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舱底油水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6058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船舶舱底含各种油性混合物油污水的船用舱底油水分离设备,包括一级分离室、二级滤室、三级精滤器、驱动结构、报警监测记录仪、控制电磁阀、浓度检验装置等,通过一级分离室、二级滤室、三级精滤器的分离方式对舱底油污水进行分离,采用柱塞泵式水泵,以电动机为动力源驱动水泵,通过电控单元实现设备的自动运行,使其适应于各类型航船,可对船舶上卸载的各种燃料油、密度极高的残余渣油以及由氧化铁、表面活性剂等配置的乳化液混合物进行有效处理。处理后的舱底水含油量小于15ppm,与现有船用舱底油水处理装置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油水分离效果显著,分离后油水清洁度较高以及结构相对简单,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防污染
,具体是一种用于处理船舶舱底含各种油性混合物油污水的船用舱底油水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据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90%的商品进出口是通过船舶进行运输的。目前,航行于全球的船舶绝大多数是以柴油机为动力,这种船舶在正常营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机舱含油舱底水。船舶机舱舱底水主要来自机舱内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泄露,燃油系统中的燃油泄露,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泄漏,蒸汽供热系统中的凝水泄漏,各种泵轴封口处的泄漏,以及有关机械的泄放水和洗涤水等。这些油和水最终将会流到舱底,汇集于舱底的污水井内,形成一种油水混合物。舱底水的积累对船舶的航行是很不利的,例如其对船体和机械设备有一定腐蚀作用等,而且当舱底水积累过多时还会影响船舶行驶稳定性而直接影响船舶的行驶安全。所以,船底水应定期及时排出舱外。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将舱底水通过水泵直接泵出弦外,这样大量含油舱底水排入海洋对海洋产生了巨大的油污染危害。据经验数据估计,一条船每年平均产生的舱底水约为该船总吨位的10%。航行中平均每天约为310吨,停泊期间每天为0.5 3吨。据国际海事组织的一份出版物估计,全世界每年随机舱舱底水排入海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用舱底油水分离设备,包括一级分离室(1)、二级滤室(2)、三级精滤器(3)、驱动机构(8)、水泵(7)、电控单元(9)、浓度报警器(19)、报警监测记录仪(20)、控制电磁阀、浓度检验装置(18)、集油室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7)为柱塞泵,其入口直接与油水管道连接,出口则与控制电磁阀相连,柱塞泵经控制电磁阀后与一级分离室(1)上端口相连,一级分离室(1)下端口与二级滤室(2)上端口相连,二级滤室(2)下端口与三级精滤器(3)上端口相连,三级精滤器(3)下端口与浓度检验装置(18)相连,浓度检验装置(18)内设有油份浓度计;所述一级分离室(1)、二级滤室(2)、三级精滤器(3)的排油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舱底油水分离设备,包括一级分离室(I)、二级滤室(2)、三级精滤器(3)、驱动机构(8)、水泵(7)、电控单元(9)、浓度报警器(19)、报警监测记录仪(20)、控制电磁阀、浓度检验装置(18)、集油室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7)为柱塞泵,其入口直接与油水管道连接,出口则与控制电磁阀相连,柱塞泵经控制电磁阀后与一级分离室(I)上端口相连,一级分离室(I)下端口与二级滤室(2)上端口相连,二级滤室(2)下端口与三级精滤器(3)上端口相连,三级精滤器(3)下端口与浓度检验装置(18)相连,浓度检验装置(18)内设有油份浓度计;所述一级分离室(I)、二级滤室(2)、三级精滤器(3)的排油端口经控制电磁阀后分别与集油室相连;所述水泵(7)由驱动机构(8)驱动,驱动机构(8)的启闭情况由电控单元(9)自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栋顾永红李茂韦兰李俨财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金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