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链式卡箍及混凝土泵送系统,链式卡箍包括:第一卡箍、第二卡箍和连杆,第一卡箍的第一端和第二卡箍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第一卡箍的第二端和第二卡箍的第二端分别与连杆的两端进行铰接,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可相对于连杆转动成闭合状态或展开状态。混凝土泵送系统,包括活塞、泵送主油缸、输送缸和水槽,所述泵送主油缸利用液压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输送缸内作往复运动,所述水槽为所述泵送主油缸和所述输送缸的中间连接件,还包括链式卡箍,所述链式卡箍对所述泵送主油缸和所述活塞两者的法兰结构进行卡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链式卡箍在装卸时可以很方便的展开和闭合,拆卸和安装均更为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式卡箍及混凝土泵送系统。
技术介绍
混凝土泵送系统是一种将混凝土输送到指定位置的工程机械系统,图1中给出了一种现有的混凝土泵送系统的例子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活塞2、泵送主油缸1、输送缸3、水槽4、卡箍5等,泵送主油缸I是混凝土泵送系统得执行机构,可以利用液压驱动活塞2作往复运动,以便使混凝土克服管道阻力输送到浇注位置。输送缸3是一种圆筒形部件,活塞2在其内部运动以吸入或泵出混凝土,水槽4可以冷却、润滑、清洗内部部件及检测活塞密闭性的功能,而且还作为泵送主油缸I和输送缸3的中间连接件。在泵送主油缸I和活塞2之间通过卡箍5来连接两者的法兰结构,因此卡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连接件,随着活塞在输送缸内作往复运动,则频繁的承受交变载荷及振动,极容易导致卡箍的连接松动及紧固螺栓疲劳断裂,进而造成活塞脱落事故,严重影响泵送施工。另一方面,由于活塞属于易损件,存在定期更换活塞的问题,而活塞的更换在水槽内部,而水槽内部的空间布局十分紧凑,所以卡箍也需要满足拆装方便、安全可靠的要求。现有的常用卡箍结构如图2A、2B、3A、3B、4A、4B所示,其中图2A、2B中示出了卡环+四颗螺栓连接形式,这种卡箍可靠性较高,但其上下卡箍螺栓孔对位不方便,需要多次调整,而且四颗螺钉需要对角线顺序错位多次拧紧,拆装过程费时费力。图3A、3B示出了卡带夹紧上下半圆形卡箍的形式,这种形式拆装比较方便,但卡带用螺栓受结构空间的限制,因此尺寸较小,结合制造误差及现场装配条件限制,该螺栓经常性存在过拧及承受弯矩问题,极容易出现断裂情况。图4A、4B示出的是无卡箍直接轴向固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拆装不方便,空间布置也比较困难。从上面介绍的几种常见卡箍结构可见,目前尚缺少既耐用可靠又拆装方便的卡箍结构在混凝土泵送系统中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链式卡箍及混凝土泵送系统,其卡箍结构耐用可靠,并且拆装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链式卡箍,包括:第一卡箍、第二卡箍和连杆,所述第一卡箍的第一端和第二卡箍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箍的第二端和第二卡箍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连杆的两端进行铰接,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可相对于所述连杆转动成闭合状态或展开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分别通过销轴与连杆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均可相对于所述销轴旋转。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内侧具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轮廓与需要卡紧的法兰结构的外轮廓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箍的第一端和第二卡箍的第一端均设有凹入部分,在所述凹入部分设有通孔,可通过螺栓螺母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螺栓螺母包括两组,且在所述链式卡箍的轴线方向上对称布置。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为一整体构件,或者为在所述链式卡箍的轴线方向上对称布置的两块连板的分体式构件。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上还设有用于旋转所述链式卡箍的通孔。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链式卡箍的两个卡箍一端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连杆连接,两个卡箍均可以相对于连杆旋转一定的角度,因此在装卸时可以很方便的展开和闭合,使卡箍尽可能的与要卡紧的法兰配合面贴合,连杆连接两个卡箍,不仅可以实现可靠的紧固作用,还可以协助两个卡箍闭合时的定位,方便螺栓螺母的安装,螺栓螺母只需要安装在两个卡箍的一端,因此需要的螺栓螺母的数量也比较少,拆卸和安装均更为方便。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分别通过销轴与连杆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均可相对于所述销轴旋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内侧具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轮廓与需要卡紧的法兰结构的外轮廓配合。卡槽的内轮廓和法兰结构的外轮廓配合可以确保卡紧的效果,避免在频繁承受交变载荷和振动下发生磨损和噪声,甚至脱落等情况发生。