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采用该模具的冲床及模具加工方法。该模具包括下模垫、下模板、卸料板、设有冲针的背板、第一上模压板和第二上模压板。第二上模压板设有第一导柱,下模垫上设有第二导柱,下模板和卸料板套于第二导柱上,下模板和卸料板中部均设有镶嵌孔,镶嵌孔侧壁设有若干第一嵌槽,每一镶嵌孔内镶嵌有一镶块,各镶块侧面对应于第一嵌槽设有第二嵌槽,另有固定块嵌固于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而将各镶块分别固定于对应的下模板和卸料板上;各镶块和背板套于第一导柱上,各镶块和背板上还分别设有与冲针正对的针孔,冲针直径为0.2~0.45mm。由于各镶块和背板上的针孔可同时线切割钻孔而成,位置精度和孔的同心度高,模具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原有的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是以样板模板作为母板,通过手工操作台钻将母板的孔位结构在下模板上进行复制、钻孔,之后将下模板淬火作为母板,对卸料板和固定板进行孔位结构的复制、钻孔加工,这样会由于累积人工误差对模具精度造成影响。此外,原有模具应用于冲床上进行冲压时,模具上方有模柄固定在冲床滑块上,随着滑块的运动带动模具上半部分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而新模具没有模柄,依靠滑块压迫上模压板,进而压缩回弹器件,使得冲针透过卸料板上的导向孔,对有色金属带进行穿孔操作。因使用原有模具时,冲床的曲轴与轴瓦以及滑块与滑轨间隙较大,易导致模具的上半部分发生横向偏移,使得冲针与下模板的凹模孔因无法精确对准而发生摩擦,产品的孔边缘易产生一边毛刺现象,且易使模具寿命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其模具精度高,且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冲床,其使用的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精度高,寿命长。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加工方法,加工出的模具精度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下模垫、下模板、卸料板、背板、第一上模压板和第二上模压板,第二上模压板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一导柱,所述下模垫上固定有向上凸伸的第二导柱,下模板和卸料板套设于第二导柱上,背板上设有冲针,所述下模板和卸料板的中部均设有镶嵌孔,所述镶嵌孔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一嵌槽,每一镶嵌孔内镶嵌有一镶块,且各镶块的侧面对应于所述第一嵌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嵌槽,另有固定块嵌固于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而将各镶块分别固定于对应的下模板和卸料板上;所述各镶块和背板均套设于第一导柱上,各镶块和背板上还分别设有与冲针正对的针孔,所述冲针直径为0.2^0.45mm。进一步地,自下模垫的两侧还分别向上凸伸出呈“7”字形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竖杆和位于竖杆顶部的横杆,所述横杆的末端高于卸料板并伸至卸料板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横杆上还设有可上下活动的调节螺栓。进一步地,所述背板、第一上模压板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回弹元件,第一回弹元件的顶面和底面分别抵于第二上模压板的底面和卸料板的顶面。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板顶面设有若干左右对称分布的盲孔,盲孔内设有第二回弹元件,第二回弹元件的顶端抵于卸料板的底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弹元件为聚氨酯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回弹元件为螺旋弹簧。进一步地,分别位于所述下模板、卸料板上的镶块和背板上还分别设有供第一导柱穿过的第一导柱孔,所述下模板和卸料板上还分别设有供第二导柱穿过的第二导柱孔。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冲床,包括机台、装设于机台上的模具、架设于机台上位于模具上方且一端设有飞轮的主轴、装于主轴上的凸轮、置于模具上表面并由凸轮带动上下移动的滑块、对滑块上下滑动进行导向的导轨、通过连杆与主轴相连的送料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主轴的离合器操作杆,其中,所述模具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滑块置于模具的第二上模压板顶面。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卸料板、下模板上的各镶块与背板正对后用销钉将背板、卸料板和下模板固定,再同时对下模板、卸料板的镶块和背板进行线切割钻孔加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卸料板和下模板设计成镶块形式,可便于在加工模具时同时对卸料板、下模板中的镶块与背板进行线切割钻孔加工,使得三块板的位置精度和孔的同心度得到保证,从而提高了模具精度,所述冲针直径为0.2^0.45_,尤其适用于加工小孔径的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的纵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的上半部分局部剖视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的下模板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3中A — A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的卸料板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的背板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冲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f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下模垫10、下模板20、卸料板30、背板40、第一上模压板50和第二上模压板60。第二上模压板60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一导柱70,所述下模垫10上固定有向上凸伸的第二导柱72。背板40上设有冲针80,所述冲针80直径为0.2 0.45mm,尤其适用于加工小孔径(诸如0.3mm)的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所述下模板20、卸料板30的中部均设有镶嵌孔(图未标号),所述镶嵌孔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一嵌槽(图未标号),下模板20、卸料板30上的镶嵌孔内分别镶嵌有镶块22、32,且各镶块22、32的侧面对应于所述第一嵌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嵌槽,另有固定块23、33嵌固于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而将各镶块22、32分别固定于对应的下模板20、卸料板30上,所述下模板20、卸料板30通过其上的各镶块22、32和背板40 —起套设于第一导柱70上,相应地,在镶块22、32和背板40上分别设有供第一导柱70穿过的第一导柱孔24、34、44。各镶块22、32和背板40上还分别设有与冲针80正对的针孔25、35、45,其中背板40上的针孔45用于安装冲针80,镶块22、32上的针孔25、35则作为导向孔供冲针80穿过后对工件进行冲孔。而下模板20和卸料板30套设于第二导柱72上,下模板20、卸料板30上分别对应设有供第二导柱72穿过的第二导柱孔26、36。如图2所示,所述背板40、第一上模压板50前后两侧安装有第一回弹元件52,第一回弹元件5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抵于第二上模压板60的底面和卸料板30的顶面。第一回弹元件52可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下模板20顶面还设有若干左右对称分布的盲孔27,盲孔27内设有第二回弹元件28,第二回弹元件28的顶端抵于卸料板30的底面,可促使卸料板30回弹上升,而使冲好孔的工件和模具相分离,第二回弹元件28可采用螺纹弹簧。为避免在完成冲孔后进行卸料时,卸料板30回弹时行程不均而发生偏斜,自下模垫10的两侧还分别向上凸伸出呈“7”字形的限位件12,所述限位件12包括竖杆120和位于竖杆120顶部的横杆122,所述横杆122的末端高于卸料板30并伸至卸料板30上方。所述横杆122上还设有可上下活动的调节螺栓124。当卸料板30在第二回弹元件28的作用下回弹上升时,由调节螺栓124限定其上升的极限高度,通过拧动调节螺栓124可以调整极限高度。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冲床,包括机台90、装设于机台90上的模具91、架设于机台90上位于模具91上方且一端设有飞轮92的主轴93、装于主轴93上的凸轮94、置于模具9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储能集流体材料冲孔成型模具,包括由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下模垫、下模板、卸料板、背板、第一上模压板和第二上模压板,第二上模压板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一导柱,所述下模垫上固定有向上凸伸的第二导柱,下模板和卸料板套设于第二导柱上,背板上设有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和卸料板的中部均设有镶嵌孔,所述镶嵌孔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一嵌槽,每一镶嵌孔内镶嵌有一镶块,且各镶块的侧面对应于所述第一嵌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嵌槽,另有固定块嵌固于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内而将各镶块分别固定于对应的下模板和卸料板上;所述各镶块和背板均套设于第一导柱上,各镶块和背板上还分别设有与冲针正对的针孔,所述冲针直径为0.2~0.4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梁,李清湘,吴涛,李宇明,魏虎鸣,胡昌军,龚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金高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