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镍钢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337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7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镀镍钢带,所述镀镍钢带包括钢基带,钢基带的两侧面由里向外依次电镀有铁-镍结合层、暗镍层和半光亮镍层。铁-镍结合层和半光亮镍层的电镀工艺为脉冲电镀工艺。暗镍层的电镀工艺为直流电镀工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钢基带表面通过电镀工艺形成三层不同的镀层,使镀层与钢基带的结合力增强,耐腐蚀和焊接等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带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镀镍钢带。
技术介绍
目前,镍镉电池、碱锰电池等电池的电解质主要采用氢氧化钾等强碱性物质,因此,电池的制作材料需要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金属镍恰好具有优良的耐碱蚀性能。另外,金属镍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使得电池每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实现。传统的镀镍钢带只是在钢铁材质的基带上镀覆一层镍,而镍在空气中长期暴露容易生成表面氧化膜,这层膜不仅改变了材料的电阻,而且会影响它的耐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镀镍钢带,其镀层与钢基带的结合力更强、能明显改善耐腐蚀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镀镍钢带,包括钢基带,所述钢基带的两侧面由里向外依次电镀有铁-镍结合层、暗镍层和半光亮镍层。进一步地,所述铁-镍结合层和半光亮镍层的电镀工艺为脉冲电镀工艺。进一步地,所述暗镍层的电镀工艺为直流电镀工艺。进一步地,所述铁-镍结合层、暗镍层和半光亮镍层的厚度依次为1.0±0.5μm、1.5±1.0μm、1.0±0.5μm。进一步地,钢基带为冷轧钢带。进一步地,所述冷轧钢带的型号为SPCC、SPCE或BDCK。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钢基带表面通过电镀工艺成型出三层不同的电镀层,使镀层与钢基带的结合力增强,耐腐蚀性能明显改善。使用这种钢带生产电池时,其耐腐蚀和焊接等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可广泛应用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碱锰电池等电池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镀镍钢带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镀镍钢带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镀镍钢带,包括钢基带1,所述钢基带1的两侧面由里向外依次电镀有铁-镍结合层2、暗镍层3和半光亮镍层4。其中,所述铁-镍结合层2和半光亮镍层4的电镀工艺优选为脉冲电镀工艺。而所述暗镍层3的电镀工艺优选为直流电镀工艺。所述铁-镍结合层2、暗镍层3和半光亮镍层4的厚度依次为1.0±0.5μm、1.5±1.0μm、1.0±0.5μm。所述钢基带可采用冷轧钢带。优选地,所述冷轧钢带的型号为SPCC、SPCE或BDCK。本技术镀镍钢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预处理步骤对待镀的原始钢基带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热水洗涤、硫酸或盐酸溶液中浸泡活化和纯水洗涤。其中,上述各步处理的控制参数如下:1、化学除油除油液包括如下成分:NaOH 60±5 g/L、Na2CO3 30±5g/L以及Na3PO4 40±5 g/L;温度:65±5℃;2、电解除油除油液包括如下成分:NaOH 45±5 g/L,Na3PO4 30±5g/L;电解除油液温度:65±5℃;电流密度:5-10 A/dm2 ;3、热水洗涤温度:65±5℃;4、活化使用硫酸溶液H2SO4 10-15%或者盐酸溶液HCl 8%-12%。预处理步骤主要是清除基带表面可能影响后续电镀步骤的电镀效果的各种油污等杂质,所采用的各项处理方式也为常见处理工艺,相应的化学试剂的成分搭配也为常见搭配方式,在此不多赘述。二、电镀步骤电镀步骤又分三步依次进行:预镀镍、镀暗镍和镀半光亮镍。1、预镀镍在如下硫酸镍镀液中进行:镀液组成:硫酸镍         NiSO4·6H2O         150±20 g/L氯化镍         NiCl2·6H2O          40±5 g/L 硼酸           H3BO3                       40±5 g/L镀液pH:1-2(采用硫酸调整)电流密度:1.5-2.5 A/dm2体系温度:40±5 ℃阳极:使用的是电解镍块,并放置于用聚丙烯袋包覆的钛篮中。2、镀暗镍在如下硫酸镍镀液中进行:镀液组成:硫酸镍         NiSO4·6H2O         280±20 g/L氯化镍         NiCl2·6H2O          45±10 g/L硼酸           H3BO3                       45±10 g/L镀液pH:3.5-4.5(采用硫酸调整)电流密度:1.5-4 A/dm2体系温度:50±5 ℃阳极:使用的是电解镍块,并放置于用聚丙烯袋包覆的钛篮中。3、镀半光亮镍在如下硫酸镍镀液中进行:镀液组成:硫酸镍         NiSO4·6H2O         280±20 g/L氯化镍         NiCl2·6H2O          45±10 g/L硼酸           H3BO3                       45±10 g/L光亮剂         SN-2003A          0.4±0.1 mg/L               SN-2003B          0.5±0.1 mg/L               SN-2003C          5±1 mg/L               SN-2004D          2±0.5 mg/L镀液pH:3.5-4.5(采用硫酸调整)电流密度:1.5-4 A/dm2体系温度:50±5 ℃阳极:使用的是镍块,并放置于用聚丙烯袋包覆的钛篮中。以上预镀镍、镀暗镍和镀半光亮镍三种处理工艺在电镀领域均已是常见工艺,在此不多赘述。而本申请通过将这三种处理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可使镀层与钢基带的结合力增强,耐腐蚀性能明显改善。三、后处理步骤将完成电镀获得的镀镍钢带用纯水洗涤后,烘干,最后,再进行热处理以去除冷变形造成的内应力,同时有利于减少针孔,增强钢带耐腐蚀性。以下通过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镀镍钢带的制备方法以及本技术镀镍钢带的性能。实施例1、选用厚度为0.25mm的SPCE作为钢基带。为使钢基带与镀层之间结合力更强,要对待镀的原始钢基带进行预处理,其中包括化学除油、电解除油、热水洗涤、含硫酸的溶液中浸泡活化、纯水洗涤后进入电镀操作。其中上述各步骤的控制参数如下:化学除油液成分:NaOH 60 g/L,Na2CO3 30 g/L,Na3PO4 40 g/L;化学除油液温度:65±5℃;化学除油时间:3~5 min;电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镀镍钢带,包括钢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基带的两侧面由里向外依次电镀有铁?镍结合层、暗镍层和半光亮镍层。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镀镍钢带,包括钢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基带的两侧面由里向外依次电镀有铁-镍结合层、暗镍层和半光亮镍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镍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镍结合层和半光亮镍层的电镀工艺为脉冲电镀工艺。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镍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暗镍层的电镀工艺为直流电镀工艺。
4. 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梁李清湘王度根南春雷刘东林郭军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金高能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