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自行车中的车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552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自行车中的车把组件,包括可拆卸的车把组体以及连接在自行车主体上的前叉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组体包括车把以及与所述车把固定连接的车把立管,所述车把立管内设有通过拉动装置拉动的拉紧杆,所述前叉立管内固定连接有容纳所述拉紧杆伸入且固定的压紧头,所述车把立管内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压紧头接触的接触件,组装时,将车把立管插入到前叉立管内,拉紧杆伸入且固定到前叉立管的压紧头中,压紧头与车把立杆的接触件首先处于松开状态,通过拉动装置拉起拉紧杆,使得压紧头与车把立管的接触件紧贴,从而使车把管立管与前叉立管之间连接,完成装配,这种方式结构简单,仅需驱动拉动装置拉起拉紧杆即可,无需借助相关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尤其是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王国,也是目前自行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自行车给国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然而,自行车本身体积较大,装箱时,为了缩小装箱尺寸,通常需要将车把拆装后放入箱内。这给用户自己装配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安装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用户快速装配的自行车车把。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自行车中的车把组件,包括可拆卸的车把组体以及连接在自行车主体上的前叉立管,所述车把组体包括车把以及与所述车把固定连接的车把立管,所述车把立管内设有通过拉动装置拉动的拉紧杆,所述前叉立管内固定连接有容纳所述拉紧杆伸入且固定的压紧头,所述车把立管内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压紧头接触的接触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拉紧杆刚接且与所述车把立管铰接的的连动架,以及偏心铰接在所述车把立管上且与所述连动架接触的夹紧扳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扳手包括圆柱状的转动体以及固定在所述转动体上转动臂,所述转动体偏心铰接在所述车把立管上,且其圆周面与所述连动架保持线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动架为“V,字形,且一端与所述拉紧杆刚接,另一端的外侧面与所述转动体之间保持线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动架为“一”字形,且一端与所述拉紧杆刚接,另一端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转动体之间保持线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臂的侧面上还设有通过转动与所述车把立管产生面接触的限位凸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臂的一端在顺时针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其端部抵靠在所述车把立管的侧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件与所述压紧头通过设置在所述接触件上的斜面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紧杆下端设有螺纹,且穿过所述压紧头与设置在所述压紧头下方的限位螺母联接。有益效果:(I)组装时,将车把立管插入到前叉立管内,拉紧杆伸入且固定到前叉立管的压紧头中,压紧头与车把立杆的接触件首先处于松开状态,通过拉动装置拉起拉紧杆,使得压紧头与车把立管的接触件紧贴,从而使车把管立管与前叉立管之间连接,完成装配,这种方式结构简单,仅需驱动拉动装置拉起拉紧杆即可,无需借助相关工具; (2)夹紧扳手包括转动件以及转动臂,转动臂驱动转动件绕铰接点转动,转动件的圆周面部分与连动架保持接触,摩擦力更小,便于转动件转动; (3)拉动装置包括相接触的连动架以及夹紧扳手,因为夹紧扳手偏心铰接在前车立管上,转动夹紧扳手时,产生的径向力将推动连动架一端向下运动,因为连动架同样铰接在车把立管上,当连动架一端受力时,将驱动连动架绕铰接点转动,使得连动架的另一端朝受力一端的反方向运动,即向上运动,从而拉动拉紧杆向上运动; (4)连动架为“7”字形,铰接点设置在节点附近,节约空间,而且受力不易变形,具有较高的强度; (5)连动架为“一”字形,铰接点通常设置在中部,结构简单,传递扭矩灵敏,而且更加便于加工; (6)转动臂上设置有限位凸台,当转动臂向下转动到足够位置时,凸台与车把立管面接触,此时转动件与转动臂处于死点位置,不产生运动; (7)转动臂在顺时针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其端部抵靠在所述车把立管的侧面上,此时转动件与转动臂处于死点位置,不产生运动; (8)接触件与压紧头的接触面为斜面,受力面积更大,较小受力面产生的压强,提高使用寿命; (9)拉紧杆下面设有螺纹,与设置在压紧头下方的限位螺母联接,对拉紧杆的位置起到限定和防松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其中:1-车把,2-夹紧扳手,3-转动臂,4-转动件,5-限位凸台,6-压紧头,7-限位螺母,8-前叉立管,9-拉紧杆,10-车把立管,11-连动架,12-车把组体,13-接触件。