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327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1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齿轮泵,包括外壳、电动机和泵组件,所述泵组件包括泵体、泵盖、密封圈、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轴密封,泵体有容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轮腔,泵体上设置有轴孔,在齿轮腔一侧轴孔周围设有凹槽,齿轮腔上设有吸液腔和压液腔,所述吸液腔和压液腔通过吸液口和排液口与大气相通,齿轮腔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该连通槽将齿轮腔一侧轴孔周围的凹槽和吸液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成本较低的新型齿轮泵。(*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泵,特别是安装在洗衣机内部,用于抽吸洗衣液的齿轮栗。
技术介绍
现有的洗衣机为了方便用户在针对不同的衣料进行洗涤时,通常在洗衣机的下部增设用于存放不同类型洗衣液的区域,而用户在洗涤不同衣料的时候会选择对应类型的洗衣液,此时,洗衣液需通过一定的方式被抽吸到洗衣机的上部,而每次洗涤时所抽吸的洗衣液的量需进行严格的控制,所以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齿轮泵,因为齿轮泵通过齿轮对啮合齿数的配比,从而达到对转速的精确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齿轮腔的内部分别有齿轮工作腔、吸液腔、压液腔。齿轮工作腔中的主动齿轮通过传动轴与电动机进行连接,主动齿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进行啮合旋转,在啮合旋转的过程中,吸液腔处的空气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轮之间的区域被传送到压液腔,进而被排出齿轮腔外部,随着齿轮腔内部的空气被排出,吸液腔处的区域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此时,存放在洗衣机下部的洗衣液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抽吸到齿轮腔中的吸液腔,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旋转,洗衣液被带到压液腔,通过压液腔排出齿轮腔。上述的齿轮泵在工作时,抽吸上来的洗衣液并不是完全地排出齿轮腔,而是存在一定量的泄漏,而少量泄漏的液体会存在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的两侧面与齿轮腔所形成的空隙处。为了防止这些泄漏的液体通过与主动齿轮连接的传动轴渗漏到外部,从而导致渗漏的液体进入电动机内部,造成电动机烧毁的安全隐患,通常在传动轴处增加一轴密封用于密封这些泄漏的液体,但是由于电机轴与轴密封属于过盈配合,长时间使用后,传动轴会对轴密封造成比较大的磨损,液体渗漏到外部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齿轮泵,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齿轮泵,包括外壳、电动机和泵组件,所述泵组件包括泵体、泵盖、密封圈、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轴密封,泵体有容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轮腔,泵体上设置有轴孔,在齿轮腔一侧轴孔周围设有凹槽,齿轮腔上设有吸液腔和压液腔,所述吸液腔和压液腔通过吸液口和排液口与大气相通,其特征在于齿轮腔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该连通槽将齿轮腔一侧轴孔周围的凹槽和吸液腔连通。所述齿轮腔底部的连通槽的宽度t为吸液腔的键槽宽度d的0.65-1倍,该连通槽的深度h为吸液腔的键槽宽度d的0.1-0.3倍。所述轴孔周围的凹槽直径D2为轴孔直径Dl的1-2.5倍,凹槽深度等于连通槽的深度h,为吸液腔键槽宽度d的0.1-0.3倍。所述吸液腔的键槽深度Hl为齿轮腔深度H和连通槽深度h的总和。所述压液腔的键槽深度H2为齿轮腔的深度H的0.3-1倍。齿轮泵在工作的初始阶段,其吸液腔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而随着洗衣液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不断被抽吸到吸液腔时,此时吸液腔处的压力得到一定的上升,但是仍小于大气压力,如果在齿轮腔的底部开设一连通槽,将吸液腔与齿轮腔一侧轴孔周围的凹槽连通,吸液腔处的液体将通过该连通槽流到轴孔的附近,此时,吸液腔处的压力和轴孔附近的压力达到一个近似相等的状态,即两处的压力都小于大气压力,由于轴孔附近与外界环境存在一个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轴孔附近的液体不会渗漏到外部,而且轴孔处的液体还能起到类似于“油封”的作用。此外,连通槽的尺寸还需严格进行限定,否则将造成液体内漏损失过大,所以将连通槽的尺寸控制在如下范围:所述的连通槽,其宽度t为吸液腔的键槽宽度d的0.65-1倍,其深度h为吸液腔的键槽宽度d的0.1-0.3倍。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I)通过在齿轮腔底部开设一连通槽,结构上简单的改进,保证了齿轮泵在工作过程中,内部的液体不会渗漏到外部,造成电动机的烧毁。(2)通过设置吸液腔和压液腔的键槽结构的设计,减小了局部液流的紊流区,减少了液流损失。