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格里森工场专利>正文

用于机床的车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211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类似于复合滑动件进行调节的用于机床的车架装置,具有抵抗加工力的增加的刚度,该加工力被所述装置所吸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沿朝向力的方向倾斜的第一轨迹相对于机床床体(4)调节第一车架(1),且可沿垂直于力方向的第二轨迹在第一车架处调节载有加工力的第二车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一种用于机床的车架装置,该车架装置具有沿基部区域 处第一平面上的轨迹可移动地引导的第一车架、以及根据第二平面上的第二轨 迹可移动地在第一车架处引导并按照特定加工工艺将工件和刀具相对地朝向 彼此移动的第二车架,以及对应于沿着穿过第一车架到消耗加工动力基部区域 的力的输入方向引入到第二车架的加工动力的动力流。
技术介绍
在具有车架装置的已知机床中(DE43 23 935 C1),第一车架支承在由机 床的加工框架的区域形成的基部区域的顶侧上,使得第一平面是水平的且定位 在该平面中的第一轨迹直线延伸。第二车架引导在垂直于第一轨迹的第一车架 的外侧,使得第二平面和定位在该平面中的第二轨迹竖直延伸。具有内齿的刀 具、诸如研磨轮设置成在其上所设置的刀具头内以旋转方式在背向第一车架的 第二车架的外侧上被驱动。此外,所述刀具头可相对于第二车架围绕平行于第 一车架的轨迹作倾斜调节。例如,工件(所要精加工的齿轮坯件)夹在旋转地 设置在心轴块上的工件心轴上,而心轴块和协同工作的尾架可沿垂直于第一和 第二轨迹的第三轨迹纵向调节。两车架和心轴块的移动控制成使得工件和刀具按照特定加工工艺相对地 朝向彼此移动。由于该设置,将刀具和工件之间的加工作用所需要的加工动力 引导到第二车架,这产生通过第一车架朝向消耗加工动力的基部区域的动力 流。由于第二车架和设置在其上的刀具头水平地悬挂在第一车架的基本上竖直的外侧,动力流基本上水平并再定向成在转移到第一车架内时基本上竖直流向 基部区域。这就会降低该装置的刚度,就会导致其在加工动力的作用下不合要 求地变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形成用于上述类型机床的车架装置,其相对于动力流具有 较大的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以上目的通过如下做法来达到第二平面垂直于动力引入的方 向;第一平面相对于第二平面倾斜,且第一轨迹沿所述倾斜方向延伸;以及第 一车架、第二车架和基部区域内的动力流基本上平行于动力传递方向延伸。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架装置内的动力流基本上平行于动力传递的方向延 伸且为直线的并垂直于第二车架的引导平面。于是,车架装置具有相对于加工 动力的非常高的刚度,类似于沿纵向方向装载有动力的柱体并实际上不经受会 导致变形的弯曲动量。附图说明图1示出齿轮珩磨(honing)机床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图1中线I-I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说明书通过使用齿轮珩磨机床的实例并参照仅以示例方式表示本发 明的附图来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图1中示意地示出的齿轮绗磨机床具有第一车架1、第二车架2和第三车 架3,它们可相对于支承在机床底架5上的机床床体4进行调节。第三车架3 支承旋转地驱动的工件心轴6,且所述心轴的旋转轴线形成工件轴线。图l中 所示的工件轴线是点划线并具有参考标记Z。与刀具心轴6相反地设置在机床 床体4上的还有与工件轴线Z对齐的尾架7。图2示出根据图1中线I-I的垂直示意剖视图,揭示了在机床床体4的水平区域9处的基部区域8,其具有与机床床体4相对的上侧10,其相对于水平 区域9以锐角a倾斜。在基部区域8,第一车架1可沿其第一轨迹可移动地引 导,该第一轨迹在以所述锐角a倾斜并平行于工件轴线Z的第一平面上。第一 轨迹沿第一平面倾斜的方向延伸且因此垂直于工件轴线Z。诸如滑动引导件或 直线滚动引导件之类的一对直线引导件例如设置成沿其第一轨迹引导第一车 架l,该对引导件中的每个引导件沿第一车架l的区域设置,每个引导件与垂 直于工件轴线Z的两侧边缘lla、 llb之一相接。图2所示的穿过所述区域的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固定在根据第一平面倾 斜的基部区域8的顶侧10的第一引导件、以及固定在第一车架1处的第一引 导件上引导的滑动第二引导件12b。因此第一引导构件12a和第二引导构件12b 结合形成上述直线引导件之一。