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和层流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092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该边板(1)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层流冷却辊道(100)的侧部,并且具有沿着冷却层流辊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和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其中,沿着边板的高度方向,边板包括位于下部的直立部(11),和位于上部的与直立部(11)的顶端相连接并且自直立部朝向远离层流冷却辊道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边板的层流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善边板对层流冷却水的遮挡效果,并且改善电气驱动装置的运行环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和层流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层流冷却装置是热连轧生产线的主要工艺设备之一。层流冷却装置的功能是将精轧机组轧制好的半成品带钢运送通过层流冷却辊道完成强制冷却,获得良好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从而获得合格的热轧带钢产品,之后继续运送到卷取机上进行卷取。附图1中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层流冷却装置。如图中所示,层流冷却装置包括多个轴线方向的长度相同的并排设置的辊筒1001,这些辊筒1001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层流冷却辊道100。在层流冷却辊道100的一侧,设置有电气驱动装置200,用以驱动辊筒1001旋转。在层流冷却辊道100和电气驱动装置200之间,设置有轴承座1002。在层流冷却辊道100两侧的轴承座1002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1。限位板101的主要作用包括:其一,为带钢运行导向,使其顺利通过层流冷却辊道100而后进入卷取机,完成生产工艺流程;其二,防止带钢“跑偏”冲出层流冷却辊道100以外造成设备损伤或人员安全事故,同时避免生产废钢;其三,遮挡层流冷却上集管102中的层流冷却水外泄,保护位于层流冷却辊道100的侧面的电气驱动装置200。另外,在电气驱动装置200的上方,设置有钢制的密闭式防护组件300,用以避免层流冷却水流到电气驱动装置200上造成电气驱动装置200的故障。然而,上述的层流冷却装置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层流冷却辊道100的限位板101对层流冷却水的遮挡、收集效果不好,部分层流冷却水从限位板101顶部淋到防护组件300上,再通过防护组件300的接口流到电气驱动装置200上,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其二,层流冷却水进入防护组件300的接口后,由于靠近热轧带钢,环境温度较高,水会变成气雾状。而防护组件300的密闭式结构通风效果很差,致使防护组件300内形成了一个潮湿、闷热的环境,造成电气驱动装置200运行环境恶劣,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其三,钢制的密闭式防护组件300锈蚀快,更换周期短(一年左右),并且拆装复杂,不利于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和层流冷却装置,用以改善边板对层流冷却水的遮挡效果,并且改善电气驱动装置的运行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该边板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层流冷却辊道的侧部,并且具有沿着冷却层流辊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和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其中,沿着边板的高度方向,边板包括位于下部的直立部,和位于上部的与直立部的顶端相连接并且自直立部朝向远离层流冷却辊道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优选地,倾斜部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 45°范围内的任一角度。优选地,在边板的远离层流冷却辊道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板;其中,加强筋板有多个,该多个加强筋板均布在边板的长度方向上。优选地,加强筋板具有沿着边板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高度,和朝向远离直立部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宽度。其中,沿着加强筋板的高度方向,加强筋板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筋板部,和位于上部的与第一筋板部的顶端相连接的第二筋板部;并且第一筋板部的宽度大于第二筋板部的宽度。优选地,沿着层流冷却辊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块首尾顺次拼接的边板;其中,在每相邻的两块边板的拼接部位,每块边板的高度方向的边缘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朝向远离层流冷却辊道的方向延伸并与直立部成25° 35°的夹角。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层流冷却装置,该层流冷却装置包括由多个并排设置的辊筒形成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层流冷却辊道,和设置在层流冷却辊道的两侧用以限定层流冷却辊道宽度的边板。其中,边板为上述的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再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层流冷却装置,该层流冷却装置包括由多个并排设置的辊筒形成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层流冷却辊道,和设置在层流冷却辊道的一侧用于驱动辊筒旋转的电气驱动装置;层流冷却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层流冷却辊道两侧用以限定层流冷却辊道的宽度的边板和限位板,边板和限位板具有沿着层流冷却辊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和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其中,边板设置在层流冷却辊道和电气驱动装置之间,并且边板为上述的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优选地,倾斜部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 45°范围内的任一角度。优选地,在边板的远离层流冷却辊道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板;其中,加强筋板有多个,该多个加强筋板均布在边板的长度方向上。优选地,层流冷却装置包括用于防护电气驱动装置的防护组件,该防护组件包括遮盖在电气驱动装置上方的盖板,和设置成框架结构的用于支撑盖板的支撑架。