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闭式静压导轨工作台,轴向支撑装置包括与转台固接的轴向上止推盘,所述轴向上止推盘下面设置有与床身固接的轴向静压支撑,所述轴向静压支撑的下面设置有与轴向上止推盘固接的轴向下止推盘,所述轴向上止推盘的下面设置有导轨软带层,所述导轨软带层与轴向静压支撑相接,所述软带层与轴向静压支撑之间、轴向静压支撑与轴向下止推盘之间设置有油腔;所述径向支撑装置包括与转台固接的径向轴瓦,所述径向轴瓦的外面相接径向静压支撑,所述径向轴瓦与径向静压支撑之间设置有油腔;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油腔通过节流器与供油系统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作为具有复合功能的数控机床的旋转工作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压导轨工作台,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闭式静压导轨工作台。
技术介绍
随着数控机床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工作台要求越来越高,且对大型 工作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还要有较好的可靠性,并且要求环保、 低能耗。总体看工作台的支撑有以下几种传统滑动导轨工作台由于是靠金属滑动导轨 面作为旋转支撑,金属滑动导轨面的摩擦系数较高,所以要求驱动功率很大,会发热, 不能高转速,能耗高;传统滚动轴承工作台,精度不能达到很高的状态,并且轴承有磨 损会丧失旋转精度,并且大型轴承价格比较昂贵;传统静压工作台对环境有比较高的要 求,有漏油现象,会污染环境,且使用有特定要求,不具有复合功能,而数控机床,特 别是大型数控机床,正在向复合化加工方向发展,这要求具有复合功能导轨的工作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复合闭式静压导车九工作台。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闭式静压 导轨工作台,包括床身、转台,所述转台设置有轴向支撑装置、径向支撑装置、驱动装 置,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包括与转台固接的轴向上止推盘,所述轴向上止推盘下面设置有 与床身固接的轴向静压支撑,所述轴向静压支撑的下面设置有与轴向上止推盘固接的轴 向下止推盘,所述轴向上止推盘的下面设置有导轨软带层,所述导轨软带层与轴向静压 支撑相接,所述软带层与轴向静压支撑之间、轴向静压支撑与轴向下止推盘之间设置有 油腔;所述径向支撑装置包括与转台固接的径向轴瓦,所述径向轴瓦的外圆面相接于与 床身固接的径向静压支撑的内圆面,所述径向轴瓦的外圆面与径向静压支撑的内圆面之 间设置有油腔;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的定子固接于床身,转子固接于联接轴, 所述联接轴固定于径向轴瓦;所述油腔通过节流器与供油系统连通。上述的复合闭式静压导轨工作台,其特点是所述导轨软带层是由聚四氟乙烯基材 料制成的。上述的复合闭式静压导轨工作台,其特点是所述导轨软带层的厚度为lmm 2mm。 上述的复合闭式静压导轨工作台,其特点是所述电机上设置有编码器或者光栅反馈元件。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不但适合作为不同规格数控立式车床、数控立式磨床和数控铣镗床、数控立式成型铣齿机、成型磨齿机的旋转工作台,更重要的是适合作为具有上述各种机床复合功能的数控机床的旋转工作台;并且具有驱动功率小,精度高,转速范围大,可靠性高,低能耗,环保,多功能等特点。附图说明rm _L "、 rtrt上/_ ,丄—■ rx^i闺1定牟及明tf、J站t^J不息闺;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图中1、床身,2、转台,3、节流器,4、轴向静压支撑,4-1、 4-2、 8-1、油腔,5、轴向上止推盘,6、轴向下止推盘,7、导轨软垫层,8、径向静压支撑,9、径向轴瓦,10、电机,11、联接轴,12、电机支撑,13、供油系统,14、管路,15、 16油路开关,P、进油口, T、回油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复合闭式静压导轨工作台,主要包括床身1、转台2,转台2设置有轴向支撑装置、径向支撑装置、驱动装置。其特点是轴向静压支撑4安装于床身l之上,轴向上止推盘5和轴向下止推盘6相互连接位于轴向静压支撑4上面和下面,形成闭式结构。径向静压支撑8安装于床身l之上,联接轴11与转台2相连。转台2最后固定于轴向上止推盘5和径向轴瓦9之上形成一整体可旋转部件。