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支架及钣金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3261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5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支架和钣金连接结构,用于配合螺栓连接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第一钣金件具有第一开孔,连接支架包括支撑部、管状部和两个卡持部,管状部形成于所述支撑部的中部并向下延伸,管状部包括用于穿设所述螺栓的螺纹孔,两个卡持部为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部并向下延伸的片状板材,并相对设置于管状部的两侧,两个卡持部紧密卡接于第一开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使用传统的凸焊螺栓或螺母连接钣金件,保证钣金件顺利连接,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重量轻,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钣金件的具有螺纹的连接支架及钣金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及其零部件中,许多钣金件是通过螺母或者螺栓来进行相互连接的。具体来说,在需要连接的钣金件之一上焊接设置然后凸焊螺母或螺栓。然而,这种方式具有如下缺点:首先,螺母和螺栓则一般是由操作工人用手放置在钣金件之一的表面,然后再实施焊接。操作工人在用手放置螺母或螺栓时,极有可能因误操作而导致焊机启动,特别是在大批量生产时,操作人员产生疲劳而思想不集中导致上焊机的电极迅速往下运动,稍有不慎,就会压伤手指。因而这种焊接方式的安全性差,安全隐患高。其次,由于存在着安全隐患,操作人员在放置螺母或螺栓时,必定会格外小心谨慎,在加工过程中必然就会影响到生产效率。再者,部分钣金件因表面受空间和尺寸影响,无法使用固定式凸焊机,必须使用特定的凸焊机来焊接,造成成本高昂,钣金件焊接增加一道凸焊工序,并且需专门人员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支架及钣金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支架,用于配合螺栓连接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第一钣金件具有第一开孔,连接支架包括支撑部、管状部和两个卡持部,管状部形成于支撑部的中部并向下延伸,管状部包括用于穿设螺栓的螺纹孔,两个卡持部为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部并向下延伸的片状板材,并相对设置于管状部的两侧,两个卡持部紧密卡接于第一开孔中。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撑部包括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下支撑面贴合第一钣金件的上表面,第一钣金件的第一开孔为方孔,两个卡持部)的上部卡持于第一开孔内,两个卡持部的下部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螺栓的直径,两个卡持部的上部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开孔的两个对边之间的距离,当螺栓穿入螺纹孔之后,螺栓的螺栓杆撑开两个卡持部的下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卡持部的上部和下部之间还具有中连接部,两个中连接部相向倾斜设置,当螺栓穿入螺纹孔,两个下部发生弹性形变并带动两个中连接部和两个上部发生弹性形变。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连接支架为一体成型。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每一个上部的宽度等于第一开孔的另外两个对边之间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两个卡持部分别从支撑部向下弯折形成。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撑部和管状部一体成型,两个卡持部固定连接于支撑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连接支架的材质为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钣金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钣金件、第二钣金件、螺栓以及上述的连接支架,第二钣金件包括用于穿入螺栓的第二开孔,螺栓依次穿过第二开孔和连接支架的螺纹孔,并撑开两个卡持部的两个下部,以将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由于使用连接支架来连接两个的钣金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必须使用焊接的方式,保证钣金件之间顺利连接安装。第一钣金件表面开设开孔,把此连接支架卡入开孔中,从而达到凸焊螺母或螺栓的作用并且保证钣金件顺利连接安装。此种连接支架和钣金连接结构,在钣金结构空间受限和钣金尺寸过大受限的情况下保证钣金件顺利安装。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支架和钣金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重量轻,成本低,可应用于多重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钣金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连接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连接支架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沿图3中B-B线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钣金连接结构中螺栓全部装入连接支架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以几个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然而应当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下述实施例为限,实施例仅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钣金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钣金连接结构100包括第一钣金件10、连接支架20、第二钣金件30和螺栓40。其中第一钣金件10具有第一开孔11,连接支架20部分装设于第一钣金件10的第一开孔11中。第二钣金件30具有穿设螺栓40的第二开孔31。图1显示了钣金连接结构在螺栓40并未完全伸入连接支架20的状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连接支架2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支架20包括支撑部21、管状部22和两个卡持部23。连接支架20由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支撑部21具有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下支撑面贴合于第一钣金件10的上表面,以卡固连接支架20,避免连接支架20从第一钣金件10的第一开孔11处向下滑脱。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1为翼状的板体,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管状部22设置于支撑部21的中部,并由支撑部21所在的平面向下延伸一定长度形成。管状部22具有螺纹孔221,用于与螺栓40进行螺纹连接。两个卡持部23固定连接于支撑部21,并由支撑部21所在的平面向下延伸,并且两个卡持部23相对设置形成于管状部22的外部两侧。卡持部23的外表面紧密卡接于第一开孔11的内表面,以形成过盈配合,使连接支架20紧密卡接于第一开孔11中。其中卡持部23的长度大于管状部22的长度。图3是图2中连接支架20的俯视示意图。图4和图5分别为沿图3中A-A和B-B线的剖视示意图。结合图3至图5看出,连接支架20设置于第一钣金件10之后,支撑部21的下支撑面是平贴于第一钣金件10的上表面。此外卡持部23与管状部2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卡持部23包括上部231和下部233。如图3所示,第一钣金件10的第一开孔11为方孔,通过设置方孔的尺寸,使得方孔的两个对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卡持部23的上部231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得方孔的另外两个对边之间的距离等于卡持部23的上部231的宽度。如此使卡持部23能够恰好容置于第一开孔11中,并且两个上部231与第一开孔11的两边构成紧配合。在本实施例中上部231与第一开孔11的配合为过盈配合,通过上述配合,不仅能够防止连接支架20相对于第一开孔11的转动,更能够防止连接支架20在受力后的晃动。在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只要保证方孔的两个对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卡持部23的上部231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即可,方孔的另外两边之间的距离可以不与卡持部23的上部231的宽度相等。例如方孔另外两边的距离可以稍大于卡持部23的上部231的宽度,以使连接支架20更方便快捷地装入。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卡持部23的上部231和下部233之间还可以包括中连接部232,中连接部232为相向地倾斜向下延伸,两个卡持部23的下部233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上部231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且小于螺栓40的外径,当螺栓40完全旋入管状部22的螺纹孔221之后,螺栓40的螺栓杆42伸入两个下部233之间,并撑开两个下部233,以使两个下部233带动两个中连接部232和两个上部231发生弹性形变。具体说明如下。请参阅图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螺栓40全部装入连接支架20后的钣金连接结构100的示意图。在图6中,螺栓40从第二钣金件30的第二开孔31穿入后,螺栓头41压合于第二钣金件30,螺栓头41的下表面紧密贴合于第二钣金件30的上表面。螺栓杆42从螺纹孔221旋入,在通过两个卡持部23的下部233时,由于螺栓杆42的直径大于两个下部233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会导致下部233发生弹性形变。下部233的弹性形变带动中连接部232和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支架(20),用于配合螺栓(40)连接第一钣金件(10)和第二钣金件(30),所述第一钣金件(10)具有第一开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20)包括支撑部(21)、管状部(22)和两个卡持部(23),所述管状部(22)形成于所述支撑部(21)的中部并向下延伸,所述管状部(22)包括用于穿设所述螺栓(40)的螺纹孔(221),所述两个卡持部(23)为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1)并向下延伸的片状板材,并相对设置于所述管状部(22)的两侧,所述两个卡持部(23)紧密卡接于所述第一开孔(11)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孙正军孙健强张志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