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曲轴铣床,能够使两个工件支架或工件支架与加工部靠近。该曲轴铣床具有:一对工作台(3a,3b)、一对摆动头(12a,12b)、以及一对工件支架(13a,13b),各工件支架(13a,13b)具有:与对应的摆动头(12a,12b)一起移动的主体架(24)、一对夹具(25)、以及夹具移动机构(26)。一对夹具(25)设置在主体架(24)的与摆动头(12a,12b)相反一侧的侧面,其一端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主体架(24),另一端张合自如。夹具移动机构(26)相对于一对夹具(25)配置在摆动头(12a,12b)侧,使一对夹具(25)沿主轴相对主体架(24)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曲轴铣床,特别涉及具有至少一个用来夹持被加工工件的工件支架的曲轴铣床。
技术介绍
目前已经提供一种曲轴铣床作为切削加工曲轴的主轴颈及连杆轴颈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该曲轴铣床具有:设置在床体上的一对工作台;配置于两工作台之间的一对刀具;与各刀具对应设置、用来夹持加工中的工件的工件支架。而且,这些工作台、刀具以及工件支架能够沿主轴的方向(床体的长度方向)移动。在此,一组刀具与工件支架固定在一个床鞍上,床鞍在基座上移动自如。即随着床鞍的移动,刀具与工件支架在基座上沿主轴移动自如。在专利文献I所示的曲轴铣床上,刀具与工件支架都由床鞍支承,并且相互的位置关系被固定。这样,在固定了刀具与工件支架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加工上存在限制。于是,为了消除这种加工上的限制,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曲轴铣床,能够改变刀具与工件支架之间的距离。在该专利文献2所示的曲轴铣床上,刀具与工件支架分别安装在独立的滑座,通过独立的驱动装置使各滑座移动,能够改变刀具与工件支架之间的距离。进而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只移动一对夹具而不移动工件支架整体的曲轴铣床。该曲轴铣床的工件支架由主体架、一对夹具、以及夹具移动机构构成。一对夹具张合自如地支承在主体架上,并且通过夹具移动机构,能够沿主轴相对主体架移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2031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7151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19131号公报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曲轴铣床上,通过只移动夹具而不是工件支架整体,能够方便地改变刀具与工件支架之间的距离。在此,在专利文献3中,夹具移动机构配置在工件支架的主面且与另一个工件支架相对的一侧。而且,该机构从主体架向另一个工件支架侧突出地进行设置。这样,在专利文献3的曲轴铣床上,因为一个工件支架的夹具移动机构向另一个工件支架侧突出而设置,所以,为了避免夹具移动机构的突出部与工件支架发生碰撞,不能使一对工件支架彼此靠近。因此,有时会由于加工部位的限制,只能由一个工件支架夹持工件,使加工中的工件的姿态不稳定。而且,在只在一侧设置工件支架的曲轴铣床中适用了专利文献3的结构的情况下,因为突出的夹具移动机构,不能使另一侧的刀具靠近工件支架。因此,存在增加加工工序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只能够移动夹具的工件支架的曲轴铣床上,能够使一个工件支架或具有一侧刀具的加工部靠近另一个工件支架。第一专利技术的曲轴铣床具有:第一及第二工件支承部、第一加工部、以及第一工件支架,第一及第二工件支承部支承工件的沿主轴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第一加工部沿主轴移动自如地配置在两个工件支承部之间,对工件进行加工。第一工件支架配置在隔着第一加工部、与第一工件支承部相反的一侧,用来夹持工件。而且,第一工件支架具有:与第一加工部一起移动的主体架、一对夹具、以及第一夹具移动机构。一对夹具分别设置在主体架的与第一加工部相反一侧的侧面,其一端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主体架,而另一端张合自如。第一夹具移动机构配置在一对夹具的第一加工部侧,使一对夹具沿主轴相对主体架移动。在该装置中,通过第一工件支承部及第二工件支承部支承工件的两端部。由两个工件支承部所支承的工件被第一工件支架的一对夹具夹持,通过第一加工部进行加工。而且,在不改变夹持工件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夹具移动机构使一对夹具沿主轴移动。此时,一对夹具相对第一工件支架的主体架移动,即只有一对夹具移动。在此,第一夹具移动机构相对于一对夹具配置在第一加工部侧。即第一夹具移动机构不向夹具的另一侧突出。因此,不存在第一夹具移动机构与另一侧的加工部或工件支架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第一工件支架与另一侧的加工部及工件支架更接近。因此,能够牢固地保持工件,而且减少加工上的限制。第二专利技术的曲轴统床如第一专利技术的曲轴统床,第一夹具移动机构具有从主体架向第一加工部侧突出的突出部,第一加工部具有工件贯穿内部的刀具鼓,能够绕与主轴平行的摆动轴摆动,并且能够在与摆动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而且,第一夹具移动机构的突出部配置在第一加工部的移动区域外。