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的凹模和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200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9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的凹模,该凹模包括本体(10),其中,该凹模还包括镶嵌在所述本体(10)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处的镶块(20),该镶块(20)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质合金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凹模的冲压模具。通过在凹模的本体上镶嵌硬度大于HRC75的镶块,能够提高凹模入口处的耐磨程度,从而防止工件的表面产生拉毛等表面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的凹模以及包括该凹模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在利用冲压模具成型厚度大于5mm的金属板材时,凹模将在入口处受到较大的摩擦力,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造成凹模的磨损。利用磨损了的凹模加工工件时,会在工件表面产生拉毛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对凹模的表面进行硬化处理(如镀铬等)。但是,凹模的表面硬化层通常比较薄,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脱落。硬化层脱落后凹模表面粗糙度加大,将加剧工件上的拉毛。因此,如何解决凹模磨损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凹模和包括该凹模的冲压模具,所述凹模的入口处不易磨损,使用寿命较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的凹模,该凹模包括本体,其中,该凹模还包括镶嵌在所述本体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处的镶块,该镶块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质合金制成。优选地,所述硬质合金的硬度小于HRC85。优选地,所述镶块设置在所述凹模的入口处的拐角处。优选地,所述镶块和所述本体通过设置在所述镶块下端的燕尾凸件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燕尾槽互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和与该凹模配合的凸模,其中,所述凹模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述凹模。通过在凹模的本体上镶嵌硬度大于HRC75的镶块,能够提高凹模入口处的耐磨程度,从而防止工件的表面产生拉毛等表面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凹模的主剖视图示意图;和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凹|旲的俯视图不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 20镶块30工件 40模座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中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的凹模,该凹模包括本体10,其中,该凹模还包括镶嵌在所述本体10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处的镶块20,该镶块20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质合金制成。由硬质合金制成的镶块20硬度远高于待成型的工件30的硬度,因此,镶块20不会轻易被工件30磨损,所以,成型结束后工件30的表面光滑,不会产生拉毛等缺陷。制成镶块20的硬质合金可以是钨钴类硬质合金、钨钛钴类硬质合金、钨钛钽(铌)类硬质合金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制成,只要满足硬度大于HRC75即可。由于硬质合金硬度较大,难以以铣削等方式加工,所以优选地,通过精铸成型的方法获得镶块20。并且,可以利用金刚石砂轮对镶块20和本体10的接合表面进行磨削。为了便于实现,通常制造镶块20所采用的硬质合金的硬度小于HRC85。镶块20可以设置为能够环绕所述凹模的入口一周。也可以选择性的在所述凹模入口处的不同位置设置镶块20。可以根据工件30与凹模之间的摩擦力大小来选择设置镶块20的位置。可以将镶块20设置在凹模入口处与工件3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较大的位置(即,凹模上最易磨损的位置)。例如,在利用冲压模具对工件进行拉伸时,工件30上材料聚集的位置拐角处(例如,钣金件的横截面变径的位置)容易产生较大的摩擦。因此,为了节约材料,并且便于凹模的加工制造,优选地,可以将镶块20设置在所述凹模的入口处的拐角处。容易理解的是,既可以环绕所述凹模的入口处设置多个镶块20,也可以在所述凹模上最易磨损的位置设置一个镶块20即可。由于镶块20硬度较大,因此,很难在该镶块20上加工各种安装孔。所以,优选地,镶块20和本体10通过设置在镶块20下端的燕尾凸件和设置在本体10上的燕尾槽互相配合。当然,也可以将燕尾槽设置在镶块20上,而将燕尾凸件设置在本体10上,只要能够实现在不加工安装孔的情况下将镶块20安装在本体10上即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和与该凹模配合的凸模,其中,所述凹模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述凹模。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冲压模具成型的工件表面光滑,很少产生拉毛等表面缺陷。在安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凹模时,可将镶块20镶嵌在本体10上之后,将凹模整体固定在模座40上。在本专利技术中,对所述凸模并没有特殊要求,只要能够与所述凹模的形状互相匹配,并冲压获得所需形状的工件即可。通过在凹模的本体上镶嵌硬度大于HRC75的镶块,能够提高凹模入口处的耐磨程度,从而防止工件的表面产生拉毛等表面缺陷。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专利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1.一种冲压模具的凹模,该凹模包括本体(10),其特征在于,该凹模还包括镶嵌在所述本体(10)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处的镶块(20),该镶块(20)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质合金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合金的硬度小于HRC8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块(20)设置在所述凹模的入口处的拐角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块(20)和所述本体(10)通过设置在所述镶块(20)下端的燕尾凸件和设置在所述本体(10)上的燕尾槽互相配合。5.—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包括凹模和与该凹模配合的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凹模。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的凹模,该凹模包括本体(10),其中,该凹模还包括镶嵌在所述本体(10)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处的镶块(20),该镶块(20)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质合金制成。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凹模的冲压模具。通过在凹模的本体上镶嵌硬度大于HRC75的镶块,能够提高凹模入口处的耐磨程度,从而防止工件的表面产生拉毛等表面缺陷。文档编号B21D37/10GK103121061SQ20111036997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吴丰军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模具的凹模,该凹模包括本体(10),其特征在于,该凹模还包括镶嵌在所述本体(10)中且位于所述凹模的入口处的镶块(20),该镶块(20)由硬度大于HRC75的硬质合金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丰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