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有机发光元件、有机显示装置、有机发光装置、功能层的形成方法、功能性部件、显示装置以及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7805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0:29
为了提供一种在通过湿式法形成有机发光元件的功能层时、能够形成平坦型良好的功能层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使用下述墨来形成功能层,所述墨具有第一溶剂、不同于所述第一溶剂的第二溶剂、以及溶解于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的、构成有机发光元件的功能层的功能性材料,所述第一溶剂是如下溶剂:在将所述第二溶剂替换为所述第一溶剂而假定制作了功能层时,在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所述假定制作的功能层呈其两端部侧的膜厚比其中央部侧的膜厚厚、所述两端部侧的上面相比于所述中央部侧的上面而位于上方的形状,所述第二溶剂为如下溶剂:在将所述第一溶剂替换为所述第二溶剂而假定制作了功能层时,在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所述假定制作的功能层呈其中央部侧的膜厚比其两端部侧的膜厚厚、所述中央部侧的上面相比于所述两端部侧的上面而位于上方的形状,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的沸点同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有机发光元件、有机显示装置、有机发光装置、功能层的形成方法、功能性部件、显示装置以及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正在研究、开发的有机发光元件,是利用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现象的发光元件,具有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介有发光层的构造。通常,通过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堤(bank)按各元件对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层进行了分隔,通过该堤规定了发光层的形状。另外,在阳极和发光层之间,例如根据需要插入有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或空穴注入兼输送层,在阴极和发光层之间,根据需要插入有电子注入层、电子输送层或电子注入兼输送层。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空穴注入兼输送层、电子注入层、电子输送层以及电子注入兼输送层各自起到发光、电荷的注入和输送的固有功能,因此将这些层总称为“功能层”。在全色显示的有机显示装置中,这样的有机发光元件相当于RGB (红绿蓝)各色的子像素,相邻的RGB的子像素组合而形成一个像素,这些像素排列成矩阵状而形成图像显示区域。在这样的有机显示装置中,为了获得高精细的图像,要求以500 μ m程度以下的微小尺寸形成各像素的一边边长。在这样的像素尺寸微小的装置中,各元件中的功能层的膜厚也需要设定为较薄的数十 数百rim。并且,在制造有机显示装置时,具有在基板上形成功能层的工序。在该功能层形成工序中,虽然也使用通过真空工艺使低分子材料成膜的方式,但大多会使用通过喷墨法(液滴喷出法)等将墨(涂敷液)填充于堤之间并使所填充的墨干燥的湿法方式,所述墨是将用于形成功能层的功能性材料溶解于溶剂而得到的。根据湿法方式,在大型面板中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功能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7-69140号公报专利文件2:日本特开平5-163488号公报专利文件3:日本特开2006-2196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对功能层的膜厚敏感,因此以湿法方式形成功能层时,要求在各元件内消除功能层的膜厚不匀、平坦地形成功能层。但是,如上所述,当通过在基板上的堤之间的各元件预定形成区域填充墨并使其干燥的方法形成功能层时,在所述区域内,区域端部的膜厚会比区域中央部的膜厚厚,难以确保膜厚的平坦性。认为其理由如下:在从填充于堤之间的贮液部(液溜>9 )蒸发溶剂时,与中央部相比,端部的溶剂更容易蒸发,因此在贮液部中墨在从中央部向端部流动的同时进行干燥。针对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件I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作为墨的溶剂而使用混合溶剂(例如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和水的混合溶剂),在使墨液滴膜干燥时,在一种溶齐IJ(水)的饱和蒸气压停止减压,由此使功能层的平坦性提高。但是,虽然在像素尺寸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期待通过该干燥方法来提高功能层的平坦性,但是在像素尺寸为一边为数百μ m以下的微小尺寸的情况下、或者要形成的功能层的膜厚为较小的数十 数百nm级别的情况下,在从大气压开始减压直到达到停止压力的期间,溶剂会一直蒸发,因此难以确保功能层膜厚的平坦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湿式法形成有机发光元件的功能层时,能够形成平坦性良好的功能层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有机发光元件、有机显示装置、有机发光装置、功能层的形成方法、功能性部件、显示装置以及发光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方式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准备用于形成有机发光元件的功能层的墨,所述墨具有:第一溶剂;不同于所述第一溶剂的第二溶剂;以及功能性材料,其溶解于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构成有机发光元件的功能层,所述第一溶剂是如下溶剂:在将所述第二溶剂替换为所述第一溶剂而假定制作了功能层时,在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所述假定制作的功能层呈其两端部侧的膜厚比其中央部侧的膜厚厚、所述两端部侧的上面相比于所述中央部侧的上面而位于上方的形状,所述第二溶剂是如下溶剂:在将所述第一溶剂替换为所述第二溶剂而假定制作了功能层时,在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所述假定制作的功能层呈其中央部侧