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丙醇萃取法降低肝素钠中的半乳糖胺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667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丙醇萃取法降低肝素钠中半乳糖胺含量(肝素钠中的一种杂质)的方法,攻克了美国药典标准中含量规定小于1%,技术方案是将肝素钠半成品用纯化水溶解后,加入双氧水进行氧化后离心杂质,再冷冻,加入正丙醇低温萃取来降低肝素钠中的半乳糖胺含量,其他质量标准均符合中国药典、美国药典、英国药典及西欧药典所规定的各项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地说涉及从肝素钠中降低半乳糖胺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肝素钠是从猪小肠粘膜中提取的一种生化药品,是手术中不可替代的、挽救生命的、市场不能断档的首选药物。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用于临床以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产品临床主要用于防止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病、血液病、尿毒症等。西方国家已开始研究肝素钠对癌症的防治作用,其新用途不断增加。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肝素钠生产工艺不断改进,成为世界肝素钠产量最大的国家。国际市场的肝素钠产品有70%以上来自中国。肝素钠精品生产已由高锰酸钾氧化法发展到双氧水氧化法,结合醇洗分离法,将大量的杂质用乙醇带走。2008年2月11日,美国因注射肝素钠出现4例死亡,350多例不良反应,成为轰动世界的“肝素钠事件”。经过专家论证,上述死亡和不良反应是由于肝素钠中含有“多硫酸软骨素”所致。自“肝素钠事件”以来,美国FDA不断加强肝素钠产品的质量,美国专家认为“半乳糖胺”的存在会影响肝素钠的疗效,因此,将“半乳糖胺”的含量列入药典的标准,要求小于I %。中国和欧洲其他国家还未要求此标准,至今也还未有报道含量小于1%,目前国际上有许多厂家用热处理或冷处理的方法,但所用溶剂不同,含量只能降到5%左右,因此,我公司经研发后半乳糖胺的含量降到I %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萃取法降低肝素钠中的半乳糖胺的方法,是为了攻克国内外专家关于降低肝素钠中的半乳糖胺含量,利用半乳糖胺的性质,使其溶解在正丙醇中,然后将带有半乳糖胺的正丙醇 去掉,留底部沉淀的肝素钠,从而实现用正丙醇萃取法降低肝素钠与半乳糖胺含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萃取法降低肝素钠中的半乳糖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正丙醇萃取法将肝素钠中的半乳糖胺降低。在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正丙醇萃取法包括如下步骤:(I)、用水溶解肝素钠半成品,水与肝素钠半成品的重量比为1: (10-15),将溶液PH值调至10.0-12.0,然后加入溶液体积的0.2-2%过氧化氢,氧化8-14小时;(2)、步骤(I)所得溶液中若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先用离心机去除核酸和不溶性杂质,再进行后续步骤;若没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按每升溶液加入氯化钠20-30g,将溶液PH值调至5.0-8.0后,再将溶液冷冻至_5°C以下,边搅拌边加入_10°C以下的丙酮,使得丙酮占溶液的40-45质量%,-5-0°C保温24-30小时,然后将废正丙醇弃去;QA取样,检测测吸光度:260nm ( 0.1 ;400nm ( 0.02可进行步骤(3);(3)、弃去上层丙酮溶液后,下层固体肝素钠用水按固体体积1: (10-15)溶解,溶解后将溶液PH值调至10.0-12.0,然后加入溶液体积的0.2-2%过氧化氢,氧化8-14小时;(4)、步骤(3)所得溶液中若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先用离心机去除核酸和不溶性等杂质,再进行后续步骤;若没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按每升溶液加入氯化钠20-30g,然后将溶液PH值调至10.0-12.0,再将溶液冷冻至-10°C以下,边搅拌边加入_10°C以下的正丙醇,使得正丙醇占溶液的35-50质量%,-3—6°C保温18-24小时,然后将废正丙醇弃去,半乳糖胺随正丙醇带走,沉淀物即为肝素钠产品;QA取样,高效液相检测DS含量^ I % ;在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沉淀后的溶液进行QA取样化验,测吸光度:260nm < 0.1 ;400nm < 0.02 ;DS含量彡I %,若不合格,继续重复上述过程,若合格移交下一工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肝素钠精品生产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将大量的杂质用丙酮带走,再用正丙醇萃取法降低肝素钠中的半乳糖胺含量,其精品活性效价在180USp/mg以上,折合WHO国际标准在200iu/mg,Xa/11 