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部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0430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8:11
端部加工装置具备:X方向驱动装置,沿X方向往返移动;刀具支撑部件,支撑于X方向驱动装置,能够沿Y方向移动,并支撑沿与XY平面垂直的Z方向延伸的刀具部件;导向部件,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具有与加工预定形状对应的形状,并引导刀具支撑部件使得刀具部件沿着加工预定形状移动;及Y方向位置改变机构,在Y方向上改变上述刀具支撑部件相对于被加工件的位置。Y方向位置改变机构以“返”时比“往”时更靠内侧地移动的方式改变上述刀具支撑部件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端部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有对被加工件的端部形状进行加工以使其成为期望的形状的技术。例如,在航空器的主翼的制造过程中,如图1所示,在主翼板100的端部设置多个搬运用的吊耳101。在搬运主翼板100时,在多个吊耳101处悬挂主翼板100。吊耳101是最终不需要的部分,被切断而从主翼板100切离。在切断时,要求将主翼板100的端部加工成光滑的形状。为了将被加工件的端部加工成光滑的形状,可以考虑在将不需要部分切断之后,使用砂纸等对端部进行研磨。但是,研磨工序需要时间,导致加工成本增加。与上述相关,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94800号公报)中,公开了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叠板等的端面加工方法。在该端面加工方法中,加工机的主轴被多次分割而形成多轴。而且,在多轴上具备粗加工工具和精加工工具。粗加工工具这一方对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叠板的端面进行先行加工,后续再由精加工工具进行精加工。而且,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通过NC控制装置在三维方向上对碳纤维强化塑料层叠板进行位置控制这一点。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4 8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专利文献I的记载,使用NC控制装置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1.05 JP 2011-0007921.一种端部加工装置,对配置于XY平面上的被加工件的端部形状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具备: X方向驱动装置,沿X方向往返移动; 刀具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X方向驱动装置,能够沿Y方向移动,并支撑沿与XY平面垂直的Z方向延伸的刀具部件; 导向部件,在从Z方向观察时的情况下具有与加工预定形状对应的形状,并引导所述刀具支撑部件使得所述刀具部件沿着加工预定形状移动;及 Y方向位置变更机构,在Y方向上变更所述刀具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被加工件的位置;所述Y方向位置变更机构改变所述刀具支撑部件的位置使得“返”时比“往”时更靠内侧地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加工装置,其中, 所述导向部件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 所述Y方向位置改变机构具有推靠机构,该推靠机构在“往”时使所述刀具支撑部件抵靠于所述第一面,在“返”时使所述刀具部件抵靠于所述第二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部加工装置,其中, 所述导向部件具有与加工预定形状对应地延伸的导向槽, 所述刀具支撑部件具有插入到所述导向槽的插入部件, 所述插入部件的沿Y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向槽的宽度, 所述第一面由所述导向槽的一个侧壁实现, 所述第二面由所述导向槽的另一个侧壁实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部加工装置,其中, 所述插入部件是在所述导向槽内转动的辊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部加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在Y方向上相互朝向相反方向, 所述刀具支撑部件具有一对抵接部件,该一对抵接部件设置为在Y方向上所述导向部件夹于该一对抵接部件之间, 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一对抵接部件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端部加工装置,其中, 所述推靠机构具有气缸,该气缸的一端与所述X方向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刀具支撑部件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加工装置,其中, 还具备平板状的板部件,该平板状的板部件以一部分与所述被加工件重叠的方式配置, 所述刀具支撑部件配置于所述板部件的主表面上, Y方向位置改变机构具备: 销支撑部,设于所述板部件的主表面上;及 销部件,装卸自如地支撑于所述销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根茂巳中村干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