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弯曲线路板,该线路板主要由芯板和若干半固化片层叠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的至少一侧表面在弯曲区域开设有用于弯曲的凹槽,该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线路板的弯曲方向,且凹槽在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线路板,凹槽的槽底与线路板另一侧表面之间至少保留有一第三半固化片,另一侧表面对应所述线路板的弯曲区域设有柔性油墨,该可弯曲线路板不仅具备硬板价格低廉的优点,同时也具备软板和软硬结合板体积小、可弯曲和能够立体三维组装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弯曲线路板
本技术涉及线路板,尤其涉及一种可弯曲线路板。
技术介绍
线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线路板分为硬板、软板以及软硬结合板,其中,软板和软硬结合板主要应用在电子产品的连接部位,比如手机排线、液晶模组等,软板和软硬结合板相较于硬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弯折挠曲、立体三维组装等优点,但是,软板和软硬结合板也具有一次性初始成本高、更改和修补比较困难、尺寸受生产设备的限制、操作不当易损坏等缺点。然而,在许多应用中,软板和软硬结合板只需要弯曲几次用来完成装配、返工、维修等,不需要经常弯折挠曲,所以在这些应用中并不是必须使用价格高昂的软板或软硬结合板。于是,如何使用价格低廉的硬板以实现软板和软硬结合板可弯曲的功能便成为本技术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价格低廉的可弯曲线路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弯曲线路板,该线路板主要由芯板和若干半固化片层叠构成,所述线路板的至少一侧表面在弯曲区域开设有用于弯曲的凹槽,该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线路板的弯曲方向,且凹槽在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线路板,凹槽的槽底与线路板另一侧表面之间至少保留有一第三半固化片,另一侧表面对应所述线路板的弯曲区域设有柔性油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弯曲方向”;所述“半固化片”又称“PP片”,是多层板生产中的主要材料之一,主要由树脂和增强材料组成,增强材料又分为玻纤布、纸基、复合材料等几种类型,多层板所使用的半固化片大多采用玻璃纤维布做增强材料,经过处理的玻璃纤维布浸溃上树脂胶液,再经热处理预烘制成的薄片材料称为半固化片,其在加热加压下会软化,冷却后会反应固化;所述“半固化片”以其玻璃纤维布的型号区分,常见的半固化片型号有7628、1078、2116、1080 等。2、上述方案中,所述芯板至少由两层树脂含量低于第三半固化片的第一半固化片和设置于两层第一半固化片之间 树脂含量低于第一半固化片的第二半固化片组成,所述第一半固化片是型号为7628树脂含量为40°/Γ50%的半固化片,第二半固化片是型号为7628树脂含量为509Γ70%的半固化片,第三半固化片是型号为1078树脂含量为61% 72%的半固化片。3、上述方案中,所述凹槽的槽底覆盖有第一半固化片或第三半固化片。4、上述方案中,所述芯板与芯板之间、第三半固化片与第三半固化片之间以及芯板与第三半固化片之间设置有铜片;所述线路板的两侧表面上均设有油墨。5、上述方案中,所述“凹槽的槽底覆盖有第一半固化片或第三半固化片”的目的在于保护所述铜片不暴露在空气中,以防止铜片氧化。6、上述方案中,所述线路板未开设凹槽的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为对称结构。本技术工作原理和优点:通过在硬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用于弯曲的凹槽,减小了线路板在需弯曲区域的厚度,并在凹槽槽底和另一侧表面之间保留有型号为1078树脂含量为61°/Γ72%的第三半固化片,由于第三半固化片的树脂含量较高,使得线路板在开设凹槽的区域能够弯曲且不折断,同时在另一侧表面上对应所述线路板的弯曲区域设有柔性油墨,以保证线路板在弯曲状态下,弯曲区域的柔性油墨不开裂;本技术在硬板的基础上做出改进,使其不仅具备硬板价格低廉的优点,同时也具备软板和软硬结合板体积小、可弯曲和能够立体三维组装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至三线路板平放状态立体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至三线路板弯曲状态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截面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截面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截面图。