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通风管道施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544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通风管道施工车,包括行走小车、行走驱动机构、管线收放器、电动管线收放驱动机构和电子线路板,管线收放器的卷绕轴上由内至外连续缠绕有柔性风管,柔性风管的后端部与布设于所施工隧道洞口的电动通风机送风口相接且其前端部通过临时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行走小车上,柔性风管的前端部与为向所施工隧道的掘进工作面送入新鲜空气的出风口;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器、行走方向检测单元、行走位置检测单元、送风量检测单元和无线通信模块一。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且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效果好,能解决现有隧道通风施工方式存在的现场工作量大、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使用操作不便、通风效果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通风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管道施工车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隧道施工中的通风是一道关键工序,其作用是从洞外向洞内输送足够的新鲜空气,排出洞内爆破和运输产生的炮烟和有害气体,以最终保证洞内作业人员和机械对新鲜空气的需要,使洞内空气达到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标准。在长大隧道施工中通风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目前,国内外隧道施工通风大多采用管道压入式的通风方式,在洞口外设置轴流风机,该轴流风机通过与其相连的通风管道即柔性风管将新鲜空气送至隧道掘进工作面,洞内的污浊空气在送入洞内新鲜空气的挤压作用下,沿已开挖好的洞身排至洞外。在隧道较长时,采用多个轴流风机并、串联的方式以提高风量和送风距离。但是现如今,对上述风机与通风管道进行施工时,绝大多数均采用的是人工施工方式,因而现场工作量非常大,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多,严重影响了隧道的施工效率。同时,通风管道布设完成后,移动不便,很难根据实际具体施工需要对已布设通风管道的位置进行灵活调整,因而通风效果不理想。综上,实际施工过程中,现有的隧道通风施工方式存在现场工作量大、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通风管道施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小车、对所述行走小车的行走机构(20)进行驱动的行走驱动机构(1)、安装在所述行走小车上的管线收放器(2)、对管线收放器(2)进行驱动的电动管线收放驱动机构(3)和安装在所述行走小车上的电子线路板,所述管线收放器(2)的卷绕轴上由内至外连续缠绕有柔性风管,所述卷绕轴与电动管线收放驱动机构(3)之间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柔性风管的后端部与布设于所施工隧道洞口的电动通风机送风口相接且其前端部通过临时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行走小车上,所述柔性风管的前端部与为向所施工隧道的掘进工作面送入新鲜空气的出风口;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器(4)、对所述行走小车的行走方向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通风管道施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小车、对所述行走小车的行走机构(20)进行驱动的行走驱动机构(I)、安装在所述行走小车上的管线收放器(2)、对管线收放器(2)进行驱动的电动管线收放驱动机构(3)和安装在所述行走小车上的电子线路板,所述管线收放器(2)的卷绕轴上由内至外连续缠绕有柔性风管,所述卷绕轴与电动管线收放驱动机构(3)之间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柔性风管的后端部与布设于所施工隧道洞口的电动通风机送风口相接且其前端部通过临时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行走小车上,所述柔性风管的前端部与为向所施工隧道的掘进工作面送入新鲜空气的出风口 ;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控制器(4)、对所述行走小车的行走方向进行实时检测的行走方向检测单元(10)、对所述行走小车的行走位置进行实时检测的行走位置检测单元(6)、对电动通风机的送风量进行实时检测的送风量检测单元(7)和与控制器(4)相接的无线通信模块一(5),所述行走方向检测单元(10)、行走位置检测单元(6)和送风量检测单元(7)均与控制器⑷相接,所述电动管线收放驱动机构(3)和行走驱动机构(I)均由控制器(4)进行控制且二者均与控制器(4)相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管道施工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行走小车上且供所述柔性风管的前端部安装的风管安装结构,所述柔性风管的前端部通过所述临时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风管安装结构上。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管道施工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扩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