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可拆卸的车把组体12以及连接在自行车主体上的前叉立管8,车把组体12包括车把I以及与车把I固定连接的车把立管10,车把立管10内设有通过拉动装置拉动的拉紧杆9,前叉立管8内固定连接有容纳拉紧杆9伸入且固定的压紧头6,车把立管10内还设有用于与压紧头6接触的接触件13。组装时,将车把立管10插入到前叉立管8内,拉紧杆9伸入且固定到前叉立管8的压紧头6中,压紧头6与车把立管10的接触件13首先处于松开状态,通过拉动装置拉起拉紧杆9,使得压紧头6与车把立管10的接触件13紧贴,从而使车把立管10与前叉立管8之间接触,完成装配,这种方式结构简单,仅需驱动拉动装置拉起拉紧杆9即可,无需借助相关工具。拉动装置包括与拉紧杆9刚接且与车把立管10铰接的的连动架11,以及偏心铰接在车把立管10上且与连动架11接触的夹紧扳手2。因为夹紧扳手2偏心铰接在车把立管10上,转动夹紧扳手2时,产生的径向力将推动连动架11 一端向下运动,因为连动架11同样铰接在车把立管10上,当连动架11 一端受力时,将驱动连动架11绕铰接点转动,使得连动架11的另一端朝受力一端的反方向运动,即向上运动,从而拉动拉紧杆9向上运动。夹紧扳手2包括转动件4以及转动臂3,转动臂3驱动转动件4绕铰接点转动,转动件4的圆周面部分与连动架11保持接触,摩擦力更小,便于转动件4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连动架11为“7”字形,铰接点设置在节点附近,节约空间,而且受力不易变形,具有较高的强度。转动臂3上设置有限位凸台5,当转动臂3向下转动到足够位置时,凸台与车把立管10面接触,此时转动件4与转动臂3处于死点位置,不产生运动。接触件13与压紧头6的接触面为斜面,受力面积更大,较小受力面产生的压强,提高使用寿命。拉紧杆9下面设有螺纹,与设置在压紧头6下方的限位螺母7联接,对拉紧杆9的位置起到限定和防松的作用。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连动架11为“一”字形,且一端与拉紧杆9刚接,另一端的上表面为倾斜面,倾斜面与转动体4之间保持线接触。连动架11为“一”字形,铰接点通常设置在中部,结构简单,传递扭矩灵敏,而且更加便于加工。此外,转动臂3在顺时针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其端部抵靠在车把立管10的侧面上,此时转动件4与转动臂3处于死点位置,不产生运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自行车中的车把组件,包括可拆卸的车把组体以及连接在自行车主体上的前叉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组体包括车把以及与所述车把固定连接的车把立管,所述车把立管内设有通过拉动装置拉动的拉紧杆,所述前叉立管内固定连接有容纳所述拉紧杆伸入且固定的压紧头,所述车把立管内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压紧头接触的接触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自行车中的车把组件,包括可拆卸的车把组体以及连接在自行车主体上的前叉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组体包括车把以及与所述车把固定连接的车把立管,所述车把立管内设有通过拉动装置拉动的拉紧杆,所述前叉立管内固定连接有容纳所述拉紧杆伸入且固定的压紧头,所述车把立管内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压紧头接触的接触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行车中的车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拉紧杆刚接且与所述车把立管铰接的的连动架,以及偏心铰接在所述车把立管上且与所述连动架接触的夹紧扳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行车中的车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扳手包括圆柱状的转动体以及固定在所述转动体上转动臂,所述转动体偏心铰接在所述车把立管上,且其圆周面与所述连动架保持线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行车中的车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架为“7”字形,且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军荣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小小恐龙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