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内孔油槽的专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735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加工内孔油槽的专用夹具,它包括底座、可滑动地设置于底座上的夹具主轴、与夹具主轴相同轴固定连接的刀杆、用于与车床主轴夹头相连接的连动杆、与连动杆相连接并与夹具主轴同轴设置的第一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齿数比为1∶2,第二锥齿轮上固定连接有齿轮盖板,齿轮盖板上偏离其轴心线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夹具主轴相固定连接,夹具主轴的轴心线与车床主轴夹头的轴心线相重合。车床主轴夹头每转动两周,夹具主轴带动刀杆只完成一次行程,故可使安装于车床主轴夹头上的工件的内孔壁上自然被加工形成“8”字形的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轴承类零件的内孔中油槽的专用夹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轴套类零件是在工业缝纫机中使用得较为广泛且用量较大的一种零部件,虽然此类零件较为普遍,但要想达到较高的精度是非常困难的,此类零件的内孔壁上开设油槽。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欲采用“8”字形内孔油槽的零件,因为这种形状的油槽既能够保证油路畅通,又使得所加注的机油不易漏出,而运用现有的车床加工部件很难加工出光滑的“8”字形油槽,如果加工出的“8”字形油槽不光滑或油槽中间有停顿,会造成轴与轴套配合时产生漏油、油路不畅通,导致缝纫机在高速运转过程中,漏油时造成所加工服装的面料表面有油污,油漏干后会导至轴与轴套磨损较快;油路不畅通时,加注的机油起不到润滑作用,会直接影响缝纫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内孔油槽的专用夹具,其可在工件内孔壁上快速方便地加工出光滑的“8”字形油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工内孔油槽的专用夹具,它包括底座、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底座上的夹具主轴、与所述的夹具主轴相同轴固定连接的刀杆、用于与车床主轴夹头相连接的连动杆、与所述的连动杆相连接并与夹具主轴同轴设置的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的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的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齿数比为1∶2,所述的第二锥齿轮上固定连接有齿轮盖板,所述的齿轮盖板上偏离其轴心线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与夹具主轴相固定连接,所述的夹具主轴的轴心线与车床主轴夹头的轴心线相重合。 所述的连动杆偏离车床主轴夹头的轴心线设置,所述的连动杆上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的连动杆与第一锥齿轮通过该第一连杆相连接。所述的连动杆的轴心线与夹具主轴的轴心线相平行,所述的第一连杆的轴心线与夹具主轴的轴心线相垂直。 所述的齿轮盖板上开有一段调节长槽,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该转动杆插入调节长槽内并定位在调节长槽的一个偏离齿轮盖板轴心线的位置处。 所述的夹具主轴上沿其轴向开有滑槽,所述的滑槽中插入有止转销,所述的止转销与底座相连接。 所述的夹具主轴上同轴套设有连接轴套,所述的连接轴套固定于底座上,所述的连接轴套通过轴承与第一锥齿轮相同轴转动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在安装应用时,将夹具主轴的轴心线与车床主轴夹头的轴心线对齐,连动杆连接到车床主轴夹头上,工件则可安装在车床主轴夹头的轴心线处,车床主轴夹头带动连动杆转动,由连动杆带动第一锥齿轮同步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啮合传动作用,使得第二锥齿轮带着齿轮盖板转动,并通过第二连杆和连接杆带动夹具主轴在底座上作往返运动,由于车床主轴夹头每转动两周,夹具主轴带动刀杆只完成一次行程,故可使工件的内孔壁上自然形成“8”字形的油槽,其加工过程简单快速,且可保证加工出的“8”字形油槽光滑顺畅。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剖视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在车床上的局部应用结构图;附图4为利用本专利技术加工出的零件的结构剖视图;其中1、底座;2、连动杆;3、第一锥齿轮;4、第二锥齿轮;5、第二连杆;6、连接杆;7、夹具主轴;8、刀杆;9、轴承;11、第一连杆;12、齿轮盖板;13、连接轴套;14、调节长槽;15、止转销;16、车床主轴夹头;17、滑槽;18、刀头;19、工件;20、“8”字形油槽。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一附图3所示,一种加工内孔油槽的专用夹具,它包括底座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底座1上的夹具主轴7、与所述的夹具主轴7相同轴固定连接的刀杆8、用于与车床主轴夹头16相连接的连动杆2、与所述的连动杆2通过第一连杆11相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3、与所述的第一锥齿轮3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在附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连动杆2的轴心线与夹具主轴7的轴心线相平行,所述的第一连杆11的轴心线与夹具主轴7的轴心线相垂直,以保证该家具结构紧凑、耗材节省。 