优选地,加强筋板具有沿着边板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高度,和朝向远离层流冷却辊道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宽度;其中,沿着加强筋板的高度方向,加强筋板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筋板部,和位于上部的与第一筋板部的顶端相连接的第二筋板部;第一筋板部的宽度大于第二筋板部的宽度;并且边板的直立部的底端和第一筋板部的底端连接在辊筒的轴承座的顶端。优选地,第一筋板部和第二筋板部的连接部位形成L形的支撑部;并且防护组件的盖板的一侧支撑在支撑部上,另一侧支撑在支撑架上。优选地,支撑部上连接有沿着边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用于固定盖板的边缘的角钢。优选地,沿着层流冷却辊道的长度方向,在层流冷却辊道的一侧设置有多块首尾顺次拼接的边板,在层流冷却辊道的另一侧设置有多块首尾顺次拼接的限位板。其中,在每相邻的两块边板的拼接部位和每相邻的两块限位板的拼接部位,每块边板和限位板的高度方向的边缘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朝向远离层流冷却辊道的方向延伸,并与边板和限位板的长度的延伸方向形成25° 35°的夹角。优选地,边板和限位板由厚度为IOmm至20mm的耐腐蚀钢材质制成,盖板由轻质钢材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层流冷却辊道和电气驱动装置之间设置本技术提供的边板,有效改善了对层流冷却水的遮挡效果。边板的倾斜部能够扩大边板的遮挡面积,并且使落在倾斜部上的层流冷却水能够顺着倾斜部的表面流到层流冷却辊道的一侧。由此,可以避免层流冷却水淋到和流到电气驱动设备上,从而降低了电气驱动设备的故障率。另外,本技术利用加强筋板结构和框架式的支撑架结构来支撑盖板,将防护组件设置成半封闭结构。由于边板的遮挡效果显著提高,因此该半封闭的防护组件也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电气驱动设备的保护。这样,就避免了全封闭式的防护组件导致的运行环境差的弊端。并且,半封闭的防护组件以及由轻质钢材制成的盖板都使得防护组件变得更容易拆卸,有利于减轻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检修人员的工作环境。 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 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层流冷却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层流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边板的右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5A至图5B是沿图3中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层流冷却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层流冷却装置的主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该边板(1)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层流冷却辊道(100)的侧部,并且具有沿着所述冷却层流辊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和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边板(1)的高度方向,所述边板(1)包括位于下部的直立部(11),和位于上部的与所述直立部(11)的顶端相连接并且自所述直立部(11)朝向远离所述层流冷却辊道(100)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该边板(I)设置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所述层流冷却辊道(100)的侧部,并且具有沿着所述冷却层流辊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和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边板(I)的高度方向,所述边板(I)包括位于下部的直立部(11),和位于上部的与所述直立部(11)的顶端相连接并且自所述直立部(11)朝向远离所述层流冷却辊道(100)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12)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 )为30° 45°范围内的任一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板(I)的远离所述层流冷却辊道(100)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板(15); 其中,所述加强筋板(15)有多个,该多个加强筋板(15)均布在所述边板(I)的长度方向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15)具有沿着所述边板(I)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高度,和朝向远离所述直立部(11)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宽度; 其中,沿着所述加强筋板(15)的高度方向,所述加强筋板(15)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筋板部(151),和位于上部的与所述第一筋板部(151)的顶端相连接的第二筋板部(152);并且 所述第一筋板部(151)的宽度(dl)大于所述第二筋板部(152)的宽度(d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层流冷却辊道的边板,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层流冷却辊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块首尾顺次拼接的所述边板(I); 其中,在每相邻的两块所述边板(I)的拼接部位,每块所述边板(I)的高度方向的边缘具有弯折部(17),该弯折部(17)朝向远离所述层流冷却辊道(100)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直立部(11)成25° 35°的夹角。6.一种层流冷却装置,该层流冷却装置包括由多个并排设置的辊筒(1001)形成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层流冷却辊道(100),和设置在所述层流冷却辊道的两侧用以限定所述层流冷却辊道宽度的边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I)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边板。7.—种层流冷却装置,该层流冷却装置包括由多个并排设置的辊筒(1001)形成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层流冷却辊道(100),和设置在所述层流冷却辊道(100)的一侧用于驱动所述辊筒(1001)旋转的电气驱动装置(200);所述层流冷却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层流冷却辊道(100)两侧用以限定所述层流冷却辊道(100)的宽度的边板(I)和限位板(101),所述边板(I)和限位板(101)具有沿着所述层流冷却辊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和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I)设置在所述层流冷却辊道(100 )和电气驱动装置(200)之间,并且所述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陆鹏邱兵陈亮唐国智徐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