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散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013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散热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内凹进,其剖面形成两段散热管相交的形式,散热管向内凹进的管壁为面接触。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散热器散热管,散热管向内凹进的管壁为面接触,避免了采用线接触时,焊接面对接错位的现象,提高了散热管中部的焊合率和散热管的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一种散热器散热管
技术介绍
散热器是汽车发动机系统的一个重要零件,它装在车辆的发动机舱内,为发动机冷却系统储存冷却液和为发动机降温,使发动机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同时散热器也和其他换热器一同为汽车的其他零件进行换热。因此,散热器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发动机的性能。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进和新材料的开发,采用高温钎焊工艺又可使散热器的整体结构坚实可靠,抗震、抗扭性能大大提高。目前的散热管,如图1、图2所示,散热管的管体I中部对接处采用线接触2,散热管中部焊接缺陷率非常高,直接影响散热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管,能够解决现有散热器的散热管存在的散热管中部焊接不良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散热器散热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内凹进,其剖面形成两段散热管相交的形式,散热管向内凹进的管壁为面接触。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管向内凹进的管壁接触面的宽度不小于散热管管壁厚度的1.5倍。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器散热管,散热管向内凹进的管壁为面接触,避免了采用线接触时,焊接面对接错位的现象,提高了散热管中部的焊合率和散热管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散热器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散热器散热管对接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散热器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散热器散热管对接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的本技术散热器散热管,包括管体I,所述管体I长度方向的中部2向内凹进,其剖面形成两段散热管相交的形式,管体I向内凹进的管壁为面接触。为了降低制管机成型滚轮的制造精度,保证散热管的焊接强度,面接触的宽度B应不小于散热管材料厚度S的1.5倍。本技术是采用该散热管采用高频焊接的方式实现的。权利要求1.散热器散热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内凹进,其剖面形成两段散热管相交的形式,散热管向内凹进的管壁为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向内凹进的管壁接触面的宽度不小于散热管管壁厚度的1.5倍。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散热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内凹进,其剖面形成两段散热管相交的形式,散热管向内凹进的管壁为面接触。使用本技术所述的散热器散热管,散热管向内凹进的管壁为面接触,避免了采用线接触时,焊接面对接错位的现象,提高了散热管中部的焊合率和散热管的强度。文档编号F28F1/00GK202947515SQ201220687518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专利技术者邵念, 王胜寅, 崔起成, 白东勇, 徐锐 申请人: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散热器散热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长度方向的中部向内凹进,其剖面形成两段散热管相交的形式,散热管向内凹进的管壁为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念王胜寅崔起成白东勇徐锐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