a的比例在0.95-1.05之间,其他质量标准均符合中国药典、美国药典、英国药典及西欧药典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I)、用水溶解肝素钠半成品100kg,用纯化水IOOOkg溶解,将溶液PH值调至10.0,然后加入过氧化氢3L ,氧化9小时;(2)、步骤(I)所得溶液中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用离心机去除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按溶液体积加入氯化钠22kg,将溶液PH值调至8.0后,再将溶液冷冻至_8°C,边搅拌边加入-10°C的丙酮,使得丙酮占溶液的40-45质量%,_5°C保温24小时,然后将废正丙醇弃去;QA取样,检测测吸光度:260nm = 0.06 ;400nm = 0.02 ;(3)、弃去上层丙酮溶液后,下层固体肝素钠用纯化水700溶解,溶解后将溶液PH值调至12.0,然后加入溶液体积的1.6L过氧化氢,氧化10小时;(4)、步骤(3)所得溶液没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将溶液加入氯化钠14kg,然后将溶液PH值调至10.0后冷冻,将冷冻至-1rc溶液,边搅拌边加入-13°c的正丙醇,正丙醇占溶液的40质量%,-3°c保温18小时,然后将废正丙醇弃去,半乳糖胺随正丙醇带走,沉淀物即为肝素钠产品;QA取样,高效液相检测DS含量< 1%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肝素钠中的半乳糖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用水溶解肝素钠半成品,水与肝素钠半成品的重量比为1∶(10?15),将溶液PH值调至10.0?12.0,然后加入溶液体积的0.2?2%过氧化氢,氧化8?14小时;(2)、步骤(1)所得溶液中若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先用离心机去除核酸和不溶性杂质,再进行后续步骤;若没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按每升溶液加入氯化钠20?30g,将溶液PH值调至5.0?8.0后,再将溶液冷冻至?5℃以下,边搅拌边加入?10℃以下的丙酮,使得丙酮占溶液的40?45质量%,?5?0℃保温24?30小时,然后将废正丙醇弃去;QA取样,检测测吸光度:260nm≤0.1;400nm≤0.02可进行步骤(3);(3)、弃去上层丙酮溶液后,下层固体肝素钠用水按固体体积1∶(10?15)溶解,溶解后将溶液PH值调至10.0?12.0,然后加入溶液体积的0.2?2%过氧化氢,氧化8?14小时;(4)、步骤(3)所得溶液中若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先用离心机去除核酸和不溶性等杂质,再进行后续步骤;若没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按每升溶液加入氯化钠20?30g,然后将溶液PH值调至10.0?12.0,再将溶液冷冻至?10℃以下,边搅拌边加入?10℃以下的正丙醇,使得正丙醇占溶液的35?50质量%,?3??6℃保温18?24小时,然后将废正丙醇弃去,半乳糖胺随正丙醇带走,沉淀物即为肝素钠产品;QA取样,高效液相检测DS含量≤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肝素钠中的半乳糖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用水溶解肝素钠半成品,水与肝素钠半成品的重量比为1: (10-15),将溶液PH值调至10.0-12.0,然后加入溶液体积的0.2-2%过氧化氢,氧化8-14小时; (2)、步骤(I)所得溶液中若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先用离心机去除核酸和不溶性杂质,再进行后续步骤;若没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按每升溶液加入氯化钠20-30g,将溶液PH值调至5.0-8.0后,再将溶液冷冻至_5°C以下,边搅拌边加入_10°C以下的丙酮,使得丙酮占溶液的40-45质量%,-5-0°C保温24-30小时,然后将废正丙醇弃去;QA取样,检测测吸光度:26 0nm ( 0.1 ;400nm ( 0.02可进行步骤(3); (3)、弃去上层丙酮溶液后,下层固体肝素钠用水按固体体积1: (10-15)溶解,溶解后将溶液PH值调至10.0-12.0,然后加入溶液体积的0.2-2%过氧化氢,氧化8-14小时; (4)、步骤(3)所得溶液中若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先用离心机去除核酸和不溶性等杂质,再进行后续步骤;若没有核酸和不溶性杂质析出,则按每升溶液加入氯化钠20-30g,然后将溶液PH值调至10.0-12.0,再将溶液冷冻至-10°C以下,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培升夏衬来陆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九龙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