以上附图中:1、线路板;2、弯曲区域;3、凹槽;4、第二半固化片;5、第三半固化片;6、铜片;7、油墨;8、柔性油墨;9、第一半固化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可弯曲线路板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该线路板I主要由芯板和若干半固化片层叠构成,所述芯板为型号为7628的第二半固化片4,第二半固化片4的树脂含量为45%,第二半固化片4两侧向外依次设置有铜片6、第二半固化片4、型号为1078的第三半固化片5、铜片6和油墨7。所述线路板I的一侧表面在弯曲区域2开设有用于弯曲的凹槽3,该凹槽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线路板I的弯曲方向,且凹槽3在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线路板1,凹槽3的槽底与线路板I另一侧表面之间保留有一第三半固化片5和油墨7,第三半固化片5的树脂含量为68% ;另一侧表面对应所述线路板I的弯曲区域2设有柔性油墨8 ;所述凹槽3的槽底覆盖有第三半固化片5,以此保护所述铜片6不暴露在空气中,防止铜片6氧化。实施例二:可弯曲线路板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4所示,该线路板I中心为一型号为7628树脂含量47%的第二半固化片4,该第二半固化片4两侧自内向外依次由型号为7628树脂含量52%的第一半固化片9、铜片6、型号为1078树脂含量68%的第三半固化片5、铜片6和油墨7层叠构成。所述线路板I的一侧表面在弯曲区域2开设有用于弯曲的凹槽3,该凹槽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线路板I的弯曲方向,且凹槽3在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线路板1,凹槽3的槽底与线路板I另一侧表面之间保留有一第一半固化片9、铜片6、第三半固化片5、铜片6和油墨7 ;另一侧表面对应所述线路板I的弯曲区域2设有柔性油墨8 ;所述凹槽3的槽底覆盖有第一半固化片9,以此保护所述铜片6不暴露在空气中,防止铜片6氧化。实施例三:可弯曲线路板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4所示,该线路板I中心为一型号为7628树脂含量49%的第二半固化片4,该第二半固化片4两侧自内向外依次由铜片6、型号为7628树脂含量54%的第一半固化片9、型号为7628树脂含量49%的第二半固化片4、第一半固化片9铜片6、型号为1078树脂含量68%的第三半固化片5、铜片6和油墨7层叠构成。[0031 ] 所述线路板I的一侧表面在弯曲区域2开设有用于弯曲的凹槽3,该凹槽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线路板I的弯曲方向,且凹槽3在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线路板1,凹槽3的槽底与线路板I另一侧表面之间保留有一第一半固化片9、铜片6、第三半固化片5、铜片6和油墨7 ;另一侧表面对应所述线路板I的弯曲区域2设有柔性油墨8 ;所述凹槽3的槽底覆盖有第一半固化片9,以此保护所述铜片6不暴露在空气中,防止铜片6氧化。本技术通过在硬板的一侧表面在弯曲区域2开设有用于弯曲的凹槽3,减小了线路板I在弯曲区域2的厚度,并在凹槽3槽底和另一侧表面之间保留有型号为1078树脂含量为619Γ72%的第三半固化片5,由于第三半固化片5的树脂含量较高,使得线路板I在开设凹槽3的弯曲2区域能够弯曲且不折断,同时在另一侧表面上对应所述线路板I的弯曲区域2设有柔性油墨8,以保证线路板I在弯曲状态下,弯曲区域2的柔性油墨8不开裂;本专利技术在硬板的基础上做出改进,使其不仅具备硬板价格低廉的优点,同时也具备软板和软硬结合板体积小、可弯曲和能够立体三维组装的优点。上述实施例中,仅在线路板I的一侧表面的弯折区域2开设有一个凹槽3,而在实际应用中,若在线路板I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凹槽3、在一侧或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弯曲线路板,该线路板主要由芯板和若干半固化片层叠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的至少一侧表面在弯曲区域开设有用于弯曲的凹槽,该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线路板的弯曲方向,且凹槽在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线路板,凹槽的槽底与线路板另一侧表面之间至少保留有一第三半固化片,另一侧表面对应所述线路板的弯曲区域设有柔性油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弯曲线路板,该线路板主要由芯板和若干半固化片层叠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的至少一侧表面在弯曲区域开设有用于弯曲的凹槽,该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线路板的弯曲方向,且凹槽在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线路板,凹槽的槽底与线路板另一侧表面之间至少保留有一第三半固化片,另一侧表面对应所述线路板的弯曲区域设有柔性油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嵘,
申请(专利权)人:高德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