驱动电机10的定子通过定子支撑固定于床身1之上,转子通过连接套固定在联接轴11上,电机10带动转台2做旋转运动。节流器3固定于轴向静压支撑4上,通过管路将供油系统13与节流器3相连。供油系统13向轴向上止推盘5与轴向静压支撑4之间、轴向下止推盘6与轴向静压支撑4之间、径向轴瓦9与径向静压支撑8之间通入压力油,导轨软带层7粘接于轴向上止推盘5上。其中,轴向支撑装置包括固装于床身1上的轴向静压支撑4,轴向静压支撑4内部有多个压力油孔。轴向上止推盘5和轴向下止推盘6相互连接,并且位于静压支撑4的上下面,轴向上止推盘5与转台2固装在一起。导轨软带层7通过专用胶粘接于轴向上止推盘5上,导轨软带层7与轴向静压支撑4之间设置有油腔4-l,轴向静压支撑4与轴向下止推盘6之间设置有油腔4-2;通过通入压力油使轴向上止推盘5与轴向静压支撑4之间形成液体静压轴承负责转台2轴向支撑;轴向下止推盘6与轴向静压支撑4之间形成液体静压轴承起到在轴向上防转台2倾覆的作用。粘接于轴向上止推盘5下面的导轨软垫层7,当轴向上止推盘5未被油压浮起时即转台2处于液体静压卸荷状态时起轴向端面滑动导轨作用,支撑转台2,具有有刚性高、精度高、吸振的优点。同时当轴向上止推盘5被油压浮起时即转台2处于纯液体静压状态,突然供油系统13不供油时,它还能起到保护轴向上止推盘5与轴向静压支撑4不相互发生研磨损坏的作用。径向支撑装置包括与转台固接的径向轴瓦9,径向轴瓦9的外圆面相接于与床身1固接的径向静压支撑8的内圆面,径向轴瓦9的外圆面与径向静压支撑8的内圆面之间设置有油腔8-1。以便于二者之间形成液体静压轴承负责转台2的径向支撑。供油系统13通过管路14与节流器3连通,节流器3有多个,分别控制轴向静压支撑4和径向静压支撑8上多个油腔的压力^油腔的数量,根据转台的大小可具体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有三个。作为驱动装置的电机10的定子安装于电机支撑12上,转子连接联接轴ll,驱动转台2旋转。本专利技术具有复合功能,主要通过调整供油系统13供油方式以及与驱动电机10配合实现。当供油系统13向轴向静压支撑4与轴向上止推盘5之间的油腔4-1、径向静压支撑8与径向轴瓦9之间的油腔8-1供油时,此时将通向油腔4-2的供油油路开关16关掉,当轴向静压支撑4上面的轴向静压轴承的支撑压力小于转台上的负载时,粘接于轴向上止推盘5上的导轨软带层7与轴向静压支撑4为贴合状态,此时的轴承只起到静压卸荷作用,主要适用于作为立式磨削加工工作台。因为导轨软带层7与轴向静压支撑4没有相互脱离,属滑动导轨支撑,刚性较好,并且摩擦系数低,导轨软带层7是人工刮研过的,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并且导轨软带层能起到吸振的作用,这些优点满足了高精度磨削加工的要求;当供油系统13向轴向静压支撑4与轴向上止推盘5之间的油腔4-1、轴向静压支撑4与轴向下止推盘6之间的油腔4-2、径向静压支撑8与径向轴瓦9之间的油腔8-l供油时,当轴向静压轴承的上下压力差大于转台2上的负载时,轴向上止推盘5与轴向静压支撑4会相互脱离,其之间会形成油膜,即纯液体静压轴承,此时,转台2旋转所需驱动力矩很小。因为轴承摩擦为液体摩擦,摩擦系数很小,可以具有很高的转速,并且液体静压轴承支撑刚度很高,这时特别适用于立式车削加工;当通过控制供油系统13分别向轴向静压支撑4与轴向上止推盘5之间的油腔4-1、轴向静压支撑4与轴向下止推盘6之间的油腔4-2、径向静压支撑8与径向轴瓦9之间的油腔8-1供油时,如果需要分度时,则先向油腔4-1、 4-2同时供油,使驱动电机驱动转台2到相应位置实现分度,驱动电机10通过编码器或者光栅反馈元件反馈达到所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闭式静压导轨工作台,包括床身、转台,所述转台设置有轴向支撑装置、径向支撑装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装置包括与转台固接的轴向上止推盘,所述轴向上止推盘下面设置有与床身固接的轴向静压支撑,所述轴向静压支撑的下面设置有与轴向上止推盘固接的轴向下止推盘,所述轴向上止推盘的下面设置有导轨软带层,所述导轨软带层与轴向静压支撑相接,所述软带层与轴向静压支撑之间、轴向静压支撑与轴向下止推盘之间设置有油腔;所述径向支撑装置包括与转台固接的径向轴瓦,所述径向轴瓦的外圆面相接于与床身固接的径向静压支撑的内圆面,所述径向轴瓦的外圆面与径向静压支撑的内圆面之间设置有油腔;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的定子固接于床身,转子固接于联接轴,所述联接轴固定于径向轴瓦;所述油腔通过节流器与供油系统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文忠,潘高星,张志永,赵俊杰,康从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二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