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锭车床提升对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9350 阅读:6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30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锭车床提升对中机构包括一伺服电机,一与伺服电机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设有右旋蜗杆和右旋蜗轮,另一端设有左旋蜗杆和左旋蜗轮;一与传动轴连接的下提升轴,一与传动轴连接的上提升轴;上提升轴的一端设有发讯盘,发讯盘上设有三个第一接近开关;若干个升降杆,升降杆上均设有V形架;一与上提升轴连接的对中油缸,对中油缸包括发讯螺栓、三个第二接近开关、对中杆、活塞杆、油缸盖、密封法兰、连接杆、滑动轴承、定位杆、压缩弹簧以及定位块;活塞杆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与定位杆连接,压缩弹簧套在定位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寿命长、加工精度高、减少了对中时系统的冲击和振动,增加了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床提升对中机构,特别涉及一种铝锭车床提升对中机构
技术介绍
铝锭车床的自动提升对中机构采用由电动机驱动对中机构传动链中的上下分支进行相对运动实现工件的提升和对中。其对中功能的实现,传统结构采用在传动链中安装过载离合器,当工件抱紧后,过载离合器过载脱离后碰撞行程开关来停止电动机转动从而实现工件对中。这种靠机械过载的对中机构由于要承受工件抱紧时压紧力,其磨损快,工作寿命短,使用一段时间由于磨损造成对中精度下降,增加电机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加工精度高、稳定性强的一种铝锭车床提升对中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铝锭车床提升对中机构,包括一伺服电机,用来传递旋转动力和扭矩;—与伺服电机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右旋蜗杆和右旋蜗轮,另一端设有左旋蜗杆和左旋蜗轮;一与传动轴连接的下提升轴,一与传动轴连接的上提升轴;所述上提升轴的一端设有发讯盘,所述发讯盘上设有三个第一接近开关;若干个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均设有V形架;一与上提升轴连接的对中油缸,所述对中油缸包括发讯螺栓、三个第二接近开关、对中杆、活塞杆、油缸盖、密封法兰、连接杆、滑动轴承、定位杆、压缩弹簧以及定位块;所述活塞杆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定位杆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套在定位杆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伺服电机之间设有第一直齿圆柱齿轮、第二直齿圆柱齿轮以及第三直齿圆柱齿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提升轴上设有第四直齿圆柱齿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提升轴一端的端部设有五个第五直齿圆柱齿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与定位块之间设有导向铜套。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中油缸的底部设有油毛毡法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对中机构无需承受工件对中时所受抱紧力,使电机无需承受过多负荷。2、本技术采用无接触的接近开关,因无接触所以就没有磨损,大大提高了工作寿命和精度。3、本技术采用油缸和弹簧复合机构,减少对中时对系统的冲击和振动,增加了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对中油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接近开关结构分布图;图4为本技术对中机构I信号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对中机构2信号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对中机构3信号位置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0、伺服电机11、传动轴12、右旋蜗杆13、右旋蜗轮14、左旋蜗杆15、左旋蜗轮16、第一直齿圆柱齿轮17、第二直齿圆柱齿轮18、第三直齿圆柱齿轮19、下提升轴20、第五直齿圆柱齿轮21、上提升轴22、发讯盘23、第一接近开关24、第四直齿圆柱齿轮25、升降杆26、V形架30、对中油缸31、发讯螺栓32、第二接近开关32a、电机减速信号接近开关32b、对中到位信号接近开关32c、油缸提升信号接近开关33、对中杆34、活塞杆35、油缸盖36、密封法兰37、连接杆38、滑动轴承39、定位杆40、压缩弹簧41、定位块42、导向铜套43、油毛毡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铝锭车床提升对中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0、一与伺服电机10连接的传动轴11 ;传动轴11的一端设有右旋蜗杆12和右旋蜗轮13,另一端设有左旋蜗杆14和左旋蜗轮15 ;—与传动轴11连接的下提升轴19,一与传动轴11连接的上提升轴21 ;上提升轴21的一端设有发讯盘22,发讯盘22上设有三个第一接近开关23 ;若干个升降杆25,每个升降杆25上均设有V形架26,本技术升降杆25为5个;一与上提升轴21连接的对中油缸30,对中油缸30包括发讯螺栓31、三个第二接近开关32、对中杆33、活塞杆34、油缸盖35、密封法兰36、连接杆37、滑动轴承38、定位杆39、压缩弹簧40以及定位块41 ;活塞杆34与连接杆37连接,连接杆37与定位杆39连接,压缩弹簧40套在定位杆39上。