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粉体物料的颗粒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5073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粉体物料的颗粒整形装置,属于超细粉体深加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含有定子、转子、密封盖、密封圈、夹套、冷却水进口管、冷却水排口管、叶片、叶片、原料入口、排料口;所述叶片沿圆周均匀分布在转子上,叶片沿圆周均匀分布在密封盖上;所述密封盖上的叶片与转子上的叶片交错分布,互不相撞;所述密封盖与定子(1)之间装有高弹性橡胶密封圈,密封盖单侧开门,采用间隙式入料与排料。本装置短时间内可实现颗粒整形处理。另外由于主机内部与粉体物料接触部分均采用不锈钢或氮化硅陶瓷材料,以有效防止粉体物料在处理过程中的污染。(*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超细粉体深加工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粉体物料的颗粒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材料工业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粉体作为特殊的物料形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粉未冶金、电池、化工、电子、陶瓷等其他行业不仅对粉体物料的成分、纯度、粒度、粒度分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颗粒表面形貌、颗粒形状、球形度、粉体流动性和堆积密度等指标也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因此,为了改善粉体的流动性,提高粉体物料的堆积密度和颗粒的球形度,满足上述行业对高性能粉体的特殊需要,应从微观上对不规则颗粒进行整形处理。然而,现有的各种用于粉体物料深加工的设备均无法满足粉体颗粒整形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粉体物料深加工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进行颗粒整形的问题,提出的一种用于粉体物料的颗粒整形装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粉体物料的颗粒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含有定子(1)、转子(2)、密封盖(3)、密封圈(4)、夹套(5)、冷却水进口管(7)、冷却水排口管(8)、叶片(9)、叶片(10)、原料入口(11)、排料口(12)。所述叶片(9)沿圆周均匀分布在转子(2)上,叶片(10)沿圆周均匀分布在密封盖(3)上;所述密封盖(3)上的叶片(10)与转子(2)上的叶片(9)交错分布,互不相撞;所述密封盖(3)与定子(1)之间装有高弹性橡胶密封圈(4),密封盖(3)单侧开门,采用间隙式入料与排料。在上述的颗粒整形装置中,所述密封盖(3)沿圆周均匀分布8个叶片。在上述的颗粒整形装置中,所述转子(2)上沿圆周分布16个叶片,分内外两圈布置,每圈8个叶片。本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主机内部特定的结构和叶片布置方式,缩短了物料的处理时间。在转子和叶片的高速旋转和冲击作用下,投入主机内的粉体物料首先被快速分散,然后颗粒与颗粒之间、颗粒与叶片之间、颗粒与器壁之间相互碰撞、摩擦和剪切,不规则的物料形状不断被规整,边角被修整、打磨、圆润;片状物料被不断卷曲、密实,短时间内可实现颗粒整形处理。主机内部与粉体物料接触部分均采用不锈钢或氮化硅陶瓷材料,以有效防止粉体物料在处理过程中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颗粒整形机剖面图。图2为转子结构示意图(侧视图)。图3为密封盖结构示意图(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主机由定子(1)、转子(2)(与主轴6相连)、密封盖(3)、密封圈(4)、夹套(5)、冷却水进口管(7)、冷却水排口管(8)、叶片(9)、叶片(10)、原料入口(11)、排料口(12)等主要部件组成。密封盖上沿圆周均匀分布8个叶片,转子上沿圆周分布16个叶片,分内外两圈布置,每圈8个叶片。密封盖上的叶片与转子上的叶片交错分布,互不相撞。密封盖与定子之间装有高弹性橡胶密封圈,防止细粉渗漏、弥散,单侧开门,系统采用间隙式入料与排料。权利要求1.一种粉体物料的颗粒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含有定子(1)、转子(2)、密封盖(3)、密封圈(4)、夹套(5)、冷却水进口管(7)、冷却水排口管(8)、叶片(9)、叶片(10)、原料入口(11)、排料口(12);所述叶片(9)沿圆周均匀分布在转子(2)上,叶片(10)沿圆周均匀分布在密封盖(3)上;所述密封盖(3)上的叶片(10)与转子(2)上的叶片(9)交错分布,互不相撞;所述密封盖(3)与定子(1)之间装有高弹性橡胶密封圈(4),密封盖(3)单侧开门,采用间隙式入料与排料。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沿圆周均匀分布8个叶片。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上沿圆周分布16个叶片,分内外两圈布置,每圈8个叶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粉体物料的颗粒整形装置,属于超细粉体深加工处理设备
所述装置含有定子、转子、密封盖、密封圈、夹套、冷却水进口管、冷却水排口管、叶片、叶片、原料入口、排料口;所述叶片沿圆周均匀分布在转子上,叶片沿圆周均匀分布在密封盖上;所述密封盖上的叶片与转子上的叶片交错分布,互不相撞;所述密封盖与定子(1)之间装有高弹性橡胶密封圈,密封盖单侧开门,采用间隙式入料与排料。本装置短时间内可实现颗粒整形处理。另外由于主机内部与粉体物料接触部分均采用不锈钢或氮化硅陶瓷材料,以有效防止粉体物料在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文档编号B24B31/10GK2917941SQ200620022870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7日专利技术者盖国胜, 杨玉芬, 蔡振芳 申请人:清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体物料的颗粒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含有定子(1)、转子(2)、密封盖(3)、密封圈(4)、夹套(5)、冷却水进口管(7)、冷却水排口管(8)、叶片(9)、叶片(10)、原料入口(11)、排料口(12);所述叶片(9)沿圆周均匀分布在转子(2)上,叶片(10)沿圆周均匀分布在密封盖(3)上;所述密封盖(3)上的叶片(10)与转子(2)上的叶片(9)交错分布,互不相撞;所述密封盖(3)与定子(1)之间装有高弹性橡胶密封圈(4),密封盖(3)单侧开门,采用间隙式入料与排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国胜杨玉芬蔡振芳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