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净化节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868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油净化节油器,包括外壳、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和弹簧;外壳为圆柱形筒,具有顶板和底板,在外壳内部中央位置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外壳分为上、下两个腔室;顶板设有进油孔底板设有出油孔,隔板具有通孔;上、下腔室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其中上腔室中的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与所述进油孔连通,下腔室中的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与通孔连通;外壳内腔壁与所述隔板的周缘通过激光焊接成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燃油净化节油器净化、节油的效果明显,体积小,使用方便,易在市场上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燃油净化节油器,用于柴油、汽油发动机机内净化,属于燃油净化节油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燃油净化节油器,其净化、节油的效果不明显,由于净化、节油的效果不明显,市场上没有推广和应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0810123462.5提出了一种燃油净化节油器,分为左单筒、右单筒,左单筒由左上盖与左下筒外壳连接而成,右单筒由右上盖与右下筒连接而成;左、右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分别安装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和六条S形高强磁隧道;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其每条隧道是由二根长方形高强磁片组成,二根磁片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六条S形高强磁隧道,每条隧道是由6只高强磁钢珠组成,每只高强磁钢珠之间有一定的间隙;耐油塑料内芯的中心放置陶瓷贵金属催化剂载体。但是该专利体积大,安装拆卸不便。本专利技术在该专利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净化、节油的效果明显,体积小,使用方便,易在市场上推广应用的燃油净化节油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燃油净化节油器,其特征是: 包括外壳I和两个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 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筒,具有顶板2和底板4,在所述外壳内部中央位置设置隔板3,所述隔板3将所述外壳分为上、下两个腔室; 所述顶板设有进油孔,所述底板设有出油孔,所述隔板3具有通孔; 所述上、下腔室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其中所述上腔室中的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下腔室中的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外壳内腔壁与所述隔板3的周缘通过激光焊接成为一体。作为优选,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为圆柱形,布置有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和TK条S形闻强磁險道; 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内布置的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其每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是由二根长方形高强磁片组成,S极面和N极面结合,S极面和N极面之间有间隙。作为优选,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内所安装的六条S形高强磁隧道,其每条S形的隧道是由6只高强磁钢珠组成,高强磁钢珠由S极面和N极面连续垂直排列而成,每只钢珠之间有间隙,燃油从该间隙中成S形通道。作为优选,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的中心放置陶瓷贵金属催化剂载体。作为优选,所述弹簧支撑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作为优选,所述的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其隧道之间分别布置六条S形高强磁隧道。本申请另外提出一种燃油净化节油器,其特征是: 包括外壳I和两个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 所述外壳为上下两个圆柱形筒,具有顶板2和底板4以及两个隔板3,其中一个所述隔板与所述顶板2形成一个上腔室,另一个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4形成一个下腔室; 所述隔板3具有通孔,一根管5连接于所述两个隔板的通孔之间; 所述顶板设有进油孔,所述底板设有出油孔; 所述上、下腔室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其中所述上腔室中的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下腔室中的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与所述管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为圆柱形,布置有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和TK条S形闻强磁險道; 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内布置的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其每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是由二根长方形高强磁片组成,S极面和N极面结合,S极面和N极面之间有间隙。作为优选,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内所安装的六条S形高强磁隧道,其每条S形的隧道是由6只高强磁钢珠组成,高强磁钢珠由S极面和N极面连续垂直排列而成,每只钢珠之间有间隙,燃油从该间隙中成S形通道。作为优选,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的中心放置陶瓷贵金属催化剂载体。作为优选,所述弹簧支撑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作为优选,所述的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其隧道之间分别布置六条S形高强磁隧道。本专利技术的优点:较现有技术结构更紧凑,便于安装和拆卸。