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向勇专利>正文

一种培养缩短食用菌生产周期的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06676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0:40
一种培养缩短食用菌生产周期的打孔装置,具体涉及农业生产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它包含制孔棒(1)、制孔尖头(2),所述的制孔棒(1)镶嵌有制孔尖头(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提高了菌索形成量和营养转化率,增加了瓶底通氧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缩短食用菌生产周期的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生产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培养缩短食用菌生产周期的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从19世纪80年代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在国内迅速度发展以来,工厂化栽培一直采用传统的固定模式,对于工厂化生产培养周期大于60天的种类,栽培期周长,培养菌索不能大量形成,营养转化率低,生产成本随原材料涨价而不断升高,导致投资成本回收滞缓成为食用菌行业发展的普遍现像。食用菌有些品种工厂化培养周期长达90-110天,比如现在市场上较为活跃的真姬菇、本占地菇、灵芝菇、蟹味、白玉及海鲜菇等培养理论周期都大于85天,实际培养生产周期都在95天左右。培养打孔法缩短瓶栽食用菌周期的工艺方法正是在考虑到周期过长且瓶内菌索形成量少,营养转化率低,瓶底通氧量过少等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突破,经检索国内外暂均无此方面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培养缩短食用菌生产周期的打孔装置,它结构简单,提高了菌索形成量和营养转化率,增加了瓶底通氧量。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制孔棒1、制孔尖头2,所述的制孔棒I镶嵌有制孔尖头2。所述的制孔尖头2形状可为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六边形、椭圆形及圆形。所述的制孔尖头2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长度为15cm。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对培养瓶上端开孔,提高了菌索形成量和营养转化率,增加了瓶底通氧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制孔图样。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制孔棒1、制孔尖头2,所述的制孔棒I镶嵌有制孔尖头2。所述的制孔尖头2形状可为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六边形、椭圆形及圆形。所述的制孔尖头2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长度为15cm。本技术使用及培养方法:用消毒后的打孔棒对培养满瓶进行打孔,孔数和大小依据打孔棒的形式而定,打孔时垂直向下或与向下垂直方向倾斜3-8度角,入孔点距瓶壁0.8-1.2cm,打孔深度至瓶底,打孔时尽量避免损坏基质表面整洁,打完孔后盖上瓶盖继续培养15-25天即可搔菌出菇,打孔后续培养房湿度控制在70-75%,通风时间在原有停45分钟,通风8分钟的基础上增加至今10-13分钟。打孔后1-3天孔内即可菌丝恢复,瓶内中下部基质成熟会获得充分氧气供应,促进成熟;同时老菌种层也会获得充分营养,在缩短周期的同时,老菌种层更不容易老化。打孔培养15-25天即进入搔菌出实阶段时,孔内形成的大量菌索为出实提供宽广的营养运输通道,从而保障出实整齐、稳定品质及提高单产,促进实现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一致性。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对培养瓶上端开孔,提高了菌索形成量和营养转化率,增加了瓶底通氧量。权利要求1.一种培养缩短食用菌生产周期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制孔棒(I)、制孔尖头(2),所述的制孔棒(I)镶嵌有制孔尖头(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缩短食用菌生产周期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孔尖头(2)形状可为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六边形、椭圆形及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缩短食用菌生产周期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孔尖头(2)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长度为15cm。专利摘要一种培养缩短食用菌生产周期的打孔装置,具体涉及农业生产食用菌栽培
它包含制孔棒(1)、制孔尖头(2),所述的制孔棒(1)镶嵌有制孔尖头(2)。本技术结构简单,提高了菌索形成量和营养转化率,增加了瓶底通氧量。文档编号A01G1/04GK202979721SQ20122071206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向勇, 向子军 申请人:向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培养缩短食用菌生产周期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制孔棒(1)、制孔尖头(2),所述的制孔棒(1)镶嵌有制孔尖头(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勇向子军
申请(专利权)人:向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