在此,在曲轴铣床上,第一加工部摆动并移动。即第一加工部具有规定范围的移动区域。因此,如果第一夹具移动机构向第一加工部侧突出,则存在该突出部与移动的第一加工部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因此,在第二专利技术中,第一夹具移动机构的突出部配置在第一加工部的移动区域夕卜。所以能够避免第一夹具移动机构与第一加工部发生碰撞。第三专利技术的曲轴铣床如第二专利技术的曲轴铣床,第一夹具移动机构具有:沿主轴相对主体架移动自如地被支承的可移动块体、弓I导可移动块体移动的导向部、使可移动块体移动的驱动部。而且,一对夹具支承在可移动块体上。在此,一对夹具支承在可移动块体上,由导向部引导可移动块体进行移动。因此,一对夹具稳定、平滑地沿主轴移动。第四专利技术的曲轴铣床如第三专利技术的曲轴铣床,导向部具有:隔着一对夹具的转动支承部上下配置的第一导向单元及第二导向单元、以及在第一导向单元与第二导向单元之间配置在转动支承部一侧的第三导向单元。在此,可移动块体由设置在上下及其间一侧的三个位置的导向单元引导。因此,移动变得更为平滑。第五专利技术的曲轴铣床如第四专利技术的曲轴铣床,第一夹具移动机构的驱动部具有:前端固定在可移动块体的一部分的一个活塞、以及用来驱动一个活塞的气缸。可移动块体如前所述,由三个位置的导向单元引导来移动。在此,也可以考虑在各导向单元设置驱动部。但是,在设有多个驱动部的情况下,需要使这些驱动部同步发挥作用。而且,在不能同步作用的情况下,不能平滑地移动。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因为通过一个活塞驱动可移动块体,所以不需要进行同步控制,能够使夹具简单且平滑地移动。第六专利技术的曲轴铣床如第一专利技术的曲轴铣床,进而具有第二加工部以及第二工件支架。第二加工部在两个工件支承部之间与第一加工部相对配置,并且沿主轴移动自如,对工件进行加工。第二工件支架配置在隔着第二加工部、与第二工件支承部相反的一侧,用来夹持工件。而且,第二工件支架具有:与第二加工部一起移动的主体架、一对夹具、以及第二夹具移动机构。一对夹具分别设置在主体架的与第二加工部相反一侧的侧面,其一端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主体架,另一端张合自如。第二夹具移动机构相对于一对夹具配置在第二加工部侧,使一对夹具沿主轴相对主体架移动。在此,除了第一加工部与第一工件支架,还设有第二加工部与第二工件支架。而且,第二加工部与第二工件支架也具有与第一专利技术相同的结构。因此,与上述说明相同,不存在第一及第二夹具移动机构与另一侧的工件支架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与目前相比,能够使第一及第二工件支架与另一侧的工件支架更接近。因此,能够牢固地保持工件。第七专利技术的曲轴铣床如第六专利技术的曲轴铣床,第二夹具移动机构具有从主体架向第一加工部侧突出的突出部,第二加工部具有工件贯穿内部的刀具鼓,能够绕与主轴平行的摆动轴摆动,并且能够在与摆动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而且,第二夹具移动机构的突出部配置在第二加工部的移动区域外。在该第七专利技术中,与第二专利技术相同,因为第一及第二夹具移动机构的突出部配置在加工部的移动区域外,所以能够避免两者发生碰撞。如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使一个工件支架或具有一侧刀具的加工部靠近另一个工件支架。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12 JP 2010-2293021.一种曲轴铣床,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工件的沿主轴长度方向两端部的第一工件支承部及第二工件支承部; 沿所述主轴移动自如地配置在两个所述工件支承部之间、对工件进行加工的第一加工部; 配置在隔着所述第一加工部与所述第一工件支承部相反的一侧、用来夹持工件的第一工件支架; 所述第一工件支架具有: 与所述第一加工部一起移动的主体架; 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架的、与所述第一加工部相反一侧的侧面,其一端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所述主体架上,另一端张合自如的一对夹具; 相对于所述一对夹具配置在所述第一加工部侧、使所述一对夹具沿所述主轴相对于所述主体架移动的第一夹具移动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移动机构具有从所述主体架向所述第一加工部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第一加工部具有工件贯穿内部的刀具鼓,能够绕与所述主轴平行的摆动轴摆动,并且能够在与摆动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所述第一夹具移动机构的突出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加工部的移动区域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铣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移动机构具有:沿所述主轴相对于所述主体架移动自如地被支承的可移动块体; 引导所述可移动块体移动的导向部; 使所述可移动块体移动的驱动部; 所述一对夹具由所述可移动块体支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武之,浦史明,
申请(专利权)人:小松NTC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