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203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2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土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技术。本技术实施方案包括引种时间的选择,引种目的植株的选择,栽培地点的确定,栽植,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确定引种时间在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较为合适;引种植株为中小个体,带宿土,采集腐叶土;引种栽培地点应在有散射光条件,湿度较大的林下栽培;栽培基质为泥炭+河沙+园土+腐叶土,pH值在6.1-6.5;栽种后应立即浇透水;第二年进行正常的水分和施肥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整套的土生蕨类植物引种移栽技术,使用该项技术可以使土生蕨类植物的移栽成活率达到97%以上。为蕨类植物专类展示,种质资源保育,开展蕨类植物相关研究的种苗供应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野生植物引种栽培领域,具体涉及野生土生蕨类植物的引种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蕨类植物素有“无花之美”的美誉,它们或具有婀娜多姿的体态,或拥有潇洒飘逸的羽片,在色彩、形态、习性等方面独树一帜。蕨类植物多数种类四季常绿;或有颜色鲜艳的孢子或叶色,或有造型奇特、色彩眩目的根状茎,加上耐荫喜湿以及某些种类石生或附生的特殊生态习性,从而使 蕨类植物具有独特的观赏特性。蕨类植物多数为土生蕨类,占我国蕨类植物的绝大部分,土生蕨类分布广泛,许多种类具有株型秀丽、四季常绿的特点,观赏价值较高。在多种生境中,均有土生蕨类植物的生长,并在部分阴湿林下草本层中,占据优势位置。我国观赏蕨类的引种栽培研究刚刚起步,在华东地区,对土生观赏蕨类的引种栽培和移栽技术方面进行的研究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数百家提供一种土生蕨类植物的引种栽培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土生蕨类植物引种植株的成活率,形成一整套土生蕨类野生植株引种移栽的技术流程,为土生蕨类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国内对土生蕨类植物的研究较少,没有相关的专利报道,本专利技术填补了土生蕨类植物野生植株引种栽培的空白。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土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该技术包含以下几个步骤:(I)引种栽培时间的选择:少量植株的选择,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夏季的引种时间间隔一般应在4-5天之内,在用苔藓做好根部保湿的情况下,叶片革质的种类在7天内可以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对于华东地区而言,土生蕨类植物的引种移栽时间,应在秋季的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较为合适,因秋季的植株形态特征稳定,易于种类的准确鉴定,叶片发育成熟,抗性强,不易失水萎蔫,移栽容易成活。春季次之,虽移栽成活率较高,但土生蕨类植物冬季会受冻害和老叶的枯黄死亡,种类不易准确鉴定,新萌发的拳卷叶顶端在移栽过程中易受伤害,从而影响叶片的恢复和生长发育。(2)移栽植株的选择:在引种移栽中,要引种移栽所选种类中能够展现该种类形态特征的中等大小个体,这部分植株生长年限较短,生长健壮,抗性强,能够提高移栽成活率,并且移栽后适应性强,同时对环境的破坏较小。在采挖中,因蕨类植物根部带有共生的AV菌根,要尽量多带宿土,可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3)栽植地点选择:由于绝大多数土生蕨类植物喜较阴湿的生长环境,土生蕨类植物喜在有散射光条件,湿度较大的林下栽培环境。引种的土生蕨类植物种植在南京中山植物园的蕨类植物专类园内,蕨类园内的栽培土壤为改造过的土壤,成分为泥炭+河沙+园土 +腐叶土,PH值在6.1-6.5,保水性、透气性和疏松度都较好,蕨类种植地上方有增湿的喷雾装置。蕨类专类园总体地势是一个坡度5-7度的小山坡,排水条件良好;蕨类园的上层有美国薄壳山核桃、朴树、糙叶树,榔榆、黄连木、刺槐、喜树等乔木树种,林木覆盖率达到70-90%,能够满足土生蕨类植物喜阴湿的生长环境。(4)栽种:采挖后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种植下地,种植的深度应比野生植株的根部生长深度略深3cm,防止浇水后土面下沉,造成高大土生蕨类植物种类头重脚轻,植株倒伏。如离挖掘的时间在3天以内,夏绿种类需要对外围叶片进行修剪,防止过分蒸腾,造成叶片萎蔫,影响移栽成活率;常绿种类基本不用修剪外围的叶片。如时间过长,则要对枯萎的叶片进行修剪,对整个植株进行喷水和遮阴处理,进行保湿处理以减少水分的进一步蒸腾而影响成活。栽植后,要在当天浇透水一次,3天后,再浇透水一次,如天气较干燥,可开喷雾装置进行增湿。其它,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水分管理。(5)移栽后管理:在第二年夏季的梅雨季节进行叶面肥的喷施,用0.5%硫酸亚铁+0.2%的尿素混合液进行土生 蕨类植物叶面的喷施;亦可结合除草,在植株旁追施复合肥,施肥量为50斤/亩。