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水阀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6555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29
一种进、出水阀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提供柱塞泵浦进出水阀门简便拆换维修组装用的进、出水阀门组的结构设计,主要将活门本体设成凸字状的结构,周围设留进水管,其阶梯状凹落环面刚好与泵浦进水室相连通,而本体另一端以预设凹环槽,供组装一贯穿环管状的锁合座,座体中空形成贮水室内置阀片及弹性件,供出水时适当封闭进水管口,而本体的外侧凸端则依中央出水孔的端部,设留一个内置的阀片以弹性推顶定位,使进、出阀门的结构做同体预置组装,达到方便与泵浦本体做简便的组装及阀门坏损时的便利拆换组装使用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进、出水阀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柱塞泵浦的进、出水简化组装改良。
技术介绍
一般柱塞泵浦的进、出水阀门设计,通常以单一塞杆便设装有独立的进、出水阀门组设计,以内装塞杆的往复作动,达到增压的往复操作,整个压放操作主要提供高压出水操作,所以塞杆往复操作,对于进、出水的控制,其实是极重要的。传统的泵浦进、出水结构设计,大致设如图4和图5所示,柱塞式泵浦的结构本体30在输出端,设装一连接进水管的压缸后座31,座体的外端则接装出水座32,座体上分设有进水阀门组和出水的阀门组,分别以进水阀片33及出水阀片34做启闭控制,配合弹性件35的推顶,达到自动复位的连续往复控制,而传统进、出水阀门组的结构组装,通常集中分置于出水座32中央所设贮水室36的上、下或环列的不同角度位置处,呈相同数量的相对称设计,也就是在实际进水量的控制上,为求使进水的迅速,通常需将进水孔道做较大环径状设计,以达到实际进水补充的迅速,且需将进、出水阀片33、34呈类似等距的安装,供配合塞杆37往复冲压操作时,可收到进、出水操控确实的同步连动控制,即当塞杆37伸出压挤操作时,贮水室36内的水流向出水阀片34 —侧做挤出施压,使阀片34开启,达到出水操作,同时间令挤出水流压力,同步关闭进水阀片33,形成进水中断,待塞杆37回复行程时,因为挤出压力解除,进水阀片33将因为进水压力及塞杆37回复抽吸的真空辅助,自然开启做进水的操作,使水流流入到贮水室36内,供再一次的挤压出水操作,而此一进、出水阀片33、34分别独立组装,不仅组装配件多且分别组装于不同角度位置,形成实际组装上的不便,且容易造成实际进、出水流量不稳定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组装的进、出水阀门结构。相应地,本技术一种进、出水阀门结构,泵浦的进、出水用阀门本体、组装配件、及柱塞式塞杆,阀门本体设成阶梯状轴杆结构,并且在较粗的部分设有进水孔道及中央的出水孔,一个进水阀片封闭进水孔道出口,进水阀片中央设有与出水孔相通的阀孔,进水阀片外端由弹性件推顶,并用一个环盖来覆盖;环盖中空内部形成一贮水室状,同步固定进水阀片及弹性件与阀门本体做同体组装,而环盖中央设留塞杆穿置的中孔,供塞杆往复操作,达到泵浦进、出水阀片的启闭连动操作;阀门本体较细的一端,内部形成中空管形的出水室,并且由出水阀片封闭,该出水阀片由弹性件推顶,出水室的管形内缘还设有出水套来定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门本体进水阀片外侧组装的环盖以紧配合或直接锁接组装结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门本体较细的一端内部出水室组装的出水套,以紧配合或直接锁固组装。