所述的第一锥齿轮3与第二锥齿轮4的齿数比为1∶2,所述的第二锥齿轮4上固定连接有齿轮盖板12,所述的齿轮盖板12上偏离其轴心线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5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的连接杆6与夹具主轴7相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3与夹具主轴7相同轴设置,所述的夹具主轴7的轴心线与车床主轴夹头16的轴心线相重合。 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在与车床配合安装应用时,连动杆2与车床主轴夹头16相连接,且所述的连动杆2需偏离车床主轴夹头16的轴心线设置,在车床主轴夹头16的轴心线处开孔,用于装夹工件19,并保证工件19的轴心线与夹具主轴7以及刀杆8的轴心线对齐,刀杆8上安装刀头18,将刀头18的刃部须磨削至图1和图3所示的要求。启动车床,保持车床主轴夹头16的转速约为750转/分,由车床主轴夹头16带动连动杆2绕车床主轴夹头16的轴心线转动,连动杆2通过第一连杆11驱动第一锥齿轮3作同步转动,第二锥齿轮4则在第一锥齿轮3的啮合传动作用下转动,齿轮盖板12随之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杆15的一端部作偏心移动,由第二连杆5通过连接杆6驱动夹具主轴7在底座1上作往返移动。 由于第一锥齿轮3与第二锥齿轮4的齿数比为1∶2,故第一锥齿轮3每转动两周,第二锥齿轮4刚好转动一周,即工件19每随车床主轴夹头16转动两周,第二锥齿轮4恰好驱动夹具主轴7实现一次往返行程,刀杆8也即带动刀头18完成一次行程,这样,通过工件19转动和刀头18往返运动的结合,使得刀头18在工件19内孔的孔壁上加工出规则且光滑的“8”字形油槽20,参见附图4中工件19的剖视图所示。 所述的夹具主轴7上沿其轴向开有滑槽17,所述的滑槽17中插入有止转销15,所述的止转销15与底座1相连接。在图2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滑槽17开设于夹具主轴7的尾部,约为5毫米的宽度,通过止转销15与滑槽17的止转配合,使得夹具主轴7仅可沿轴向相对底座1滑动,而无法相对底座1产生转动,进一步说,可防止刀头18在往返过程中产生转动,以保证在工件19的内孔壁上加工出规则的“8”字形油槽20。 所述的夹具主轴7上同轴套设有连接轴套13,所述的连接轴套13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的连接轴套13通过轴承9与第一锥齿轮3相同轴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3相对连接轴套13绕连接轴套13的轴心线转动,第一连杆11也通过轴承9与连接轴套13相转动连接,连接轴套13必须充分固定在底座1上,且保证夹具主轴7可滑动地同轴穿过连接轴套13。 参见图2所示,所述的齿轮盖板12上开有一段调节长槽14,所述的第二连杆5的一端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0,该转动杆10插入调节长槽14内并定位在调节长槽14内的一个偏离齿轮盖板12轴心线的位置处。调节长槽14的宽度与转动杆10的尺寸须相配,在图2所示的常用实施例中,调节长槽14的长度约为80毫米,改变转动杆10在调节长槽14内的安装位置,可改变第二连杆5带动夹具主轴7往返的行程长度,从而根据需求调节所加工工件19的内孔油槽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内孔油槽的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底座(1)上的夹具主轴(7)、与所述的夹具主轴(7)相同轴固定连接的刀杆(8)、用于与车床主轴夹头(16)相连接的连动杆(2)、与所述的连动杆(2)相连接并与夹具主轴(7)同轴设置的第一锥齿轮(3)、与所述的第一锥齿轮(3)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所述的第一锥齿轮(3)与第二锥齿轮(4)的齿数比为1∶2,所述的第二锥齿轮(4)上固定连接有齿轮盖板(12),所述的齿轮盖板(12)上偏离其轴心线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5)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的连接杆(6)与夹具主轴(7)相固定连接,所述的夹具主轴(7)的轴心线与车床主轴夹头(16)的轴心线相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内孔油槽的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的底座(1)上的夹具主轴(7)、与所述的夹具主轴(7)相同轴固定连接的刀杆(8)、用于与车床主轴夹头(16)相连接的连动杆(2)、与所述的连动杆(2)相连接并与夹具主轴(7)同轴设置的第一锥齿轮(3)、与所述的第一锥齿轮(3)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所述的第一锥齿轮(3)与第二锥齿轮(4)的齿数比为1∶2,所述的第二锥齿轮(4)上固定连接有齿轮盖板(12),所述的齿轮盖板(12)上偏离其轴心线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5)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的连接杆(6)与夹具主轴(7)相固定连接,所述的夹具主轴(7)的轴心线与车床主轴夹头(16)的轴心线相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内孔油槽的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动杆(2)偏离车床主轴夹头(16)的轴心线设置,所述的连动杆(2)上连接有第一连杆(11),所述的连动杆(2)与第一锥齿轮(3)通过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长存马富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