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夹钳式制动器,包括缸筒、活塞、缸套、缸筒制动臂、缸套制动臂,所述缸套套在缸筒左部,缸筒内且在其左部设有导向套,活塞的活塞杆部伸出导向套与缸套固定连接,活塞杆部上套有碟形弹簧,在缸筒的底部固定有缸筒臂座,在缸套的底部固定有缸套臂座,所述缸筒制动臂的上部与缸筒臂座铰接,缸套制动臂的上部与缸套臂座铰接,缸筒制动臂与缸套制动臂之间在中部铰接。缸筒制动臂的下部和缸套制动臂的下部的相对面上各通过焊接方式固定闸块,两闸块的相对面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闸块以焊接方式固定设置在相应的制动臂的自由端上,使得闸块与制动臂的连接牢度大为增强,避免了闸块因松动而制动失效隐患的存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极绳制动梭车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液压夹钳式制动器。
技术介绍
在煤矿使用的高效辅助运输设备中包括无极绳普轨运人员运输车。人员运输车包括梭车和乘人车。中国专利文献CN2127366Y (申请号为92201667.4)公开了一种斜井插爪式人车,中国专利文献CN2365400Y (申请号为98250179.X)公开了一种抱轨式人车。上述两篇文献介绍的都是乘人车,都能顺利通过拐弯半径较小的轨道。但由于煤矿巷道地形特殊,不但空间较小、拐弯半径较小,而且地面起伏导致铺设的轨道随地面起伏,所以上述文献所涉及的乘人车不适应轨道起伏变化的轨道。作为矿井辅助运输车辆,从安全性能方面考虑,除了要求能适应煤矿巷道特殊地形外,同样要求梭车也能适应煤矿巷道特殊地形。但传统的梭车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而且梭车无自动制动的功能。中国专利文献CN101439720B (申请号为200810243978.5)公开了一种无极绳制动梭车。该文献中的无极绳制动梭车的车厢内设有液压工作站,车架底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液压钳式制动器。该无极绳制动梭车的摆动车轮能始终与轨道的钢轨接触,从而在车辆运行至小半径拐弯处和轨道的起伏变化处时,仍能实现对车辆的制动。另外,该无极绳制动梭车的摆动车轮还用来提取制动车的速度信号,制动车的动能转化为双向液压马达的输A,产生驱动双向液压马达的扭矩,双向液压马达的输出流量通过液压工作站来自动控制制动器,所以速度检测精度高,能保证制动性能可靠。但是,该文献中的液压夹钳制动器所采用的闸块用螺栓固定在制动臂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适应煤矿巷道特殊地形、且具有自动制动功能的无极绳制动梭车上且安全性能好的液压夹钳式制动器。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种液压夹钳式制动器,包括缸筒、活塞、缸套、缸筒制动臂、缸套制动臂,所述缸套套在缸筒左部,缸筒内且在其左部设有导向套,活塞的活塞杆部伸出导向套与缸套固定连接,活塞杆部上套有碟形弹簧,在缸筒的底部固定有缸筒臂座,在缸套的底部固定有缸套臂座,所述缸筒制动臂的上部与缸筒臂座铰接,缸套制动臂的上部与缸套臂座铰接,缸筒制动臂与缸套制动臂之间在中部铰接。其特征在于:缸筒制动臂的下部和缸套制动臂的下部的相对面上各通过焊接方式固定闸块,两闸块的相对面平行。所述闸块分为第一闸块和第二闸块。第一闸块通过堆焊方式固定设置在缸筒制动臂的闸块安装部的右侧面上;对焊条和缸筒制动臂的闸块安装部预热至300°C至350°C后保持温度,然后采用手工电弧焊将焊条在缸筒制动臂的闸块安装部的右侧面上堆焊形成第一闸块,焊后缓冷并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第二闸块通过堆焊方式固定设置在缸套制动臂的闸块安装部的左侧面上,对焊条和缸套制动臂的闸块安装部预热至300°C至350°C后保持温度,然后采用手工电弧焊将焊条在缸套制动臂的闸块安装部的左侧面上堆焊形成第二闸块,焊后缓冷并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所述缸套设有沉孔,活塞的处于缸套的沉孔内的活塞杆部的主杆段的杆端部上设有卡环,卡环由与缸套的沉孔相配合的缸盖固定。所述导向套上设有嵌入缸筒内壁槽中的定位键,定位键由压板固定。所述定位键有2至6个,均为圆弧形板体。各个定位键设置在缸筒的圆环形的挡圈槽中,从而组成I个圆环形的板件。所述活塞与缸筒内壁之间设有套在活塞的活塞头部的周向外侧上的密封圈和导向环。活塞的活塞杆部的主杆段与导向套之间设有嵌入导向套的内壁环槽中的防尘圈。缸筒制动臂呈“凸”状,在其上部凸出部分上设有上销轴孔和中销轴孔。缸套制动臂呈“凹”状,其上部凹槽部分的两壁上各设有上销轴孔和中销轴孔。缸筒制动臂的上部的凸出部分插入缸套制动臂上部的凹槽部分,中心销轴通过缸筒制动臂的中销轴孔和缸套制动臂的中销轴孔将缸筒制动臂与缸套制动臂铰接。缸筒销轴通过缸筒制动臂的上销轴孔和前后相对设置的2个缸筒臂座上的销轴孔将缸筒制动臂与缸筒臂座铰接。缸套销轴通过缸套制动臂的上销轴孔和缸套臂座上的销轴孔将缸套制动臂和缸套臂座铰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I)本专利技术的闸块以焊接方式固定设置在相应的制动臂的自由端上,使得闸块与制动臂的连接牢度大为增强,避免了闸块因松动而制动失效隐患的存在。(2)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夹钳式制动器中的闸块优选采用堆焊方式固定在制动臂上,使得闸块与制动臂的连接更为牢靠,从根本上避免了闸块松动的产生。