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进、出水阀门组集设于同一本体的两端,使进、出水阀门方便预制组装,从而达到便利实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进、出水阀门结构组装分解参考图;图2是本技术进、出水阀门结构组装平面参考图;图3是本技术进、出水阀门结构使用平面参考图;图4是现有技术塞杆回复进水操作结构示意参考图;图5是现有技术塞杆挤压出水操作结构示意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配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进、出水阀门结构以阀门本体10为组装的主体,将本体10的形状设成阶梯状的凸字轴杆形状设计,较粗环径设留环列的进水孔道11及中央的出水孔12,其粗环径的端面外侧设以一阀片13封闭进水孔道11出口端,而中央设留与出水孔12相通的阀孔131,供由进水端的阀片13外端以弹性件14做推顶,而阀片13的外侧,以一长的环盖15锁固或以预设相对插卡合槽凹做简便紧配压入式的插固组装,使其中空内部形成一贮水室状,并可同步固定阀片13及弹性件14与本体10做同体的组装,而在环盖15中央设留供塞杆20穿置的中孔151,通过塞杆20的往复操作,达到泵浦进水端的阀片13启闭连动操作;又在阀门本体10末端较细径的部份,其内部形成中空管形的出水室状,供于出水孔12出口端,用一阀片16做出水端的封闭组装,并用一弹性件141做推顶组立,配合管口内缘,以预设成U形状的出水套17直接插组前述的阀片16及弹性件141等构件组装,再置入到阀门本体10出水端的管孔形内,其可以内凹环缘做简便插卡合或直接以锁接组装,也可以通过紧配合的压入固定组装,出水套17设有环列多个出水口状的出水阀面,形成出水阀门的结构组装,整个进、出水的活门控制结构,可完整的组装于同一阀门本体10上做组装,达到拆换组装便利简易的实用目的。本技术的阀门本体10设成阶梯状的结构设计,主要透过中段较细径的颈部,恰位于与泵浦的进水室21内,使本体10周围环列的进水孔道11得以经由泵浦内置塞杆20的往复操作,于塞杆20吸入位移时,同步将进水阀片13开启,使水流由进水室21经进水孔道11流入到环盖15中空内部的贮水室中,当塞杆20做挤出移位时,则挤出的水压同步将进水端阀片13贴压于本体10的进水端面,使进水孔道11端面出口封闭,暂停进水操作,而被挤压的水流将由中央的出水孔12向出水一侧做压挤出,同步挤开出水端的阀片16,做为出水的操作,而整个进、出水的操控,完全依赖塞杆20的往复做循环变换。本技术将进、出水的活门结构,透过进水端阀片13与出水端阀片16可同体组装于一阀门本体10的两侧,配合环盖15及另一端的出水套17的共同定位组装,结合成连体式的结构,不仅使整个阀门组装结构,得以独立预制成型,更方便于实际修护或保养拆换组装时,可依阀门本体10—并拆卸后,再依所需换装或修护的构件做简便的拆解组装,其可使整个构件的拆换或组装,达到更简便容易的实施,更且不会有构件太多拆卸遗失或不方便组装的操作缺失。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出水阀门结构,包括:泵浦的进、出水用阀门本体、组装配件、及柱塞式塞杆,其特征在于:阀门本体设成阶梯状轴杆结构,并且在较粗的部分设有进水孔道及中央的出水孔,一个进水阀片封闭进水孔道出口,进水阀片中央设有与出水孔相通的阀孔,进水阀片外端由弹性件推顶,并用一个环盖来覆盖;环盖中空内部形成一贮水室状,同步固定进水阀片及弹性件与阀门本体做同体组装,而环盖中央设留塞杆穿置的中孔,供塞杆往复操作,达到泵浦进、出水阀片的启闭连动操作;阀门本体较细的一端,内部形成中空管形的出水室,并且由出水阀片封闭,该出水阀片由弹性件推顶,出水室的管形内缘还设有出水套来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出水阀门结构,包括:泵浦的进、出水用阀门本体、组装配件、及柱塞式塞杆,其特征在于:阀门本体设成阶梯状轴杆结构,并且在较粗的部分设有进水孔道及中央的出水孔,一个进水阀片封闭进水孔道出口,进水阀片中央设有与出水孔相通的阀孔,进水阀片外端由弹性件推顶,并用一个环盖来覆盖;环盖中空内部形成一贮水室状,同步固定进水阀片及弹性件与阀门本体做同体组装,而环盖中央设留塞杆穿置的中孔,供塞杆往复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宝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诚帆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