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熟夏大豆品种种植方法,涉及作物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适时迟播;合理稀植。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栽培方法,种子处理,提高出苗率;适当迟播,避免品种对高温的遗传脆弱性,降低落花率;合理稀植可以充分发挥其个体繁茂的特点和优势。减少灌溉、排水和补种的劳动用工2-3个,节约劳动成本40-60元/亩;大豆产量提高20%以上。本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作为长江下游夏大豆种植方法,基地或种植户或科研单位乐于接受,有极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适用于中熟夏大豆品种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大豆[Glycinemax (L.) Merr.]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蛋白与食用植物油的来源,在世界粮食作物构成和国际油料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豆约占世界油料作物产量的 35% (Wilcox,2004)。大豆的种植方式直接关系到其群体的大小,而群体的大小则是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大豆高产栽培的基本原理是在合理利用和适应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创造大豆生育良好的光、温、水、热、肥条件,使大豆品种的产量与质量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自然条件一般是不可控制的,主要是通过合理区划去适应。栽培技术是可以调控的,栽培技术的实质是改善光、温、水、热、肥等生态因子对大豆生理过程和生育进程的影响,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大豆常因籽粒皱缩、干瘪、粒重低而导致萌发力低、顶土力差和苗势弱;加之籽粒和幼苗鲜甜可口,易遭鼠虫危害。中熟夏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只有100-120天左右,但整个生育期处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所以存在严重的缺苗、高温落花、密度过高造成倒伏现象。超声波是一种弹性机械波,其生物性效应非常复杂,既可引起生物分子甚至细胞损伤,也可促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甚至生物体的生长。2010年任光云等探索大功率超声波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表明超声波200 W处理3小时大豆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97%。2012年陈焱丽等利用超声波处理25 min野生大豆,提高了野生大豆的发芽势,但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研究结果说明超声波处理可能增加大豆种皮的通透性,有利于种子发芽。但将超声波处理过的种子应用到大田试验还没有相关报道。夏大豆播种过早,由于地温仍较低,出苗慢,容易感染病害,造成减产。但也不能播种过晚,否则夏大豆贪青晚熟,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关于大豆播种日期和密度的研究较多,但结论各不相同。2003年栾晓燕等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的几个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播期对其生育阶段与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晚播缩短了大豆的营养生长阶段,而对生殖生长阶段的影响较小。晚播与正常播期相比较,叶面积指数相近,光合速率降低,呼吸消耗强度大,干物质积累减少。晚播将使大豆的产量水平降低,降低程度因品种生育期差异而不同。2007年张慎举等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黄淮平原夏大豆3750 kg/hm2以上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表明,播期为6月5日至30日范围内,商豆1099产量显著高于郑9007大豆品种;每晚播I d,夏大豆减产约66 70 kg/hm2;在该试验条件下,6月15日为夏大豆适播期下限,种植密度19.2-19.9万株/hm2。2009年曹金锋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品种类型、密度、种植方式三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夏大豆产量及各农艺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三因素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强度的顺序是品种〉密度〉种植方式;在本区生态条件下,获得夏大豆最高产量的理论组合为:品种为有限类型沧豆6号、 密度1.6万株/667 m2、种植方式为40 cm行距。