的膜厚比其两端部侧的膜厚厚、所述中央部侧的上面相比于所述两端部侧的上面而位于上方的形状,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的沸点同等;第二工序,将所述墨填充于具有墨喷出口的喷墨装置;第三工序,准备具有包含第一电极的基底层的基板;第四工序,从所述喷墨装置对所述基底层喷出所述墨的液滴;第五工序,将通过所述第四工序喷出的所述墨液滴涂覆于所述基底层来形成墨液滴膜;第六工序,使所述第一溶剂以及所述第二溶剂从所述墨液滴膜同步蒸发,使所述功能层形成为从其两端部侧到中央部侧、其上面的高度均相等且其膜厚均相等;以及第七工序,在所述功能层的上方,形成不同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方式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具有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墨来形成功能层,因此溶剂所具有的与功能层的形状相关的特性相互抵消,能形成分别仅由一种溶剂形成的形状的中间形状的功能层,即形成与平坦性比仅由任一方的溶剂形成时的平坦性好的功能层,其中,所述第一溶剂是如下溶剂:在将第二溶剂替换为第一溶剂而假定制作了功能层时,所述假定制作的功能层呈其两端部侧的膜厚比其中央部侧的膜厚厚、所述两端部侧的上面相比于所述中央部侧的上面而位于上方的形状,所述第二溶剂是如下溶剂:在将所述第一溶剂替换为所述第二溶剂而假定制作了功能层时,所述假定制作的功能层呈其中央部侧的膜厚比其两端部侧的膜厚厚、所述中央部侧的上面相比于所述两端部侧的上面而位于上方的形状。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一种方式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中,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沸点同等,因此能够使这些溶剂同步蒸发。若由于一方的低沸点成分的溶剂先挥发而使墨高浓度化,则会在高粘度化墨的状态下形成功能层,此时的墨的组成与初期的墨的组成不同,因此难以控制功能层的平坦性。但是,通过使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同步蒸发,能够抑制组成与初期的墨的组成不同,所以能够通过更简单的控制来形成平坦性良好的功能层。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由单独类墨形成的功能层的形状的研究结果的图。图2是说明实施例1的组合的图。图3是说明实施例2的组合的图。图4是说明比较例I的组合的图。图5是说明比较例2的组合的图。图6是表示溶剂的表面张力和沸点的图。图7是说明功能层的两端部和中央部的图。图8是说明混合比α / β的图。图9是表示CHB和I丽的混合比α / β的研究结果的图。图10是表示HB和I丽的混合比α / β的研究结果的图。图11是说明沸点差对溶剂蒸发的影响的图。图12是表示沸点差对功能层形状产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的图。图13是说明马兰戈尼数(Marangoni number)的图。图14是总结Y值和平坦度PI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5是表示Y值和平坦度PI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的图。图16是表示Y值和平坦度PI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的图。图17是表示功能层的膜厚对平坦度PI产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的图。图18是表示功能层的膜厚对平坦度PI产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的图。图19是说明像素堤的功能层的两端部的图。图20是表示像素堤的Y值和平坦度PI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的图。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方式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各层的层叠状态的示意图。图22是用于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有机发光兀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准备用于形成有机发光元件的功能层的墨, 所述墨具有: 第一溶剂; 不同于所述第一溶剂的第二溶剂;以及 功能性材料,其溶解于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构成有机发光元件的功能层,所述第一溶剂是如下溶剂:在将所述第二溶剂替换为所述第一溶剂而假定制作了功能层时,在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所述假定制作的功能层呈其两端部侧的膜厚比其中央部侧的膜厚厚、所述两端部侧的上面相比于所述中央部侧的上面而位于上方的形状, 所述第二溶剂是如下溶剂:在将所述第一溶剂替换为所述第二溶剂而假定制作了功能层时,在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所述假定制作的功能层呈其中央部侧的膜厚比其两端部侧的膜厚厚、所述中央部侧的上面相比于所述两端部侧的上面而位于上方的形状, 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的沸点同等; 第二工序,将所述墨填充于具有墨喷出口的喷墨装置; 第三工序,准备具有包含第一电极的基底层的基板; 第四工序,从所述喷墨装置对所述基底层喷出所述墨的液滴; 第五工序,将通过所述第四工序喷出的所述墨液滴涂覆于所述基底层来形成墨液滴膜; 第六工序,使所述第一溶剂以及所述第二溶剂从所述墨液滴膜同步蒸发,使所述功能层形成为从其两端部侧到中央部侧、其上面的高度均相等且其膜厚均相等;以及第七工序,在所述功能层的上方,形成不同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弟一工序中, 按使得所述功能层的上面的高度从所述两端部到所述中央部均相等、且所述功能层的膜厚从所述两端部到所述中央部均相等的混合比,混合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弟一工序中, 在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当由所述功能层的中央部侧的膜厚d。