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特别是用于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的车辆装置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采用独立的减振弹簧和独立阻尼减振器组合装配,其缺点是驾驶室减振行程较短,过滤车辆底盘颠簸的能力差;弹簧和阻尼减振器装配繁琐,成本高;停车状态下驾驶室翻转考虑不足,驾驶室翻转过程中因驾驶室重心过翻转铰支点而出现波动性颤动,对其它部件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它是采用前悬上下支架、横向稳定梁、减振器、翻转举升油缸、摆臂、上限位钩和翻转限位块构成汽车驾驶室的前悬浮式减振机构,汽车底盘颠簸运动通过减振器进行衰减减振,缓解地面对驾驶室的冲击;由上限位钩与摆臂啮合控制上下限位,上支架与翻转限位块啮合,控制驾驶室刚性限位,实现载重汽车的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的目的。本技术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是由上支架、横向稳定梁、下支架、减振器、地板纵梁、翻转举升油缸、摆臂、上限位钩、翻转限位块和车架构成,横向稳定梁两端分别连接下支架、摆臂、上限位钩和翻转限位块,地板纵梁通过上支架与前悬置连接,前悬置通过下支架与车架连接,下支架上装置减振器,上限位钩与上支架连接,翻转举升油缸的一端连接在地板纵梁底部,翻转举升油缸的另一端连接在车架上,翻转举升油缸的顶部与摆臂的一端连接,摆臂的另一端连接在上限位钩上,减振器的顶部装置翻转限位块,减振器的底部连接在车架上,翻转限位块和上限位钩与减振器的顶部装置在地板纵梁底部,上限位钩与摆臂啮合控制上下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它是由上支架(1)、横向稳定梁(2)、下支架(3)、减振器(4)、地板纵梁(5)、翻转举升油缸(6)、摆臂(7)、上限位钩(8)、翻转限位块(9)和车架(10)构成,其特征是横向稳定梁(2)两端分别连接下支架(3)、摆臂(7)、上限位钩(8)和翻转限位块(9),地板纵梁(5)通过上支架(1)与前悬置连接,前悬置通过下支架(3)与车架(10)连接,下支架(3)上装置减振器(4),上限位钩(8)与上支架(1)连接,翻转举升油缸(6)的一端连接在地板纵梁(5)底部,翻转举升油缸(6)的另一端连接在车架(10)上,翻转举升油缸(6)的顶部与摆臂(7)的一端连接,摆臂(7)的另一端连接在上限位钩(8)上,减振器(4)的顶部装置翻转限位块(9),减振器(4)的底部连接在车架(10)上,翻转限位块(9)和上限位钩(8)与减振器(4)的顶部装置在地板纵梁(5)底部,上限位钩(8)与摆臂(7)啮合控制上下限位,上支架(1)与翻转限位块(9)啮合,控制驾驶室刚性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它是由上支架(I)、横向稳定梁(2)、下支架(3)、减振器(4)、地板纵梁(5)、翻转举升油缸(6)、摆臂(7)、上限位钩(8)、翻转限位块(9)和车架(10)构成,其特征是横向稳定梁(2)两端分别连接下支架(3)、摆臂(7)、上限位钩(8)和翻转限位块(9),地板纵梁(5)通过上支架(I)与前悬置连接,前悬置通过下支架(3)与车架(10)连接,下支架(3)上装置减振器(4),上限位钩(8)与上支架(I)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信思勇,曹东海,李鑫,常勇,李正鲁,李庆榜,崔志军,程利君,邱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