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东专利>正文

热动力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646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动力模块,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中间设置一绝热板,将壳体分为独立的蓄热腔室和蓄冷腔室,壳体内填充有绝热材料层,蓄热腔室设有第一螺旋热管和热极,蓄冷腔室内设有第二螺旋热管和冷极,热极和冷极的一端伸向壳体外侧并通过热能机串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中空的壳体把蓄热腔室和蓄冷腔室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可移动的具有热极和冷极的热动力模块,为热能装置或仪器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可移动的热动力,解决户外作业热能机械的能源补充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重复有效地为热能机械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能补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能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热动力模块
技术介绍
现有冷热模块是冷模块和热模块分离,其功能是保温,即冷模块保持低温,热模块保持高温,所提供的冷量或热量很有限度,不能用于为热能机械提供热能补充,使得热能机器能够运行。在很多情况下一类热能装置或仪器需要热源和冷源组成的热能源为其提供热流。这类热能机器或仪器装置在没有冷热源的地方(如户外)工作时,尤其需要一种便携式可移动热动力模块为其提供热能动力。但至今未见此类产品问世或相关研究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热动力模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动力模块,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中间设置一绝热板,将壳体分为独立的蓄热腔室和蓄冷腔室,壳体内填充有绝热材料层,蓄热腔室设有第一螺旋热管和热极,蓄冷腔室内设有第二螺旋热管和冷极,热极和冷极的一端伸向壳体外侧并通过热能机串联。作为优选,壳体为三棱柱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中空的壳体把蓄热腔室和蓄冷腔室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可移动的具有热极和冷极的热动力模块,为热能装置或仪器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可移动的热动力,解决户外作业热能机械的能源补充问题,可重复有效地为热能机械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能补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1、蓄热腔室;22、蓄冷腔室;3、绝热板;41、第一螺旋热管;42、第二螺旋热管;51、热极;52、冷极;6、热能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技术包括中空的壳体1,壳体I中间设置一绝热板3,将壳体I分为独立的蓄热腔室21和蓄冷腔室22,壳体I内填充有绝热材料层,蓄热腔室21设有第一螺旋热管41和热极51,蓄冷腔室22内设有第二螺旋热管42和冷极52,热极51和冷极52的一端伸向壳体I外侧并通过热能机6串联。壳体I为三棱柱体,便于携带。本技术通过中空的壳体I把蓄热腔室21和蓄冷腔室22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可移动的具有热极51和冷极52的热动力模块,为热能装置或仪器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可移动的热动力,解决户外作业热能机6械的能源补充问题。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重复有效地为热能机6械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能补充。尽管已经结合当前认作是一个最为实用和优选的实施例来描述了本技术,但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相反是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多种修改和同等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动力模块,包括中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间设置一绝热板,将壳体分为独立的蓄热腔室和蓄冷腔室,壳体内填充有绝热材料层,蓄热腔室设有第一螺旋热管和热极,蓄冷腔室内设有第二螺旋热管和冷极,所述热极和冷极的一端伸向壳体外侧并通过热能机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动力模块,包括中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间设置一绝热板,将壳体分为独立的蓄热腔室和蓄冷腔室,壳体内填充有绝热材料层,蓄热腔室设有第一螺旋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孙标刘志腾刘明亮王亚茹张国立赵晓宇钟张旗吕永芳
申请(专利权)人:王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