与所述功能层的一端部侧的膜厚4及另一端部侧的膜厚dK的差表示出下述式I的平坦度PI时,基于由下述式2的平坦度PI1的绝对值的倒数α和平坦度PI2的绝对值的倒数β表示的混合比a/β,混合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 PI=dc — (dL + dE) /2…式 1 P1:平坦度、dc:中央部侧的膜厚、dL:一端部侧的膜厚、dE:另一端部侧的膜厚, a XPI1=βXPi2…式 2 PI1:将第二溶剂替换为第一溶剂而假定制作的功能层的平坦度, a:平坦度PI1的绝对值的倒数, PI2:将第一溶剂替换为第二溶剂而假定制作的功能层的平坦度, β:平坦度PI2的绝对值的倒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在所述弟一工序中, 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相对于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比α/β确定的各自的体积浓度为±15vol%以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第一工序中, 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的沸点差为9°C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第一工序中, 所述第二溶剂的沸点比所述第一溶剂的沸点高。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第一工序中, 将墨的粘度H (mPa*s)和表面张力σ (111__1)的比(0/11)设为Y时,则将所述第二溶剂替换为所述第一溶剂而假定制作的墨为Y >1.9,将所述第一溶剂替换为所述第二溶剂而假定制作的墨为Y〈1.9。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所述功能层的两端部是从所述发光区域的两端朝向中央部而分别与所述发光区域的12.5%的长度对应的位置, 所述功能层的中央部是与所述发光区域的中央对应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所述功能层在俯视时具有矩形状,所述发光区域对应于其短边方向。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弟一工序中, 所述第一溶剂为环己基苯,所述第二溶剂为1-甲基萘,所述功能性材料为F8-F6。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第一工序中, 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的混合比α/β为28/72 78/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弟一工序中, 所述第一溶剂为庚基苯,所述第二溶剂为1-甲基萘,所述功能性材料为F8-F6。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第一工序中, 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的混合比α/β为5/95 38/6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所述功能性材料为有机发光材料。15.—种有机发光兀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准备用于形成有机发光元件的功能层的墨, 所述墨具有: 第一溶剂; 不同于所述第一溶剂的第二溶剂;以及功能性材料,其溶解于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构成有机发光元件的功能层,所述第一溶剂为如下溶剂:单独使用该第一溶剂时,形成于隔壁之间的功能层呈其两端部侧的膜厚比其中央部侧的膜厚厚、所述两端部侧的上面相比于所述中央部侧的上面而位于上方的形状, 所述第二溶剂为如下溶剂:单独使用该第二溶剂时,形成于隔壁之间的功能层呈其中央部侧的膜厚比其两端部侧的膜厚厚、所述中央部侧的上面相比于所述两端部侧的上面而位于上方的形状, 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的沸点同等; 第二工序,将所述墨填充于具有墨喷出口的喷墨装置; 第三工序,准备具有包含第一电极的基底层的基板; 第四工序,从所述喷墨装置对所述基底层喷出所述墨的液滴; 第五工序,将通过所述第四工序喷出的所述墨液滴涂覆于所述基底层来形成墨液滴膜; 第六工序,使所述第一溶剂以及所述第二溶剂从所述墨液滴膜同步蒸发,使所述功能层形成为从其两端部侧到中央部侧、其上面的高度均相等且其膜厚均相等;以及第七工序,在所述功能层的上方,形成不同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16.—种有机发光兀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准备用于形成有机发光元件的功能层的墨, 所述墨具有: 第一溶剂; 不同于所述第一溶剂的第二溶剂;以及 功能性材料,其溶解于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构成有机发光元件的功能层, 将所述墨的粘度H CmPa.s)和表面张力σ UNnT1)的比(σ / η )设为Υ时,则 将所述第二溶剂替换为所述第一溶剂而假定制作的墨为Y >1.9, 将所述第一溶剂替换为所述第二溶剂而假定制作的墨为Y〈1.9, 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的沸点差为9°C以下; 第二工序,将所述墨填充于具有墨喷出口的喷墨装置; 第三工序,准备具有包含第一电极的基底层的基板; 第四工序,从所述喷墨装置对所述基底层喷出所述墨的液滴; 第五工序,将通过所述第四工序喷出的所述墨液滴涂覆于所述基底层来形成墨液滴膜; 第六工序,使所述第一溶剂以及所述第二溶剂从所述墨液滴膜同步蒸发,使所述功能层形成为从其两端部到中央部、其上面的高度均相等且其膜厚均相等;以及第七工序,在所述功能层的上方,形成不同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弟一工序中, 混合所述功能性材料、所述第一溶剂以及所述第二溶剂,使得在混合了所述功能性材料、所述第一溶剂以及所述第二溶剂的状态下Y=1.9。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第一工序中, 按使得所述功能层的上面的高度从两端部到中央部均相等、且所述功能层的膜厚从所述两端部到所述中央部均相等的混合比,混合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第一工序中, 在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区域,当由所述功能层的中央部侧的膜厚d。与所述功能层的一端部侧的膜厚4及另一端部侧的膜厚dK的差表示出下述式I的平坦度PI时,基于由下述式2的平坦度PI1的绝对值的倒数α和平坦度PI2的绝对值的倒数β表示的混合比a/β,混合所述第一溶剂和所述第二溶剂, PI=dc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浪悠子石野真一郎桝田知树南野裕隆松末哲征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