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在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3425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0:19
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在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中的应用。属医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广西特色壮药红鱼眼Phyllanthus?reticulatus中提取制备的具有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活性的二萜化合物(II),其特征是在0~3125μg/rnl浓度区间内无细胞毒性,在125μg/rnl~15625μg/rnl浓度区间内对HCV复制子RNA有明显抑制效果(p<0.05~p<0.01)。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二萜化合物(II)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新药研发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二萜化合物(II)的制备方法,以及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丙型肝炎(hepatitisC)最初被定义为输血后非A非B型肝炎,1989年分离和确认其病原体为丙型肝炎病毒(HCV,hepatitisCvirus),全世界大约有2%的人群受到HCV感染,HCV感染者80以上发展成为慢性肝炎,其中20%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目前抗HCV的治疗无特效药物。因此,从传统中药、植物和真菌资源中寻找新的抗HCV药物或先导化合物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广西特色壮药红鱼眼Phyllanthus retllculatus系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在壮族医药中,红鱼眼常用于治疗肝炎、风湿关节痛等症。本专利技术是在对上述壮药进行化学成分系统研究和药效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公开了一种具有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活性的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该化合物的抗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化合物(II)可以从壮药红鱼眼及同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制备。具体步骤如下:红鱼眼药材粗粉,用70%到100%含水低级醇类(甲醇、乙醇),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在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细胞毒性较低,在125μg/rnl~15625μg/rnl浓度区间内对HCV复制子RNA有明显抑制效果(p<0.05~p<0.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在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细胞毒性较低,在125 μ g/rnl 15625 μ g/rnl浓度区间内对HCV复制子RNA有明显抑制效果(P < 0.05 P < 0.01)。2.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萜化合物(II)结构符合下述通式:3.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II)优选下述化合物1:4.权利要求3所述化合物I的提取工艺为: 4.1红鱼眼Phyllanthus reticulatus药材粗粉,采用高浓度低级醇类(甲醇、乙醇)提取; 4.2提取液回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鸣生谭昌恒马健雄陈路宋志军朱大元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