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酱腌菜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41246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9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酱腌菜生产系统,包括呈流水线依次分布的脱盐装置,脱水装置,搅拌机和包装机,上述各个设备之间采用传送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包括支撑底座,位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方的两端开口的搅拌桶,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由驱动装置带动的滚轮Ⅰ,所述滚轮Ⅰ沿所述搅拌桶的轴向分布,所述支撑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滚轮Ⅰ相应的滚轮Ⅱ,所述搅拌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周向的将所述滚轮Ⅰ和滚轮Ⅱ限位的凹槽,所述搅拌桶的内侧壁上分布有螺旋状筋体。自动化的生产系统,尽量减少了人工的介入,保证了生产过程的卫生,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酱腌菜的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小包装的酱腌菜自动化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在酱腌菜食品行业,有时需要将腌制好的酱腌菜如酱萝卜、雪菜、榨菜等做进一步的加工,以做成便于销售的小包装产品。目前多采用人工方式将腌制好的酱腌菜进行如脱盐、脱水、搅拌等深加工,而后封装入小的食品包装袋内封口。这样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而且由于生产过程中酱腌菜频繁地与操作人员接触,容易对酱腌菜产生二次污染,卫生可靠性差。为此,也已研制了自动化的酱腌菜生产设备,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912098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小包装酱腌菜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呈流水线依次配设的分切机、脱盐装置、脱水装置、搅拌机、自动包装机、杀菌装置、冷却装置、风干装置、摊凉装置、自动装箱机。这种生产设备自动上料、自动计量、自动包装、杀菌,尽量减少了人工劳动的介入,避免了微生物指标上升隐患,保证了食品质量。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中并未公开所使用的各种装置的具体结构,而本领域常用的搅拌机多为直立式地,需要人工辅助添加预先配好酱腌菜原料和辅料的量,搅拌完后从下端出料,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045851Y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双螺旋计量拌料机。然而这种拌料机在搅拌过程中下料较快,容易出现搅拌不充分、不均匀,辅料成堆和菜丝成团的现象,搅拌效率低;而包装机多为单工位的,当进行计量包装时,每次只能包装一袋,导致包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成品质量好的自动化酱腌菜生产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化酱腌菜生产系统,包括呈流水线依次分布的脱盐装置,脱水装置,搅拌机和包装机,上述各个设备之间采用传送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包括支撑底座,位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方的两端开口的搅拌桶,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由驱动装置带动的滚轮I,所述滚轮I沿所述搅拌桶的轴向分布,所述支撑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滚轮I相应的滚轮II,所述搅拌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周向的将所述滚轮I和滚轮II限位的凹槽,所述搅拌桶的内侧壁上分布有螺旋状筋体。所述搅拌桶包括开设有进料口的前端和设有出料口的后端,所述搅拌桶的前端高于后端,以便于酱腌菜从搅拌桶的前端移动到后端。所述出料口上连接固定有盖板,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间隙,既限定了出料的位置,又保证了正常的出料。所述搅拌机通过传送带IV连接到设置在所述包装机上方的传料通道的一端,所述传料通道内设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传料通道的挡料板,所述传料通道的侧边相应位置处设有供酱腌菜通过而落入到所述包装机的出料斗,由此将搅拌完后的酱腌菜可控地输送到包装机。所述传料通道包括上层传料通道和下层传料通道,所述挡料板和出料斗设置在所述上层传料通道,所述上层传料通道内设有传动带V,所述下层传料通道内设置有与所述传送带V反向运行的传送带VI,所述上层传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传送带IV连通,另一端底部开设有落料口,及时地对多余的酱腌菜进行回收,避免浪费。所述包装机包括工作台,固定于工作台上的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供酱腌菜进入的分料斗,位于所述分料斗下方的料斗机构,以及位于所述料斗机构下方的分装机构,所述料斗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料斗I和料斗II。所述分料斗内设置有分料挡板,所述分料挡板的侧边与气缸III的一端固定,所述气缸III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可以根据下料的情况控制每个料斗中的量。