此外,图1和图2还示出与基部区域8的上侧10相对的第一车架1的上 侧13上固定有一对直线引导件的第一引导构件14a,以及与其滑动配合的、固 定在第二车架2的下侧、其面向第一车架1的上侧13的第二引导构件14b。由 于这些引导件14a、 14b,按照位于第二水平面上的第二轨迹可移动地引导第二 车架2,且所述第二轨迹以及第一轨迹平行于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平面的平面延 伸。图2中的断开区域示出通过垂直于工件轴线Z的平面的剖视图,每对引导 件的两引导件到所述平面的距离相同。该截面示出可沿其第一轨迹调节第一车 架的驱动件的一部分。该驱动件具有由电动机控制的螺纹心轴15,该螺纹心轴 15具有平行于第一轨迹延伸的纵向轴线。螺纹心轴插入为此目的设置的第一车架1的区域16上的互补螺纹孔。由于固定的螺纹心轴的旋转驱动件相对于基 部区域8静止,具有螺纹孔的区域16沿其纵向轴线移动,这就沿其第一轨迹 调节车架1。还能够例如提供沿第一轨迹作用的线性电动机来代替螺纹心轴驱 动件。由于线性电动机的类似地形成的心轴驱动件,可沿引导件14a、 14b驱 动第二车架2。由于所述驱动件的适当控制,可相对于基部区域8调节第二车架2,并可 在垂直于工件轴线Z的平面内水平地以及竖直地调节机床床体4,可彼此关联或独立地设置水平和竖直调节路径。图1和2还示出基本上环形的刀具头18可设置在第二车架2的水平上侧 17上,其背向基部区域8,且可将内齿轮珩磨刀具19接纳在所述刀具头的内 部环空间内。刀具头18具有在图2中示意性地表示的旋转驱动件20以围绕延 伸穿过其中心的刀具轴线旋转珩磨轮19。此外,可通过垂直的、即竖直于第二 平面的轴线在第二车架2上倾斜调节刀具头18。可通过例如伺服驱动器控制该 倾斜调节。此外图l还示出可在引导件21、 21'上通过心轴驱动件或线性电动机沿第 三轨迹调节机床4上的第三车架3,引导件21、 21,类似于第一和第二车架的 引导件,第三轨迹平行于工件轴线Z延伸。同样可在机床床体4上平行于工件 轴线Z调节尾架7。为了加工夹在工件心轴6上的工件(即所要珩磨的齿轮坯件),沿刀具头 18的方向沿其第三轨迹调节第三车架3,从而使工件可与珩磨刀具19配合以 进行加工。此外,驱动尾架7抵靠工件,这是加工位置。由刀具和工件之间的 加工作用引起的加工力基本上竖直传递到第二车架并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动力 传递方向传递到消耗加工动力的机床床体4。由第二车架、第一车架和基部区 域8组成的动力传递链基本上像沿其纵向方向载有压力的竖直柱体那样使用。 因此,没有值得提及的、会损坏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刚度的弯曲力矩。由于第一平面的倾斜,第一车架沿第一轨迹的运动导致相对于动力传递方 向同时进行水平和垂直调节。可跟随所述调节运动沿垂直于动力传递方向的第 二轨迹独立地调节第二车架。由于通过第一平面的截面和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平 面的平面确定倾斜方向,所以第一车架相对于动力传递方向的垂直轨迹分量平 行于第二车架的第二轨迹延伸到第二轨迹与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平面的平面平 行对齐。这样,当其沿第一轨迹移动使得可相对于基部区域沿总共两个独立的纵向方向(即平行于和垂直于动力传递方向的方向)调节第二车架时,第二车 架沿其第二轨迹的调节运动可与垂直于动力传递方向的第一车架的调节结合,而没有可能在加工动力的作用下经受变形、具有垂直于动力传递方向的悬垂区 域的车架装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架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床的车架装置,所述车架装置具有按照第一平面内的第一轨迹在基部区域(8)上可移动地引导的第一车架(1),且在所述第一车架(1)上有按照第二平面内的第二轨迹可移动地引导的第二车架(2),而在特定的加工工艺中所述车架的移动将工件和刀具相对地朝向彼此移动,且将对应于加工动力的动力流沿穿过所述第一车架(1)到消耗加工动力的所述基部区域(8)的力输入方向引入到所述第二车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力输入方向;所述第一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平面倾斜且所述第一轨迹沿所述倾斜方向延伸;以及所述第一车架(1)、所述第二车架(2)和所述基部区域(8)内的动力流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力输入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谢弗林R波那曼J茂
申请(专利权)人:格里森工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