(3)当液压夹钳式制动器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其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可将闸块连同制动臂一同更换,对于采用堆焊方式的制动臂,在更换下来后,通过切割方法去掉制动臂的与闸块相连接的部分,从而还可以通过堆焊方式固定设置新的闸块,而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夹钳式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缸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缸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缸盖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缸筒制动臂及相应的闸块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左视示意图。图11为图1中缸套制动臂及相应的闸块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左视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缸筒组件1,缸筒11,挡圈槽11-1,封板12,液压油孔12-1,油口 13,液压油通道13-1,上端口 13-2,左端口 13-3,缸筒臂座14,通孔14-1,活塞组件2,活塞21,活塞头部21-1,密封圈凹槽21-1-1,导向环凹槽21-1-2,活塞杆部21-2,主杆段21-2-1,杆端部21-2-2,卡环槽21_2_3,密封圈22,导向环23,碟形弹簧3,导向组件4,导向套41,左筒段41-1,右筒段41-2,螺孔41_3,圆环形缺口 41_4,定位键42,压板43,定位键缺口 43-1,沉头孔43-2,螺钉44,防尘圈45,缸套组件5,缸套51,连接座板51-1,中央孔51-1-1,左孔段51_l_la,右孔段51-1-lb,台阶部51-1-2,螺孔51-1-3,滑动套51-2,圆环形凹槽51-2-1,卡环52,缸盖53,中央孔53-1,卡环缺口 53-2,沉头孔53-3,螺钉54,环形密封圈55,缸套臂座56,夹钳组件6,缸筒销轴61,缸筒制动臂62,上销轴孔62-1,中销轴孔62_2,闸块安装部62-3,缸套销轴63,缸套制动臂64,上销轴孔64_1,中销轴孔64_2,闸块安装部64_3,中心销轴65,闸块66,第一闸块66a,第二闸块66b,油缸无杆腔7,钢轨8。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实施例1)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液压夹钳式制动器包括缸筒组件1、活塞组件2、蝶形弹簧3、导向组件4、缸套组件5和夹钳组件6。见图3,缸筒组件I主要由缸筒11,封板12,油口 13和缸筒臂座14组成。缸筒11和封板12的中心轴线为同一根轴线,该轴线也是缸筒组件I的中心轴线。缸筒11为圆筒形钢制一体件,其中心轴线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并且缸筒11的左端口的内壁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夹钳式制动器,包括缸筒(11)、活塞(21)、缸套(21)、缸筒制动臂(62)、缸套制动臂(64),所述缸套(51)套在缸筒(11)左部,缸筒(11)内且在其左部设有导向套(41),活塞(21)的活塞杆部(21?2)伸出导向套(41)与缸套(51)固定连接,活塞杆部(21?2)上套有碟形弹簧(3),在缸筒(11)的底部固定有缸筒臂座(14),在缸套(51)的底部固定有缸套臂座(56),所述缸筒制动臂(62)的上部与缸筒臂座(14)铰接,缸套制动臂(64)的上部与缸套臂座(56)铰接,缸筒制动臂(62)与缸套制动臂(64)之间在中部铰接;其特征在于:缸筒制动臂(62)的下部和缸套制动臂(64)的下部的相对面上各通过焊接方式固定闸块(66),两闸块(66)的相对面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夹钳式制动器,包括缸筒(11)、活塞(21)、缸套(21)、缸筒制动臂(62)、缸套制动臂(64),所述缸套(51)套在缸筒(11)左部,缸筒(11)内且在其左部设有导向套(41),活塞(21)的活塞杆部(21-2)伸出导向套(41)与缸套(51)固定连接,活塞杆部(21-2)上套有碟形弹簧(3),在缸筒(11)的底部固定有缸筒臂座(14),在缸套(51)的底部固定有缸套臂座(56),所述缸筒制动臂(62)的上部与缸筒臂座(14)铰接,缸套制动臂(64)的上部与缸套臂座(56)铰接,缸筒制动臂(62)与缸套制动臂(64)之间在中部铰接;其特征在于:缸筒制动臂(62)的下部和缸套制动臂(64)的下部的相对面上各通过焊接方式固定闸块(66),两闸块(66)的相对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夹钳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块(66)分为第一闸块(66a)和第二闸块(66b);第一闸块(66a)通过堆焊方式固定设置在缸筒制动臂(62)的闸块安装部(62-3)的右侧面上;第二闸块(66b)通过堆焊方式固定设置在缸套制动臂(64)的闸块安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海,王继,刘海滨,高建荣,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