2009年庞建新指出,黄淮夏大豆应采取适期早播(6月25日前),易形成株壮,枝丰,叶茂,荚多,粒饱的大豆形态;合理密植(不超过2.1万株/667m2),增强抗倒伏能力,有利于黄淮夏大豆高产。2010年黄英等研究江苏沿海垦区夏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表明,夏大豆适宜播期为6月10 20日,其具体密度除根据土质条件外,主要依据播期而定,6月10 15日播种,密度应为24万株/hm 2、6月16 20日播种,密度应为30万株/hm2,其适宜行距40 cm、株距10 cm左右。南京地区(北纬31°54Λ 32°16、东经118°22Λ 119°24Λ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不属于江淮地区,虽然气候条件相似,但受东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30C,最高月份均温28.(TC,最低月份均温2.(TC,极端最低温度-14.(TC。年降水量1031.3 mm。南京市夏大豆生育期短,播期对大豆产量有较大影响。小麦收获后,6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光照、温度、降水呈上升趋势,光、温、水资源充沛,有利于大豆营养体形成;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呈下降趋势,对增荚、增粒,提高百粒重有利。因此,需要一套适合于南京市的夏大豆品种栽培方式。南京地区土壤多为黄棕壤,为麦茬后夏播大豆,小麦多为平作,为适应小麦传统的栽培方式,南京市夏大豆多以平作为主。经过多年研究,我们认为南京市夏大豆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出苗率低,高温落花和后期倒伏严重。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通过推广夏大豆新型栽培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出苗率,减少落花率和倒伏程度,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南京市夏大豆生产提供节本、有效的、可操作的栽培新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熟夏大豆品种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秸杆粉碎:前茬小麦收获后,立即用秸杆粉碎机进行秸杆粉碎,秸杆粉碎通过筛网孔径为8.0-10.0 mm;同时施入复合肥25 kg/667 m2和有机肥300 kg/667 m2,避免由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小麦秸杆时与大豆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而使大豆苗期缺氮发黄;2) 土壤消毒:将99%恶霉灵20 g和5%毒死蜱辛硫磷2 kg混合20 kg细土中人工施入667 m2大豆田,撒施均匀 ,防治大豆苗期根腐病、枯萎病、立枯病等作物病害,并降低根结线虫、地老虎、蝼蛄、蛴螬地下害虫的发生率;3)垄作方式:施用基肥和土壤消毒剂后,采用中型拖拉机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力口厚了大豆生长的熟土层;旋耕深度为20-25 cm;垄宽80 cm,垄高35 cm,垄间距40 cm ;每垄种植大豆2行,平均行距60 cm,穴距30 cm,每穴2粒种子;4)种子处理:选取有限结荚或亚有限结荚习性,耐大豆病毒病、抗倒伏,叶形中小,株高70 90 cm,分枝:Γ5个,单株结荚45 50个,每荚粒数2.0个,全生育期100 120天,百粒重18-23 g的大豆品种;选好种子后,将其放在布袋中晾晒I天,然后采用小功率超声波处理;5)适时迟播:迟播的主要效果是适当缩短营养生长期、推迟开花时间,有效避免大豆在最高温时段开花,从而提高结荚率;推荐长江下游夏大豆于6月20日-7月10日播种,8月15日左右开花,避开了 7月20日-8月5日的最高温度;如果迟于7月20日播种,多数夏大豆品种会因有效积温不足,不能正常成熟;6)播种方式: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播种,播深2-3 cm ;干旱时必须坚持带水播种;如果连续阴雨,可以用小竹片挖一个2-3 cm深小洞,播种后不要覆盖,防止土壤板结、不利于出苗;7)合理稀植:推荐每亩留苗5000-7000株左右;密度过低,个体发育茂盛,群体发育不足,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密度过高,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矛盾难以协调,大豆生长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群体的净同化率不高,病虫害发生严重;8)播种后在大豆田四周和上空I m用尼龙网围住,以免鸟害和小动物残食大豆幼苗,定苗后撤掉尼龙网。