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环形压制分流结构的换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829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环形压制分流结构的换热管,包括集流管体与铝管体,位于集流管体与铝管体连接处的集流管体外部增设一道环形阻流带并且该环形阻流带内表面紧固于集流管体外壁面上,同时,所述集流管体内壁面增设一层内置阻流圈,位于铝管体外表面分布若干矩形翅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集流管与铝管连接位置处的集流管外壁面增设一道环形阻流带,同时,在集流管内壁面增设一圈内置阻流圈,二者配合可实现压制分流结构,可使多余焊料会顺分流结构离开换热器,提高了扁管钎焊后管壁因溶蚀而降低的厚度,有利于提高换热器寿命、可降低局部焊漏率、便于生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环形压制分流结构的换热管
技术介绍
换热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换热器作为炼油、化工、环保、能源、电力等工业中的一种重要单元设备。目前汽车空调用铝制换热器基本采用钎焊工艺,涂覆层焊料为4045,除去基材缺陷的废品外,焊料的堆积溶蚀为面积较大,因而,目前的钎焊工艺水平在众多的汽车配套芯体厂家分出很多级别,钎焊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车用铝制换热器的质量;而溶蚀主要集中于集流管和铝管之间,因集流管的表面涂覆焊料厚度厚,导致焊料熔融后大量流动,若采用在铝管上设置阻流片的方式,则又无法彻底解决集流管上的焊料熔融现象,同时,在铝管上加工又会浪费较大的生产成本,无法确保扁管和集流管的插入间隙得以吸附足量的焊料,仍然存在着溶蚀的隐患。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做出合理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压制分流隔离结构、有利于提高换热器寿命、可降低局部焊漏率、便于生产的具有环形压制分流结构的换热管,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一种具有环形压制分流结构的换热管,包括集流管体与铝管体,位于集流管体与铝管体连接处的集流管体外部增设一道环形阻流带并且该环形阻流带内表面紧固于集流管体外壁面上,同时,所述集流管体内壁面增设一层内置阻流圈,位于铝管体外表面分布若干矩形翅片。每两个相邻的矩形翅片之间所间隔的距离相等。本技术所述的具有环形压制分流结构的换热管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集流管与铝管连接位置处的集流管外壁面增设一道环形阻流带,同时,在集流管内壁面增设一圈内置阻流圈,二者配合可实现压制分流结构,可使多余焊料会顺分流结构离开换热器,提高了扁管钎焊后管壁因溶蚀而降低的厚度,有利于提高换热器寿命、可降低局部焊漏率、便于生产。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具有环形压制分流结构的换热管结构图。图中1、集流管体;2、铝管体;3、环形阻流带;4、内置阻流圈;5、矩形翅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具有环形压制分流结构的换热管,包括集流管体I与铝管体2,位于集流管体I外侧与铝管体2连接位置处的集流管体I上增设一道环形阻流带3并且该环形阻流带3内表面紧固于集流管体I外壁面上,同时,所述集流管体I内壁面增设一层内置阻流圈4,位于铝管体2外表面分布若干矩形翅片5,每两个相邻的矩形翅片5之间所间隔的距离相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环形压制分流结构的换热管,包括集流管体(1)与铝管体(2),其特征在于:位于集流管体(1)与铝管体(2)连接处的集流管体(1)外部增设一道环形阻流带(3)并且该环形阻流带(3)内表面紧固于集流管体(1)外壁面上,同时,所述集流管体(1)内壁面增设一层内置阻流圈(4),位于铝管体(2)外表面分布若干矩形翅片(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环形压制分流结构的换热管,包括集流管体(I)与铝管体(2),其特征在于:位于集流管体(I)与铝管体(2)连接处的集流管体(I)外部增设一道环形阻流带(3)并且该环形阻流带(3)内表面紧固于集流管体(I)外壁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初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鸿声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