所述料斗I和料斗II内均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通过旋转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将酱腌菜向下压。所述分装机构包括能转动的上盘和固定的下盘,所述上盘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偶数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连接有量杯,所述量杯外周套设有套杯,所述料斗I和料斗II的下端口分别都与所述上盘上表面相抵接,所述上盘上方还设有气缸IV和气缸V,所述料斗1、气缸IV、料斗I1、气缸V沿周向依次设置,所述上盘上表面周向设置有位于相邻的料斗和气缸之间的弧形挡板,所述下盘与气缸IV和气缸V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分装下料口,两个料斗同时工作,使得同一时间可以封装两个包装袋,提高了工作效率。优选的,相邻的两个出料口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气缸IV和气缸V与相邻的料斗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自动化的生产系统,尽量减少了人工的介入,保证了生产过程的卫生,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采用横向转动的搅拌桶,在搅拌桶内设置螺旋状筋体,使得酱腌菜从搅拌桶的前端移动到后端,与调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效率高,搅拌后的酱腌菜松散、均匀;通过设置对称的料斗,可以同时进行两个包装袋的封装,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生产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机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机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机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传料通道和包装机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机第一状态示意图(无工作台);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机第二状态示意图(无工作台);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装机局部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4,一种自动化酱腌菜生产系统,包括呈流水线依次分布的脱盐装置1,脱水装置2,搅拌机3和包装机4,上述各个设备之间采用传送装置连接,以便将前一个设备加工好的酱腌菜输送到下一个设备进行加工。酱腌菜可以为腌制好的萝卜丝、雪菜、榨菜等,下文以榨菜为例进行以便作简单清楚的说明。脱盐装置I包括多个串联的水槽11,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可以具有较好的脱盐效果,又保证一定的生产效率。相邻的两个水槽11之间通过连接桥12连接。腌制好的并且通过分切机切成丝后的榨菜输送到脱盐装置I后,控制水槽11上传送带I 61的传输速度,使其缓慢通过。当经过水槽11时,传送带I 61位于液面下方,使榨菜浸泡于水中以便脱盐,当经过连接桥12时,传送带I 61上的榨菜不再浸泡于水中,由此可浙掉部分从水槽11带上来的水分。通过三个水槽11反复脱盐,使得经过脱盐装置I后的榨菜具有较低的盐度,一般为略低于6%。水槽11中的水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更换。脱盐后的榨菜通过传送带II 62输送到脱水装置2,脱水装置2包括容置榨菜的脱水箱21,以及气缸I 22。脱水箱21可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两个部分,控制气缸I 22动作,推动脱水箱21的其中一个部分向另一个部分滑动使整体容积减小,从而挤压其内的榨菜,受到挤压的榨菜其水分由此从脱水箱21上的多个出水孔211中流出,榨菜中的水分降至合适的程度,一般不超过86%。此时,由于挤压后的榨菜多为紧实成团的状态,需要人工将榨菜分开成松散的状态。而后,脱水后松散的榨菜通过传送带III 63输送到搅拌机3,在本实施例中,脱水装置2和搅拌机3均具有两套。搅拌机3包括支撑底座31,位于支撑底座31上方的搅拌桶32,支撑底座31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由橡胶制成的滚轮I 33,两个滚轮I 33沿搅拌桶32的轴向分布。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为电机34和减速机构35,电机34的输出通过减速机构35减速后带动滚轮I 33中心的转轴,从而带动滚轮I 33转动。支撑底座31的另一侧间隔设置有与滚轮I 33相应的作为从动轮的滚轮II 36。搅拌桶32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酱腌菜生产系统,包括呈流水线依次分布的脱盐装置(1),脱水装置(2),搅拌机(3)和包装机(4),上述各个设备之间采用传送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3)包括支撑底座(31),位于所述支撑底座(31)上方的两端开口的搅拌桶(32),所述支撑底座(31)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由驱动装置带动的滚轮Ⅰ(33),所述滚轮Ⅰ(33)沿所述搅拌桶(32)的轴向分布,所述支撑底座(3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滚轮Ⅰ(33)相应的滚轮Ⅱ(36),所述搅拌桶(3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周向的将所述滚轮Ⅰ(33)和滚轮Ⅱ(36)限位的凹槽(321),所述搅拌桶(32)的内侧壁上分布有螺旋状筋体(3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才孙志栋陈权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余姚市阿姚皇食品有限公司孙志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