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滚动式中小高度大型件180度翻转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2175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3:56
一种滚动式中小高度大型件180度翻转机,主要由底座和上、下工作台架组成。其上、下工作台架均为半圆柱体形状,其外圆两端沿圆周方向分别固联有两条半圆弧形支撑轨道和环形滑轨,上、下台架中间各设有一条与半圆弧形支撑轨道平行的半圆弧形齿圈,底座内设有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的齿轮转动齿圈,上、下两工作台架上的两组支撑轨道与中间齿圈沿轴向位置相互错开;上工作台架和下工作台架通过开合旋转轴铰链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承载能力强,装卡方便、可靠;该翻转机结构简单、整体高度小、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动式中小高度大型件180度翻转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转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大型重载零件在工艺需要时进行180度翻转的机械装置,属于重型机器制造的大型辅助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十二五”规划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放在重要位置,而重型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中之重,是关系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产业,而大型、特大型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是重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尖端产品发展的基础,是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制造水平与能力,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重型装备制造中的极端尺寸和大吨位等特殊工况的大型重载零件,在其机械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翻转,目前一般是利用车间的两台天车,并借助软钢丝绳实现180°翻转,但这些大型铸锻件或零件外形尺寸达6米,单重从10吨-250吨不等,由于其尺寸规格大、重量大,翻转过程中因惯性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存在着很大的生产安全隐患,曾经出现伤人事故、碰坏周围设备等事故,并且翻转时易将工件划伤,难以保证工件表面质量。工业翻转机能适应不同规格的货物的翻转要求,安全、平稳、有效地提供工艺输送,实现将货物由卧式转换成立式、将立式转换成卧式或实现180度整体翻转的作业目标。翻转机的分类可以按其翻转角度、翻转对象和性能的实现等进行分类。根据最大翻转角度进行分类,可分为90度翻转机和180度翻转机;根据其翻转的货物进行分类,可分为钢卷翻转机、模具翻转机和板材翻转机等;根据性能的实现分类主要有板链式悬挂电动翻转机、液压驱动翻转机和连续快速起动翻转机等。经对现有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关于翻转机的技术资料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翻转机,而对大型重载翻转机的文献或技术资料较少。中国专利200920059148.7公开一种180板材度翻转机,包括底座和由电机带动的可旋转的支架,其能够配合各种板材加工设备。中国专利201020547051.3公开一种H型钢180度移动翻转机,其技术方案为台车上安装有带动其水平移动的驱动行走机构;所述旋转轴两端装在轴座内,轴座利用紧固件分别固定在台车两侧,其能够将H型钢翻转180度,有效避免行车吊运危险性,提高焊缝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对比分析发现,以上公开的能够实现180度翻转的翻转机,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就是其结构或驱动型式不能较好应用于大型重载零件的翻转。大型重载零件广泛用于核电、水电、火电、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行业,是其制造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相关装备的制造能力和水平,为了提高其制造和加工的生产效率,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工件翻转的自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翻转设备或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滚动式中小高度大型件180度翻转机,该翻转机采用滚动原理实现翻转,可翻转大型重载工件,操作安全、平稳、结构简单、整体高度低、制造成本低。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底座、上工作台架和下工作台架。其中底座为焊接结构体,其轴向两端均设有上部呈内凹圆弧的立支板构成的相互平行的弧形基础辊道,在弧形基础辊道上布置有托辊,底座的对称中心线上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转子上设有驱动齿轮;上、下工作台架均为半圆柱体式焊接结构件,其外圆两端沿圆周方向分别固联有两条半圆弧形支撑轨道,该半圆弧形支撑轨道与上述底座内的弧形基础辊道滚动接触,实现承载、支撑、定位功能。