上述种子处理,是指超声波的输出功率为50 W,频率为40 kHZ,处理时间为3 h,促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熟夏大豆品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秸秆粉碎:前茬小麦收获后,立即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秸秆粉碎,秸秆粉碎通过筛网孔径为8.0?10.0?mm;同时施入复合肥25?kg/667?m2和有机肥300?kg/667?m2,避免由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小麦秸秆时与大豆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而使大豆苗期缺氮发黄;2)土壤消毒:将99%恶霉灵20?g和5%毒死蜱辛硫磷2?kg混合20?kg细土中人工施入667?m2大豆田,撒施均匀,防治大豆苗期根腐病、枯萎病、立枯病等作物病害,并降低根结线虫、地老虎、蝼蛄、蛴螬地下害虫的发生率;3)垄作方式:施用基肥和土壤消毒剂后,采用中型拖拉机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加厚了大豆生长的熟土层;旋耕深度为20?25?cm;垄宽80?cm,垄高35?cm,垄间距40?cm;每垄种植大豆2行,平均行距60?cm,穴距30?cm,每穴2粒种子;4)种子处理:选取有限结荚或亚有限结荚习性,耐大豆病毒病、抗倒伏,叶形中小,株高70~90?cm,分枝3~5个,单株结荚45~50个,每荚粒数2.0个,全生育期100~120天,百粒重18?23?g的大豆品种;选好种子后,将其放在布袋中晾晒1天,然后采用小功率超声波处理;5)适时迟播:迟播的主要效果是适当缩短营养生长期、推迟开花时间,有效避免大豆在最高温时段开花,从而提高结荚率;推荐长江下游夏大豆于6月20日?7月10日播种,8月15日左右开花,避开了7 月20日?8月5日的最高温度;如果迟于7月20日播种,多数夏大豆品种会因有效积温不足,不能正常成熟;6)播种方式: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播种,播深2?3?cm;干旱时必须坚持带水播种;如果连续阴雨,可以用小竹片挖一个2?3?cm深小洞,播种后不要覆盖,防止土壤板结、不利于出苗;7)合理稀植:推荐每亩留苗5000?7000株左右;密度过低,个体发育茂盛,群体发育不足,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密度过高,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矛盾难以协调,大豆生长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群体的净同化率不高,病虫害发生严重;8)播种后在大豆田四周和上空1?m用尼龙网围住,以免鸟害和小动物残食大豆幼苗,定苗后撤掉尼龙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熟夏大豆品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秸杆粉碎:前茬小麦收获后,立即用秸杆粉碎机进行秸杆粉碎,秸杆粉碎通过筛网孔径为8.0-10.0 mm;同时施入复合肥25 kg/667 m2和有机肥300 kg/667 m2,避免由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小麦秸杆时与大豆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而使大豆苗期缺氮发黄; 2)土壤消毒:将99%恶霉灵20 g和5%毒死蜱辛硫磷2 kg混合20 kg细土中人工施入667 m2大豆田,撒施均匀,防治大豆苗期根腐病、枯萎病、立枯病等作物病害,并降低根结线虫、地老虎、蝼蛄、蛴螬地下害虫的发生率; 3)垄作方式:施用基肥和土壤消毒剂后,采用中型拖拉机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加厚了大豆生长的熟土层;旋耕深度为20-25 cm ;垄宽80 cm,垄高35 cm,垄间距40 cm ;每垄种植大豆2行,平均行距60 cm,穴距30 cm,每穴2粒种子; 4)种子处理:选取有限结荚或亚有限结荚习性,耐大豆病毒病、抗倒伏,叶形中小,株高70 90 cm,分枝3 5个,单株结荚45 50个,每荚粒数2.0个,全生育期100 120天,百粒重18-23 g的大豆品种;选好种子后,将其放在布袋中晾晒I天,然后采用小功率超声波处理; 5)适时迟播:迟播的主要效果是适当缩短营养生长期、推迟开花时间,有效避免大豆在最高温时段开花,从而提高结荚率;推荐长江下游夏大豆于6月20日-7月10日播种,8月15日左右开花,避开了 7月20日-8月5日的最高温度;如果迟于7月20日播种,多数夏大豆品种会因有效积温不足,不能正常成熟; 6)播种方式: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播种,播深2-3cm ;干旱时必须坚持带水播种;如果连续阴雨,可以用小竹片挖一个2-3 cm深小洞,播种后不要覆盖,防止土壤板结、不利于出苗; 7)合理稀植:推荐每亩留苗5000-7000株左右;密度过低,个体发育茂盛,群体发育不足,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密度过高,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矛盾难以协调,大豆生长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梅,顾和平,陈新,袁星星,陈华涛,崔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