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箍的第一端和第二卡箍的第一端均设有凹入部分,在所述凹入部分设有通孔,可通过螺栓螺母进行固定连接。将卡箍的螺栓螺母连接部分设计成凹入的结构,在整体上进一步的缩小了所占的空间,使其在空间布局比较紧凑的水槽中更容易安装和拆卸。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栓螺母包括两组,且在所述链式卡箍的轴线方向上对称布置。采用两组螺栓螺母的连接方式可以保证更为可靠的卡紧效果,而且从拆装方面工作量和装配难度也较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为一整体构件,或者为在所述链式卡箍的轴线方向上对称布置的两块连板的分体式构件。由于空间比较有限,分体式构件相比于整体构件的加工更简便,其转动也更为灵活。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上还设有通孔,用于旋转所述链式卡箍,方便链式卡箍的安装和调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包括活塞、泵送主油缸、输送缸和水槽,所述泵送主油缸利用液压驱动所述活塞在所述输送缸内作往复运动,所述水槽为所述泵送主油缸和所述输送缸的中间连接件,还包括前述的链式卡箍,所述链式卡箍对所述泵送主油缸和所述活塞两者的法兰结构进行卡紧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混凝土泵送系统由于采用了前述的链式卡箍,因此其泵送主油缸和活塞之间可以实现耐用可靠的卡紧连接,而且操作工人对链式卡箍的拆装也比较方便。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一种混凝土泵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A、2B为现有的卡环+四颗螺栓连接形式的卡箍结构的总成和分解示意图。图3A、3B为现有的卡带夹紧上下半圆形卡箍的形式的卡箍结构的总成和分解示意图图4A、4B为现有的无卡箍直接轴向固定的形式的卡箍结构的总成和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链式卡箍的一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实施例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链式卡箍的一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从图5中可以看到,本实施例中的链式卡箍包括第—^箍1、第二卡箍2和连杆3,其中第—^箍I的第一端和第二卡箍2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参见图6),第一卡箍I的第二端和第二卡箍2的第二端分别与连杆3的两端进行铰接,第—^箍I和第二卡箍2可相对于连杆3转动成闭合状态或展开状态。从图6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链式卡箍的第--^箍I和第二卡箍2 —端通过螺栓 螺母连接(即螺栓6和紧固螺母7),另一端通过铰接的方式与连杆连接,两个卡箍均可以相对于连杆3旋转一定的角度,因此在装卸时可以很方便的展开和闭合,使卡箍尽可能的与要卡紧的法兰配合面贴合。连杆3连接了两个卡箍,连同卡箍另一端紧固连接的螺栓螺母,可以共同对法兰结构实现可靠的紧固作用,而且连杆3本身与第一卡箍I和第二卡箍2均连接,因此第一卡箍I和第二卡箍2均可以相对于铰接部位在卡箍的周向平面内转动,从而协助第--^箍I和第二卡箍2闭合时可以准确地定位,使第—^箍I的第一端的通孔11与第二卡箍2的第一端的通孔4对齐,方便螺栓螺母的安装。螺栓螺母只需要安装在两个卡箍的第一端,因此需要的螺栓螺母的数量也比较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式卡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箍、第二卡箍和连杆,所述第一卡箍的第一端和第二卡箍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箍的第二端和第二卡箍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连杆的两端进行铰接,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可相对于所述连杆转动成闭合状态或展开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式卡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卡箍、第二卡箍和连杆,所述第一卡箍的第一端和第二卡箍的第一端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箍的第二端和第二卡箍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连杆的两端进行铰接,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可相对于所述连杆转动成闭合状态或展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分别通过销轴与连杆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均可相对于所述销轴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内侧具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轮廓与需要卡紧的法兰结构的外轮廓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式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箍的第一端和第二卡箍的第一端均设有凹入部分,在所述凹入部分设有通孔,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千里,李明玉,杨宝东,张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