的是,在所述的平衡梁(5)上设有导动圆弧(51),该导动圆弧(51)位置与板弹簧组件(6)的两端的上平面对应滑动。优选的是,所述的连接杆(8)为可调拉杆。工作原理:本技术的前支架(I)、中支架(2)、后支架(3)以及平衡梁(5)均为铸件结构,解决了零部件使用焊接工艺所带来的变型以及开裂的问题。车辆的重量通过车架(4)分别施加在前支架(I)、中支架(2)、后支架(3)上,中支架(2)通过铰轴组件(8)将重量传递到平衡梁(5)上,最后平均分配到板弹簧组件(6)的中部车轴座(7)上。车辆行驶时,由于路面不平整或者车辆拐弯过程中,车辆的车轮受到路况或者受力突变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倾斜位移。此时,车轴座(7 )受到车轴的压力,并将压力传递到板弹簧组件(6)上,板弹簧组件(6)受力后产生形变,板弹簧组件(6)整体伸直,由于板弹簧组件(6)分别与前支架(I)、平衡梁(5)以及后支架(3)滑动套接,所以板弹簧组件(6)在前支架(I)、平衡梁(5)以及后支架(3)内滑动位移,将突变所产生的重力抵消掉;另外,平衡梁(5)与中支架(2)铰接也保持了车轴的位移平衡,使其在运动中保持相对位置的一致。连接杆(8)在装置中的作用在于调整以及保持前后两车轴的平衡,在定位车轴相对位置的同时也与车轴的安装平行度起到微调的作用,这种结构也起到了克服装配误差,提高车轴平衡精度的效果。在多种部件变型位移的作用下,装置克服了车辆在颠簸路面上的车轮受力不平衡现象,使车辆一直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从而保障了行车安全。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农用半挂车悬挂装置,包括:前支架(I)、中支架(2)以及后支架(3)依次安装在车架(4)上,在中支架(2)上铰接有平衡梁(5),板弹簧组件(6)安装在前支架(I)与平衡梁(5)以及平衡梁(5)与后支架(3)之间,在板弹簧组件(6)的中部设有车轴座(7),各车轴座(7)与前端的前支架(I)以及中支架(2)通过连接杆(8)连接固定,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用半挂车悬挂装置,包括:前支架(1)、中支架(2)以及后支架(3)依次安装在车架(4)上,在中支架(2)上铰接有平衡梁(5),板弹簧组件(6)安装在前支架(1)与平衡梁(5)以及平衡梁(5)与后支架(3)之间,在板弹簧组件(6)的中部设有车轴座(7),各车轴座(7)与前端的前支架(1)以及中支架(2)通过连接杆(8)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架(1)、中支架(2)、后支架(3)以及平衡梁(5)均为铸件,板弹簧组件(6)与前、后支架(3)以及平衡梁(5)活动连接;所述的平衡梁(5)通过铰轴组件(8)铰接在中支架(2)上;板弹簧组件(6)中的板弹簧片(61)为变截面板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炽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何氏协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