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667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体,筐体的侧部和底部均设有减重透气孔;所述的筐体的高度不低于其所适用的袋栽食用菌包的高度,在筐体内设有与筐体一体注塑成型的加强筋,所述的筐体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筐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巧秒合理,使用方便。专门用于袋栽食用菌的栽培,由于对筐的高度与强度进行了设计,使用时筐与筐之间可以进行叠加码放,从而减少了放置菌筐的培养架的隔板的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培养成本,同时也节约了栽培空间,提高了栽培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器具,特别是一种袋栽食用菌栽培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传统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体,筐体的高度为袋栽食用菌包的高度的一半或更低,在筐体的侧部和底部均设有透气孔。使用这种栽培筐进行栽食用菌栽培时,由于袋栽食用菌包高出筐体,无没受力,筐与筐之间不能叠加,所以,培养时每一层均需要使用隔板来支撑装有袋栽食用菌包的栽培筐。隔板的使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培养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了占用了培养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方便、能大大降低培养成本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是一种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体,筐体的侧部和底部均设有减重透气孔;其特点是:所述的筐体的高度不低于其所适用的袋栽食用菌包的高度,在筐体内设有与筐体一体注塑成型的加强筋;所述的筐体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筐边。本技术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如下:1.所述的加强筋由若干平行的横向筋和若干平行的纵向筋垂直相交构成。这样的设置便于放置袋装菌包。2.所述的横向筋与/或纵向筋上设有至少I个减重槽。减重槽的设置是为了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3.所述的减重槽最好避开设置在横向筋或纵向筋的两端部位置。这样,更有利于保证筐体的强度。4.在横向筋与/或纵向筋与筐体连接部位的筐边上设有若干空心加强筋柱。这样能进一步的加强筐体的强度,也便于加工。5.所述的横向筋和纵向筋各优选为2根,呈井字型均匀设置;所述的空心加强筋柱为8根。6.所述的横向筋与/或纵向筋的厚度采用自上而下渐厚的方式设置。7.所述的减重槽可以是一个较大的槽,也可以是间隔或都连续设置的若干个小槽。8.所述的减重槽可以选用可适用的任何形状,优选为半圆形槽、半椭圆形槽、框形槽或者U型槽,减重槽优选呈开口向上或者开口向下设置,这样可以方便加工,保证强度。9、在筐边上设有支撑筋。10.所述的横向筋和纵向筋优选为各2根,呈井字型均匀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置巧秒合理,使用方便。专门用于袋栽食用菌的栽培,由于对筐的高度与强度进行了设计,使用时筐与筐之间可以进行叠加码放,从而减少了放置菌筐的培养架的隔板的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培养成本,同时也节约了栽培空间,提高了栽培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俯视结构不意图;图6为图5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的B’ -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再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的本技术使用时的一种叠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1-10,一种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体1,筐体I的侧部和底部均设有减重透气孔8 ;所述的筐体I的高度不低于其所适用的袋栽食用菌包的高度,在筐体I内设有与筐体I 一体注塑成型的加强筋;所述的筐体I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筐边2。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中:所述的加强筋由若干平行的横向筋3和若干平行的纵向筋4垂直相交构成。实施例3,实施例2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中:所述的横向筋3与/或纵向筋4上设有至少I个减重槽7。实施例4,实施例2或3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中:在横向筋3与/或纵向筋4与筐体I连接部位的筐边2上设有若干空心加强筋柱5。实施例5,实施例4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中:所述的横向筋3和纵向筋4各为2根,呈井字型均匀设置;所述的空心加强筋柱5为8根。实施例6,实施例2或3或4或5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中:所述的横向筋3与/或纵向筋4的厚度采用自上而下渐厚的方式设置。实施例7,实施例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中:所述的减重槽为半圆形槽、半椭圆形槽、框形槽或者U型槽,减重槽呈开口向上或者开口向下设置。实施例8,实施例1-7任何一项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中:在筐边2上设有支撑筋6。实施例9,实施例1-8任何一项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中:所述的横向筋和纵向筋各为2根,呈井字型均匀设置。实施例10,使用本发筐与老式筐的培养成本对比例。1、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菌包都是装在筐中进行培养的,老式筐(传统筐)不能叠加摆放,所以培养时每层筐中间需要使用隔板架进行支撑。本技术的筐是能够叠加摆放的,每层筐中间不需要隔板架。 2、成本比较:按市场价算,老式筐单价7.5元,本技术筐单价15元;老式培养架单价2100元,适用于本技术筐的新式培养架单价700元。3、以日产6万菌包,培养周期30天计算:需要筐的数量为60000 + 16=3750筐/天3750X30 天=112500 筐老式筐价格:112500 X 7.5 元=843750 元本技术筐价格:112500X 15元=1687500元需要老式培养架的数量:以每架装量42筐计,112500/42=2679 架;2679X2100 元=5625900 元需要新式培养架的数量:以每架装量48筐计,112500/48=2344 架;2344X700 元=1640800 元,投资价格比较表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体,筐体的侧部和底部均设有减重透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体的高度不低于其所适用的袋栽食用菌包的高度,在筐体内设有与筐体一体注塑成型的加强筋;所述的筐体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筐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由若干平行的横向筋和若干平行的纵向筋垂直相交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筋与/或纵向筋上设有至少I个减重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在横向筋与/或纵向筋与筐体连接部位的筐边上设有若干空心加强筋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筋和纵向筋各为2根,呈井字型均匀设置;所述的空心加强筋柱为8根。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筋与/或纵向筋的厚度采用自上而下渐厚的方式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何一项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重槽为半圆形槽、半椭圆形槽、框形槽或者U型槽,减重槽呈开口向上或者开口向下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在筐边上设有支撑筋。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筋和纵向筋各为2根,呈井字型均匀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体,筐体的侧部和底部均设有减重透气孔;所述的筐体的高度不低于其所适用的袋栽食用菌包的高度,在筐体内设有与筐体一体注塑成型的加强筋,所述的筐体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筐边。本技术结构设置巧秒合理,使用方便。专门用于袋栽食用菌的栽培,由于对筐的高度与强度进行了设计,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袋栽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体,筐体的侧部和底部均设有减重透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筐体的高度不低于其所适用的袋栽食用菌包的高度,在筐体内设有与筐体一体注塑成型的加强筋;所述的筐体顶部向外延伸形成筐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寿海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国鑫食用菌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