引种栽培的绝大部分土生蕨类植物没有发现病虫为害,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其余同园林植物一样,进行除草浇水等日常管理工作。本专利技术通过从引种移栽时间,移栽植株的选择,栽培地点的选择,到引种后的栽种,种植后的养护管理,提供了一整套的土生蕨类植物引种移栽技术,使用该项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引种土生蕨类植物的引种移栽成活率,使成活率达到97%以上,并且移栽后的植株生长旺盛,生殖生长正常,并展现出较好的土生蕨类植物观赏特点。为其它类型的野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提供一个范例;为蕨类植物专类展示,种类保育,基地建设,开展蕨类植物相关研究的种苗供应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具体实施例方式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土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技术,其主要步骤如下:(I)引种栽培时间的选择:对于土生蕨类野生植株的引种移栽时间,在华东地区应在秋季的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到较为合适。(2)移栽植株的选择:在引种移栽中,要引种移栽所选种类中能够展现该种类形态特征的中等大小个体,要尽量多带宿土;还可在原地收集采集植株附近的腐叶土备用。(3)栽植地点选择:由于绝大多数土生蕨类植物喜较阴湿的生长环境,土生蕨类植物喜在有散射光条件,湿度较大的林下栽培环境,为其选择合适的栽培环境。(4)栽种:采挖后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种植下地,种植的深度应比野生植株的根部生长深度略深,防止浇水后土面下沉,植株倒伏。种植穴下部应添加从野外蕨类植物分布较多地区采挖的腐叶土或原采集地附近的腐叶土。其余引种栽培同上文步骤(4)(5)移栽后管理:同上文步骤(5)。实施例1在2008年10月上旬到10月下旬,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挖取假异鳞毛蕨、观光鳞毛蕨、华东复叶耳蕨和狗脊各50株,种植于蕨类植物专类园内。植株选择、栽种和移栽后管理同步骤(2)、(4)、(5),每一种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98%以上,第二年植株生长旺盛,能够正常产生孢子,能够体现土生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和景观特色。对照实施例2在2009年3月初,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挖取假异鳞毛蕨、观光鳞毛蕨、华东复叶耳蕨和狗脊各50株,种植于蕨类植物专类园内。植株选择、栽种和移栽后管理同步骤(2)、(4)、(5),移栽后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幼叶萌发后,生长良好,叶片生长量略少于冬季移栽的植株,能够正常产生孢子。野外生长的植株,经过冬季,部分叶片枯死,剩余叶片较少,在挖掘和栽植时容易碰伤处于萌发状态的拳卷叶,对于栽植植株的缓苗和幼叶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移栽效果略逊于 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土生蕨类野生植株的引种移栽时间,在华东地区应在秋季的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最合适。(2)移栽植株的选择:要引种移栽所选种类中能够展现该种类形态特征的中等大小个体,要带宿土,要在原采集地收集腐叶土。(3)栽植地点和栽培基质选择:引种的土生蕨类植物栽培在有散射光条件,湿度较大的林下;栽培基质为泥炭+河沙+园土+腐叶土,pH值在6.1?6.5。(4)栽种:采挖后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种植下地,种植的深度应比野生植株的根部生长深度略深,栽植穴底部要垫一层蕨类植物采集地收集的腐叶土;栽植后进行浇水等管理。(5)栽培后管理:在第二年夏季的梅雨季节进行叶面肥的喷施,用0.5%硫酸亚铁+0.2%尿素进行土生蕨类植物叶面的喷施;亦可结合除草,在植株旁追施复合肥,施肥量为50斤/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土生蕨类野生植株的引种移栽时间,在华东地区应在秋季的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最合适。(2)移栽植株的选择:要引种移栽所选种类中能够展现该种类形态特征的中等大小个体,要带宿土,要在原采集地收集腐叶土。(3)栽植地点和栽培基质选择:引种的土生蕨类植物栽培在有散射光条件,湿度较大的林下;栽培基质为泥炭+河沙+园土 +腐叶土,pH值在6.1-6.5。(4)栽种:采挖后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种植下地,种植的深度应比野生植株的根部生长深度略深,栽植穴底部要垫一层蕨类植物采集地收集的腐叶土 ;栽植后进行浇水等管理。(5)栽培后管理:在第二年夏季的梅雨季节进行叶面肥的喷施,用0.5%硫酸亚铁+0.2%尿素进行土生蕨类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剑孙起梦朱洪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