上、下工作台架中间各设有一条与半圆弧形支撑轨道平行的半圆弧形齿圈,上、下两工作台架上的两组支撑轨道与中间齿圈沿轴向位置相互错开;上述两条弧形齿圈分别与上述底座内的驱动齿轮啮合。上工作台架和下工作台架通过开合旋转轴铰链连接,该开合旋转轴位于整车回转中心轴与上、下工作台架的回转中心轴重合处。底座内的驱动装置将运动动力通过半圆弧形齿圈传递到上、下工作台架,进而整体可实现无障碍、缓慢、稳定、连续原地滚转运动,形成具有完成工件180度翻转功能的翻转机。工作时,上移动平台打开时吊入零件(使工件外圆周面与V型铁紧紧贴合)和相应的垫块组,合上后,上、下工作台架与被翻转的工件形成一圆柱形的整体,此时上下两工作台架上的两组齿圈和轨道仍位于同一圆柱面内,通过整体驱动系统可实现180度整体可接续滚转。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翻转机的翻转机构采用滚动原理实现工件的翻转,承载能力大幅增强;翻转过程中工件重力自封闭,装卡方便、可靠;该翻转机结构简单、高度尺寸较小,重力卸载;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滚动式中小高度大型件180度翻转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上、下工作台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V型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翻转饼类工件180度工作过程示意图。图中1.上工作台架、2.下工作台架、3.工作台开合旋转轴、4.底座、5.半圆弧形支撑轨道、6.半圆弧形齿圈、7.V型铁、8.工件、9.垫块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参照附图1、2,本实施例中的滚动式中小高度大型件180度翻转机主要由底座、上工作台架和下工作台架三部分构成。所述的底座4为焊接结构体,其轴向两端均设有上部呈内凹圆弧的立支板构成的相互平行的弧形基础辊道,在弧形基础辊道上设有托辊,底座的对称中心线上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转子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上工作台架I和下工作台架2均为半圆柱体式焊接结构件,其外圆两端沿圆周方向分别固联有两条半圆弧形支撑轨道5,该半圆弧形支撑轨道5与机器底座滚动接触,实现承载、支撑、定位功能。上、下工作台架中间各设有一条与半圆弧形支撑轨道平行的半圆弧形齿圈6,上、下两工作台架上的两组支撑轨道与中间齿圈沿轴向位置相互错开;上述两条弧形齿圈分别与底座内的驱动齿轮啮合,将运动动力通过半圆弧形齿圈传递到上、下工作台架,实现运动与动力传动。上工作台架I通过开合驱动系统可逆时针绕工作台开合旋转轴3翻转90度打开,上工作台架I打开时吊入工件8,由V型铁7实现水平方向的固定,垫块组9实现上下方向的固定,合上后上下工作台架1、2与被翻转的工件8形成一个圆柱形的整体,进而可实现无障碍、缓慢、稳定、连续原地滚转运动,完成工件翻转180度。所述的翻转机工作过程原理如图4(a)-(e)所示,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开合驱动系统工作,使上工作台架I翻转90度,两工作台架1、2形成L形,吊入V型铁7,选取与工件相匹配的垫块组9,放置在工作台架上,吊入工件8 ;合上工作台架1、2,与工件共同形成圆柱形整体,整体驱动系统开始工作,使上、下工作台架1、2联同V型铁7和工件8整体滚转经90至180度,原下工作台架2此时位于上侧;开合驱动系统工作,打开位于上侧的下工作台架2,两工作台形成L形,取出工件8及工件上方垫块组9,取出V型铁7及工件下方垫块组9,完成工件180度翻转。本专利技术可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核电、水电、火电、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大型工件的翻转,以提高其制造和加工的生产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动式中小高度大型件180度翻转机,主要包括底座、上工作台架和下工作台架,其特征在于:其底座为焊接结构体,其轴向两端均设有上部呈内凹圆弧的立支板构成的相互平行的弧形基础辊道,在弧形基础辊道上布置有托辊,底座的对称中心线上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转子上设有驱动齿轮;上、下工作台架均为半圆柱体式焊接结构件,其外圆两端沿圆周方向分别固联有两条半圆弧形支撑轨道,该半圆弧形支撑轨道与上述底座内的弧形基础辊道滚动接触;上、下工作台架中间各设有一条与半圆弧形支撑轨道平行的半圆弧形齿圈,上、下两工作台架上的两组支撑轨道与中间齿圈沿轴向位置相互错开;上述两条弧形齿圈分别与底座内的驱动齿轮啮合;上工作台架和下工作台架通过开合旋转轴铰链连接,该开合旋转轴位于整车回转中心轴与上、下工作台架的回转中心轴重合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动式中小高度大型件180度翻转机,主要包括底座、上工作台架和下工作台架,其特征在于:其底座为焊接结构体,其轴向两端均设有上部呈内凹圆弧的立支板构成的相互平行的弧形基础辊道,在弧形基础辊道上布置有托辊,底座的对称中心线上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转子上设有驱动齿轮;上、下工作台架均为半圆柱体式焊接结构件,其外圆两端沿圆周方向分别固联有两条半圆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雪松姚建涛曾达幸侯雨雷周玉林段艳宾唐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