附图说明附图1是现有技术燃油净化节油器结构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燃油净化节油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燃油净化节油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结构图。图中:I是外壳,2是顶板,3是隔板,4是底板,5是管,12是高强磁钢珠,14是高强磁片,15是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16是陶瓷贵金属催化剂载体,17是弹簧。具体实施例方式对照附图2-4: 本专利技术的燃油净化节油器第一实施例,包括外壳I和两个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 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筒,具有顶板2和底板4,在所述外壳内部中央位置设置隔板3,所述隔板3将所述外壳分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顶板设有进油孔,所述底板设有出油孔,所述隔板3具有通孔;所述外壳内腔壁与所述隔板3的周缘通过激光焊接成为一体。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15为圆柱体,分别布置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和六条S形高强磁隧道,塑料内芯的六条直通式隧道,每条直通式的隧道是由二根长方形高强磁片14组成,S极面和N极面结合,S极面和N极面之间有间隙,燃油从两只磁片间隙中通过,对燃油高强磁化。所述的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内所安装的六条S形的高强磁隧道,其每条S形的隧道是由6只高强磁钢珠12组成,高强磁钢珠12由S极面和N极面连续垂直排列而成,每只钢珠12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燃油从该间隙中通道,对燃油高强磁化。上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15的中心放置上陶瓷贵金属催化剂载体16,下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的中心放置下陶瓷贵金属催化剂载体。陶瓷贵金属催化剂载体为圆柱形,对燃油油分子化学反应。所述的陶瓷贵金属催化剂可用陶瓷氧化型三元催化剂。弹簧17分别是支撑上、下塑料内芯总成。工作时,首先燃油是从顶板的进油孔进入上单筒的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和六条S形的高强磁隧道进行瞬间强磁振荡,然后,燃油进入陶瓷贵金属催化剂载体进行催化,再进入下单筒的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和六条S形的高强磁第二次瞬间强磁振荡,再进行下单筒的陶瓷贵金属催化剂载体第二次催化,通过一磁一催再一磁一催瞬间双效化学反应,改变柴、汽油的分子链,使柴、汽油在发动机内充分燃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燃油净化节油器包括外壳I和两个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筒,具有顶板2和底板4以及两个隔板3,其中一个所述隔板与所述顶板2形成一个上腔室,另一个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4形成一个下腔室;所述隔板3具有通孔,一根管5连接于所述两个隔板的通孔之间;所述隔板3通孔的内周缘与所述管通过焊接成为一体。其他构造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净化节油器,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15)和弹簧(17);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筒,具有顶板(2)和底板(4),在所述外壳内部中央位置设置隔板(3),所述隔板(3)将所述外壳分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顶板设有进油孔,所述底板设有出油孔,所述隔板(3)具有通孔;所述上、下腔室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其中所述上腔室中的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下腔室中的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外壳内腔壁与所述隔板(3)的周缘通过激光焊接成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净化节油器,其特征是: 包括外壳(I)、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15)和弹簧(17); 所述外壳为圆柱形筒,具有顶板(2)和底板(4),在所述外壳内部中央位置设置隔板(3),所述隔板(3)将所述外壳分为上、下两个腔室; 所述顶板设有进油孔,所述底板设有出油孔,所述隔板(3)具有通孔; 所述上、下腔室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其中所述上腔室中的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下腔室中的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外壳内腔壁与所述隔板(3)的周缘通过激光焊接成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净化节油器,其特征是: 所述耐油塑料内芯 固定体为圆柱形,布置有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和六条S形高强磁隧道; 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内布置的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其每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是由二根长方形高强磁片组成,S极面和N极面结合,S极面和N极面之间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净化节油器,其特征是: 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内所安装的六条S形高强磁隧道,其每条S形的隧道是由6只高强磁钢珠组成,高强磁钢珠由S极面和N极面连续垂直排列而成,每只钢珠之间有间隙,燃油从该间隙中成S形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净化节油器,其特征是: 所述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的中心放置陶瓷贵金属催化剂载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净化节油器,其特征是: 所述弹簧支撑耐油塑料内芯固定体。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净化节油器,其特征是: 所述的六条直通式高强磁隧道,其隧道之间分别布置六条S形高强磁隧道。7.一种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久祥汽车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