本技术传动轴11的一端与伺服电机10之间设有第一直齿圆柱齿轮16、第二直齿圆柱齿轮17以及第三直齿圆柱齿轮18。本技术上提升轴21上设有第四直齿圆柱齿轮24。本技术下提升轴19 一端的端部设有五个第五直齿圆柱齿轮20。本技术定位杆39与定位块41之间设有导向铜套42。本技术对中油缸30的底部采用油毛毡法兰43密封,其密封性能好。参见图3所示,本技术第二接近开关由电机减速信号接近开关32a、对中到位信号接近开关32b以及油缸提升信号接近开关32c组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打开电源,伺服电机10将旋转运动和扭矩经过第一直齿圆柱齿轮16、第二直齿圆柱齿轮17、第三直齿圆柱齿轮18将扭矩和转速传递到传动轴11上的右旋蜗杆12、右旋蜗轮13、左旋蜗杆14以及左旋蜗轮15上,然后分别再由上提升轴21上的第四直齿圆柱齿轮24和下提升轴19上的五个第五直齿圆柱齿轮20带动传递到对中杆33和升降杆25上的齿条,从而实现对中杆33和升降杆25同步直线相对运动,和对工件的提升托降;再通过对中杆33上安装的三个第二接近开关32和发讯盘22上的三个第一接近开关23利用直线位移和角位移将机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工件的自动对中和提升以及对中机构行程控制。参见图4至图6所示,本技术对中机构信号位置分布说明,I号位置为电机减速位,是为了让电机转速由快速降为慢速,提高后续对中动作的精度;2号位置为对中到位位置,此位置为工件中心已到位位置;3号位置为油缸提升到位位置,是说明定位块已与工件脱离,使对中机构与工件处于无接触状态,减少了定位块的磨损,本技术液压系统选用了中位功能为H的三位四通换向阀,当工件需对中时,阀门在中位上,此时油缸处于浮动状态,油缸两腔内都充满油,这样可以提高油缸换向相应速度,并可以吸收一部分对中时带来的冲击力。对中机构对中功能分析,当伺服电机传来的运动由第四直齿圆柱齿轮带动对中杆向工件做相对运动,当定位块工件接触表面后推动定位杆、连接杆、活塞杆、发讯螺栓。当推动到I号位置时,接近开关发出信号,伺服电机减速,当推动到2号位置时,接近开关发出信号,伺服电机停止,此时工件已对中到位;电机停止后发出信号,对中油缸换向将定位块16与工件表面脱离;此时对中功能全部实现,后续动作得以继续。本技术通过用将提升对中机构的上下相对运动转化为对中机构内部的位移运动转化为电信号,这样就无需采用传统的抱紧工件后机械过载使过载离合器脱离来完成工件对中,减少了铝锭车床提升对中机构电机所需承受负荷,大大提高了铝锭车床提升对中机构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和工件对中精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锭车床提升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伺服电机,用来传递旋转动力和扭矩;?一与伺服电机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右旋蜗杆和右旋蜗轮,另一端设有左旋蜗杆和左旋蜗轮;?一与传动轴连接的下提升轴,?一与传动轴连接的上提升轴;所述上提升轴的一端设有发讯盘,所述发讯盘上设有三个第一接近开关;?若干个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均设有V形架;?一与上提升轴连接的对中油缸,所述对中油缸包括发讯螺栓、三个第二接近开关、对中杆、活塞杆、油缸盖、密封法兰、连接杆、滑动轴承、定位杆、压缩弹簧以及定位块;所述活塞杆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定位杆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套在定位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锭车床提升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伺服电机,用来传递旋转动力和扭矩; 一与伺服电机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右旋蜗杆和右旋蜗轮,另一端设有左旋蜗杆和左旋蜗轮; 一与传动轴连接的下提升轴, 一与传动轴连接的上提升轴;所述上提升轴的一端设有发讯盘,所述发讯盘上设有三个第一接近开关; 若干个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均设有V形架; 一与上提升轴连接的对中油缸,所述对中油缸包括发讯螺栓、三个第二接近开关、对中杆、活塞杆、油缸盖、密封法兰、连接杆、滑动轴承、定位杆、压缩弹簧以及定位块;所述活塞杆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定位杆连接,所述压缩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重型机床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