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灵专利>正文

凹模扭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781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模扭转机构,涉及一种模具部件,包括下模座,下模座上表面开有凹槽,转子凹模固定座通过链轮转动连接于凹槽内,转子凹模固定座上开有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转子落料凹模套接于阶梯通孔内壁上端,转子落料凹模采用硬质合金制成,凹槽底部开有与阶梯通孔连通的落料孔,落料孔内设置有顶件橡胶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使冲片在落料的同时旋转一个角度,实现自动扭转叠铆,提高了工作效率,非常具有实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凹模扭转机构
技术介绍
电动机、电器产品中,硅钢片叠装铁心是重要的部件之一,铁心重量占产品重量的25%-30%,铁心的质量对产品性能有直接的影响。铁心一般是由导磁率高、低损耗的硅钢片制成,为减少损耗,要求铁心沿轴向分割为薄片,厚度在0.35mm或0.5mm,因此一台铁心可由几十片多至几百片硅钢片组成。因此铁心冲片的加工批量很大。过去使用的铁心加工方法工序多,手工操作多,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叠装质量难以保证。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已采用在高速冲床上的级进模生产,趋向高速自动化生产。铁心的叠装已逐步由传统的加工方法向铁心的自动叠装过渡。铁心自动叠装级进模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开始在工业先进国家推广应用。自动叠装技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电动机、电器产品中,适用的冲裁速度可达140-350次/min,一次刃磨寿命达100万次以上,模具总寿命可高达一万亿次以上。自动叠装技术可用于电动机定、转子和山字形铁心等,叠合力可达75N-120N。在级进模上冲制电动机定、转子铁心,有时需要采取扭转的方式叠铆,即铁心上每一冲片要旋转一小角度再叠铆,要求转子冲片每两片间有一小的扭转角度,而现有的级进模没有扭转机构,不能实现自动扭转叠铆,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凹模扭转机构,结构简单,可以使冲片在落料的同时旋转一个角度,实现自动扭转叠铆,提高了工作效率,非常具有实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凹模扭转机构,包括下模座,下模座上表面开有凹槽,转子凹模固定座通过链轮转动连接于凹槽内,转子凹模固定座上开有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转子落料凹模套接于阶梯通孔内壁上端,转子落料凹模采用硬质合金制成,凹槽底部开有与阶梯通孔连通的落料孔,落料孔内设置有顶件橡胶垫。作为优选,转子凹模固定座上、下两端侧壁与凹槽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上、下定位圈,上、下定位圈侧壁与转子凹模固定座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滚针轴承,上定位圈底面与转子凹模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平面滚针轴承。作为优选,下模座和转子凹模固定座均采用Q235钢制成,转子凹模固定座下端面与凹槽底部之间设置有垫板,下模座下表面设置有下垫板,下垫板上开有与落料孔连通的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转子落料凹模安装在转子凹模固定座内,转子凹模固定座通过链轮转动连接于下模座的凹槽内,链轮可在转轴的带动下绕轴心旋转一角度,从而使冲片在落料的同时旋转一个角度,形成转子铁心扭转槽的工序,实现自动扭转叠铆,提高了工作效率。滚针轴承和平面滚针轴承保证了旋转精度,避免了转子落料凸模和转子落料凹模发生啃刃现象,非常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凹模扭转机构,包括下模座1,下模座I上表面开有凹槽,转子凹模固定座9通过链轮5转动连接于凹槽内,转子凹模固定座9上开有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转子落料凹模7套接于阶梯通孔内壁上端,转子落料凹模7采用硬质合金制成,凹槽底部开有与阶梯通孔连通的落料孔,方便冲片从下模座I中落下。落料孔内设置有顶件橡胶垫2。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转子凹模固定座9上、下两端侧壁与凹槽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上、下定位圈6、10,上、下定位圈6、10侧壁与转子凹模固定座9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滚针轴承4,上定位圈6底面与转子凹模固定座9之间设置有平面滚针轴承8。滚针轴承4和平面滚针轴承8可以为转子凹模固定座9的转动导向,保证了旋转精度,避免了转子落料凸模和转子落料凹模7发生啃刃现象。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下模座I和转子凹模固定座9均采用Q235钢制成,转子凹模固定座9下端面与凹槽底部之间设置有垫板3,下模座I下表面设置有下垫板11,下垫板11上开有与落料孔连通的通孔。在冲压过程中,活动的上模带动连杆,连杆带动转轴,转轴带动链轮5,使转子落料凹模7按轴心旋转一角度,使冲片在落料的同时旋转一个角度,形成转子铁心扭转槽的工序。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凹模扭转机构进行了详尽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本技术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可规定的构思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凹模扭转机构,包括下模座,其特征在于:下模座上表面开有凹槽,转子凹模固定座通过链轮转动连接于凹槽内,转子凹模固定座上开有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转子落料凹模套接于阶梯通孔内壁上端,转子落料凹模采用硬质合金制成,凹槽底部开有与阶梯通孔连通的落料孔,落料孔内设置有顶件橡胶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模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子凹模固定座上、下两端侧壁与凹槽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上、下定位圈,上、下定位圈侧壁与转子凹模固定座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滚针轴承,上定位圈底面与转子凹模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平面滚针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模扭转机构,其特征在于:下模座和转子凹模固定座均采用Q235钢制成,转子凹模固定座下端面与凹槽底部之间设置有垫板,下模座下表面设置有下垫板,下垫板上开有与落料孔连通的通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凹模扭转机构,涉及一种模具部件,包括下模座,下模座上表面开有凹槽,转子凹模固定座通过链轮转动连接于凹槽内,转子凹模固定座上开有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转子落料凹模套接于阶梯通孔内壁上端,转子落料凹模采用硬质合金制成,凹槽底部开有与阶梯通孔连通的落料孔,落料孔内设置有顶件橡胶垫。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使冲片在落料的同时旋转一个角度,实现自动扭转叠铆,提高了工作效率,非常具有实用性。文档编号B21D37/12GK202934038SQ20122053833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者程灵 申请人:程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凹模扭转机构,包括下模座,其特征在于:下模座上表面开有凹槽,转子凹模固定座通过链轮转动连接于凹槽内,转子凹模固定座上开有上大下小的阶梯通孔,转子落料凹模套接于阶梯通孔内壁上端,转子落料凹模采用硬质合金制成,凹槽底部开有与阶梯通孔连通的落料孔,落料孔内设置有顶件橡胶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灵
申请(专利权)人:程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