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河床结构的测量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山区河流水深小于0.5m的河床结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河床结构是指河床表面固体颗粒在水流作用下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具有较高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的床面形态。水流流经河床结构时能量得到消耗,致灾能力降低。床面越不平整河床结构越强,消耗的水流能量就越大,河床稳定性也就越高。2008年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震区出现了大量堰塞体和松散堆积物,许多河段的河床结构变化剧烈。河床结构的变化往往是地震灾害链不断延伸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河床结构的定量测量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对河床结构的研究大多是定性描述或是提出概念模型,定量测定河床结构的方法和工具较为少见。2004年清华大学王兆印教授提出,采用河床床面形态的定量测量数据计算Sp值参数对河床的结构强度进行描述。理想状态下完全平整的河床床面,即没有河床结构,Sp值为O ;河床结构越强Sp值越大。Sp值是定量描述河床结构的参数,对于河床的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河床通常是被水流淹没,其表面形态难以测量,为此设计并制造了河床结构测量排,并制订的测量方法,在野外针对山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床结构的测量装置,为包括测量排框架、刻度线背板、测杆的单框测量排,所述测量排框架是包括顶梁、底梁、两个边柱和横牚的矩形框架,所述横牚安装在所述矩形框架内,与所述顶梁、底梁平行,将所述矩形框分为上框和下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杆整体提升梁,所述测杆整体提升梁位于所述上框内与所述横牚平行;所述底梁、横牚和测杆整体提升梁上设置有数量相同且孔心间距一致的上下贯通的若干测杆安装孔;所述测杆通过所述测杆安装孔贯穿所述底梁、横牚和测杆整体提升梁,平行安装在所述测量排框架之内,顶端安装外直径大于测杆安装孔孔径的顶箍后由所述测杆整体提升梁带动可整体上下移动且每根测杆的长度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印,何晓燕,王旭昭,张康,姜晓明,任明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