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齿轮泵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成本较低的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齿轮泵结构爆炸分解图。图2:现有技术的齿轮泵的泵体的齿轮腔的结构图。图3:本技术的齿轮泵泵体的齿轮腔的结构图。图4:为图3中轴孔及凹槽的剖视图。图5:为图3中吸液腔和压液腔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电动机;3.主动齿轮轴;4.螺钉;5.泵体;6.密封圈;7.轴密封;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从动齿轮轴;11.泵盖;12.齿轮腔;13.吸液腔;14.压液腔;15.轴孔;16.凹槽;17.齿轮腔底部的连通槽。如图1所示的齿轮泵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外壳(1),电动机(2),主动齿轮轴(3),螺钉(4),泵体(5),密封圈(6),轴密封(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从动齿轮轴(10)和泵盖(11)。如图2和图3所示,在齿轮腔(12)的内部为齿轮工作腔,还设有吸液腔(13)和压液腔(14)。齿轮泵工作时,工作腔中的主动齿轮(8 )通过主动齿轮轴(3 )与电动机(2 )进行连接,主动齿轮(8 )在电动机(2 )带动下转动,主动齿轮(8 )带动从动齿轮(9 )进行啮合旋转,在啮合旋转的过程中,吸液腔(13)处的空气通过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9)的齿轮之间的区域被传送到压液腔(14),进而被排出齿轮腔(12)外部,随着齿轮腔(12)内部的空气被排出,吸液腔(13)处的区域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此时,存放在洗衣机下部的洗衣液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抽吸到齿轮腔(12)中的吸液腔(13),通过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9)的啮合旋转,洗衣液被带到压液腔(14),通过压液腔(14)排出齿轮腔(12)。图2所示的是现有齿轮泵的泵体齿轮腔的结构图,上述齿轮泵在工作时,抽吸上来的洗衣液并不是完全地排出齿轮腔(12),而是存在一定量的泄漏,少量泄漏的液体会存在于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的两侧面与齿轮腔(12)所形成的空隙处。为了防止这些泄漏的液体通过与主动齿轮(8)连接的主动齿轮轴(3)渗漏到外部,从而导致渗漏的液体进入电动机(2)内部,造成电动机烧毁的安全隐患,在轴孔(15)处增加一轴密封(7)用于密封这些泄漏的洗衣液,但由于主动齿轮轴(3)与轴密封(7)属于过盈配合,长时间使用后,主动齿轮轴(3)会对轴密封(7)造成比较大的磨损,工作过程中洗衣液渗漏到外部的问题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齿轮泵的泵体齿轮腔的结构图,通过在齿轮腔(12)的底部开设一连通槽(17),将吸液腔(13)与齿轮腔(12) —侧轴孔(15)周围的凹槽(16)连通。由于齿轮泵在工作的初始阶段,其吸液腔(13)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而随着洗衣液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不断被抽吸到吸液腔(13)时,此时吸液腔(13)处的压力得到一定的上升,但仍小于大气压力,吸液腔(13)处的液体将通过该连通槽(17)流到轴孔(15)附近的凹槽(16),此时,吸液腔(13)处的压力和轴孔(15)处附近的压力达到一个近似相等的状态,即两处的压力都小于大气压力,由于轴孔(15)附近与外界环境存在一个压力差,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轴孔(15)附近的液体不会渗漏到外部,而且轴孔(15)处的液体还能起到类似于“油封”的作用。保证了在齿轮泵工作过程中,齿轮腔(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齿轮泵,包括外壳、电动机和泵组件,所述泵组件包括泵体、泵盖、密封圈、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轴密封,泵体有容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轮腔,泵体上设置有轴孔,在齿轮腔一侧轴孔周围设有凹槽,齿轮腔上设有吸液腔和压液腔,所述吸液腔和压液腔通过吸液口和排液口与大气相通,其特征在于:齿轮腔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该连通槽将齿轮腔一侧轴孔周围的凹槽和吸液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齿轮泵,包括外壳、电动机和泵组件,所述泵组件包括泵体、泵盖、密封圈、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轴密封,泵体有容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齿轮腔,泵体上设置有轴孔,在齿轮腔一侧轴孔周围设有凹槽,齿轮腔上设有吸液腔和压液腔,所述吸液腔和压液腔通过吸液口和排液口与大气相通,其特征在于:齿轮腔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槽,该连通槽将齿轮腔一侧轴孔周围的凹槽和吸液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腔底部的连通槽的宽度t为吸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向新赵殿合邵韦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雷利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