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射混凝土的喷射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6345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射混凝土的喷射喷嘴,包括内部中空的喷射喷嘴,所述喷射喷嘴由喷嘴体以及设置在喷嘴体内部的螺旋装置构成,所述螺旋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喷嘴体的两端面连接,喷嘴体分为直筒结构以及与直筒结构连接的锥体筒结构,直筒结构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直筒结构内部相通的孔组,锥体筒结构在远离直筒结构的一端直径大于靠近直筒结构一端的直径。该喷嘴能实现凝外加剂与喷射混凝土的充分均匀混合,同时降低拌合物在喷嘴出口处的速度,增大了喷射面积,保证了混凝土硬化快速,均匀,减少回弹量,提高了支护面的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射混凝土的喷射喷嘴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嘴,尤其涉及一种喷射混凝土的喷射喷嘴,属于工程支护领域。
技术介绍
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动力,将按一定配比的拌和料,通过喷嘴喷射到受喷面上,迅速凝结硬化而成的一种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通过喷嘴时需要添加外加剂,外加剂的作用是减少水的用量及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减少回弹损失,防止喷射混凝土因重力引起脱落,为了提高喷射混凝土在潮湿或含水岩层中使用的适应性能,应适当加大一次喷射厚度和缩短喷射层间的间隔时间。影响回弹的主要因素除了拌合物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外,还与喷射混凝土与外加剂拌合均匀性及喷嘴喷射时出口处的速度有关。目前使用的喷嘴一是拌合的不十分充分均匀,二是出口速度过快过分集中。因此会产生喷射混凝土回弹量大,硬化速度不均衡,进而影响喷射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不利于支护工程质量的控制。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目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喷射混凝土喷射喷嘴,该喷嘴能实现凝外加剂与喷射混凝土的充分均匀混合,同时降低拌合物在喷嘴出口处的速度,增大了喷射面积,保证了混凝土硬化快速,均匀,减少回弹量,提高了支护面的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喷射混凝土的喷射喷嘴,包括内部中空的喷嘴,所述喷嘴由喷嘴体以及设置在喷嘴体内部的螺旋结构构成,所述螺旋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喷嘴体的两端面连接,喷嘴体分为直筒结构以及与直筒结构连接的锥体筒结构,直筒结构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直筒结构内部相通的孔组,锥体筒结构在远离直筒结构的一端直径大于靠近直筒结构一端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结构为三条相同结构的螺旋装置,且螺旋装置的横截面为梯形,螺旋装置凸出设置在喷嘴体的内壁上,且分布在喷嘴内壁的全长度方向。螺旋装置的具体数量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定,常规设计为三根螺旋装置。进一步地,所述锥体筒结构靠近直筒结构的一端尺寸和直筒结构的尺寸相同且光滑连接。锥体筒结构的锥度根据实际使用设计。进一步地,所述孔组为若干个设置在直筒结构上的呈环形布置的通孔,且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相同。通孔的数量由现场使用进行设计。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喷嘴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且通孔的中心线偏向直筒结构一侧。夹角的角度根据实际喷射的参数进行设计,满足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喷嘴能实现凝外加剂与喷射混凝土的充分均匀混合,同时降低拌合物在喷嘴出口处的速度,增大了喷射面积,保证了混凝土硬化快速,均匀,减少回弹量,提高了支护面的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喷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螺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螺旋装置的截面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一喷嘴;2—锥体筒结构;3—螺旋装置;4一直筒结构;5—孔组;6—喷嘴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喷射混凝土的喷射喷嘴,包括内部中空的喷嘴1,所述喷嘴I由喷嘴体6以及设置在喷嘴体6内部的螺旋结构构成,所述螺旋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喷嘴体6的两端面连接,喷嘴体6分为直筒结构4以及与直筒结构4连接的锥体筒结构2,直筒结构4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直筒结构4内部相通的孔组5,锥体筒结构2在远离直筒结构4的一端直径大于靠近直筒结构4 一端的直径。喷嘴体6前半部分为直筒式,后半部分为呈喇叭状的锥形。如图3、图4所示,所述螺旋结构为三条相同结构的螺旋装置3,且螺旋装置3的横截面为梯形,螺旋装置3凸出设置在喷嘴体6的内壁上,且分布在喷嘴内壁的全长度方向。螺旋装置3可以是直接通过车削的方式在喷嘴体6的内壁加工而成,也可以是采用组合的螺旋装置3安装在喷嘴体6的内壁上,螺旋装置3只要是凸出设置在喷嘴体6的内壁上即可。螺旋结构中的螺旋装置3沿着内壁弯曲,三条之间互相呈平行排列。所述锥体筒结构2靠近直筒结构4的一端尺寸和直筒结构4的尺寸相同且光滑连接。锥体筒结构2的内壁与外壁和直筒结构4的内壁与外壁对应相光滑连接,在进行喷射混凝土时阻力更小。如图2所示,所述孔组5为若干个设置在直筒结构4上的呈环形布置的通孔,且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喷嘴体6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且通孔4的中心线偏向直筒结构4 一侧。通孔与喷嘴体6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使得混凝土的进入更加方便,对喷嘴体6的内壁冲击力更小,通孔斜着朝向锥体筒结构2。在图1中,以α标示出夹角,α的角度小于90°。工作原理是为:当搅拌好的喷射混凝土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从喷射管进入喷嘴,外加剂通过喷嘴体上的一组均匀分布的通孔进入喷嘴,在喷嘴的全断面内,由于设置了一组螺旋装置,使得喷射混凝土在喷嘴内呈多次的旋转,从而实现喷射混凝土与外加剂充分均匀的混合,这样能保证混凝土快速均匀的硬化,由于喷嘴设置成锥体状,其横截面逐渐增大,因此混合物在喷嘴内速度逐渐降低,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流速,延长混合时间,喷射到喷射面时反弹力降低,降低了混凝土的回弹量;一方面由于出口呈喇叭状,喷射面积增大,平均喷射厚度降低,附着力增强,这样也会降低回弹。这样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采取上述方式,就能较好地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射混凝土的喷射喷嘴,包括内部中空的喷嘴(1),所述喷嘴(1)由喷嘴体(6)以及设置在喷嘴体(6)内部的螺旋结构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喷嘴体(6)的两端面连接,喷嘴体(6)分为直筒结构(4)以及与直筒结构(4)连接的锥体筒结构(2),直筒结构(4)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直筒结构(4)内部相通的孔组(5),锥体筒结构(2)在远离直筒结构(4)的一端直径大于靠近直筒结构(4)一端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射混凝土的喷射喷嘴,包括内部中空的喷嘴(1),所述喷嘴(I)由喷嘴体(6)以及设置在喷嘴体(6)内部的螺旋结构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喷嘴体(6)的两端面连接,喷嘴体(6)分为直筒结构(4)以及与直筒结构(4)连接的锥体筒结构(2),直筒结构(4)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直筒结构(4)内部相通的孔组(5),锥体筒结构(2)在远离直筒结构(4)的一端直径大于靠近直筒结构(4) 一端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射混凝土的喷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结构为三条相同结构的螺旋装置(3),且螺旋装置(3)的横截面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朝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岩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