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2632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特别是用于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的车辆装置设备。它是由地板纵梁通过上支架与前悬置连接,前悬置通过下支架与车架连接,下支架上装置减振器,上限位钩与上支架连接,翻转举升油缸的一端连接在地板纵梁底部,翻转举升油缸的另一端连接在车架上,翻转举升油缸的顶部与摆臂的一端连接,摆臂的另一端连接在上限位钩上,减振器的顶部装置翻转限位块,减振器的底部连接在车架上,翻转限位块和上限位钩与减振器的顶部装置在地板纵梁底部,上限位钩与摆臂啮合控制上下限位。效果是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结构性能稳定,广泛用于载重汽车的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设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特别是用于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的车辆装置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采用独立的减振弹簧和独立阻尼减振器组合装配,其缺点是驾驶室减振行程较短,过滤车辆底盘颠簸的能力差;弹簧和阻尼减振器装配繁琐,成本高;停车状态下驾驶室翻转考虑不足,驾驶室翻转过程中因驾驶室重心过翻转铰支点而出现波动性颤动,对其它部件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它是采用前悬上下支架、横向稳定梁、减振器、翻转举升油缸、摆臂、上限位钩和翻转限位块构成汽车驾驶室的前悬浮式减振机构,汽车底盘颠簸运动通过减振器进行衰减减振,缓解地面对驾驶室的冲击;由上限位钩与摆臂啮合控制上下限位,上支架与翻转限位块啮合,控制驾驶室刚性限位,实现载重汽车的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的目的。本技术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是由上支架、横向稳定梁、下支架、减振器、地板纵梁、翻转举升油缸、摆臂、上限位钩、翻转限位块和车架构成,横向稳定梁两端分别连接下支架、摆臂、上限位钩和翻转限位块,地板纵梁通过上支架与前悬置连接,前悬置通过下支架与车架连接,下支架上装置减振器,上限位钩与上支架连接,翻转举升油缸的一端连接在地板纵梁底部,翻转举升油缸的另一端连接在车架上,翻转举升油缸的顶部与摆臂的一端连接,摆臂的另一端连接在上限位钩上,减振器的顶部装置翻转限位块,减振器的底部连接在车架上,翻转限位块和上限位钩与减振器的顶部装置在地板纵梁底部,上限位钩与摆臂啮合控制上下限位,上支架与翻转限位块啮合,控制驾驶室刚性限位。技术载重汽车驾驶室本前悬浮式减振装置的效果是结构简单,减振效果好,结构性能稳定,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驾乘舒适性、装配人性化,降低驾驶室翻转波动性冲击,延长减振器及其它相关附件使用寿命,广泛用于载重汽车的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设备。附图说明本技术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的侧视图。I一上支架2—横向稳定梁3—下支架4一减振器5—地板纵梁6—翻转举升油缸7—摆臂8—上限位钩9一翻转限位块10—车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本技术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它是由上支架1、横向稳定梁2、下支架3、减振器4、地板纵梁5、翻转举升油缸6、摆臂7、上限位钩8、翻转限位块9和车架10构成,横向稳定梁2两端分别连接下支架3、摆臂7、上限位钩8和翻转限位块9,地板纵梁5通过上支架I与前悬置连接,前悬置通过下支架3与车架10连接,下支架3上装置减振器4,上限位钩8与上支架I连接,翻转举升油缸6的一端连接在地板纵梁5底部,翻转举升油缸6的另一端连接在车架10上,翻转举升油缸6的顶部与摆臂7的一端连接,摆臂7的另一端连接在上限位钩8上,减振器4的顶部装置翻转限位块9,减振器4的底部连接在车架10上,翻转限位块9和上限位钩8与减振器4的顶部装置在地板纵梁5底部,上限位钩8与摆臂7啮合控制上下限位,上支架I与翻转限位块9啮合,控制驾驶室刚性限位。本技术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的实施例,它是由上支架1、横向稳定梁2、下支架3、减振器4、地板纵梁5、翻转举升油缸6、摆臂7、上限位钩8、翻转限位块9和车架10构成,地板纵梁5通过上支架I与前悬置连接,前悬置通过下支架3与车架10连接,在车辆行驶中,汽车底盘颠簸运动通过减振器4进行衰减减振,缓解地面对驾驶室的冲击;驾驶室向上运动时,减振器4伸长,吸收驾驶室向上运动的部分能量,使驾驶室向上运动舒缓;驾驶室向下回位时,减振器4受压变形,吸收驾驶室回位时的部分能量,使驾驶室向下运动舒缓;横向稳定梁2与摆臂7连接,用于防止驾驶室在转向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横向倾斜,同时用于驾驶室翻转过程中传力,保持驾驶室两侧均衡起落;上限位钩8与上支架I连接,在翻转举升油缸6作用下进行翻转,驾驶室重心通过铰支点以前,上限位钩8与摆臂7啮合实现限位,防止减振器4受拉,驾驶室中心通过铰支点以后,上支架I与翻转限位块9啮合,实现驾驶室刚性限位,防止其它相关部件受压;同时,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室向上运动,上限位钩8与摆臂7啮合实现上限位;驾驶室向下运动,上支架I与摆臂7啮合实现下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它是由上支架(1)、横向稳定梁(2)、下支架(3)、减振器(4)、地板纵梁(5)、翻转举升油缸(6)、摆臂(7)、上限位钩(8)、翻转限位块(9)和车架(10)构成,其特征是横向稳定梁(2)两端分别连接下支架(3)、摆臂(7)、上限位钩(8)和翻转限位块(9),地板纵梁(5)通过上支架(1)与前悬置连接,前悬置通过下支架(3)与车架(10)连接,下支架(3)上装置减振器(4),上限位钩(8)与上支架(1)连接,翻转举升油缸(6)的一端连接在地板纵梁(5)底部,翻转举升油缸(6)的另一端连接在车架(10)上,翻转举升油缸(6)的顶部与摆臂(7)的一端连接,摆臂(7)的另一端连接在上限位钩(8)上,减振器(4)的顶部装置翻转限位块(9),减振器(4)的底部连接在车架(10)上,翻转限位块(9)和上限位钩(8)与减振器(4)的顶部装置在地板纵梁(5)底部,上限位钩(8)与摆臂(7)啮合控制上下限位,上支架(1)与翻转限位块(9)啮合,控制驾驶室刚性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浮式减振装置,它是由上支架(I)、横向稳定梁(2)、下支架(3)、减振器(4)、地板纵梁(5)、翻转举升油缸(6)、摆臂(7)、上限位钩(8)、翻转限位块(9)和车架(10)构成,其特征是横向稳定梁(2)两端分别连接下支架(3)、摆臂(7)、上限位钩(8)和翻转限位块(9),地板纵梁(5)通过上支架(I)与前悬置连接,前悬置通过下支架(3)与车架(10)连接,下支架(3)上装置减振器(4),上限位钩(8)与上支架(I)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信思勇曹东海李鑫常勇李正鲁李庆榜崔志军程利君邱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