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既有地下室结构的无工作井盾构接收构造。
技术介绍
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盾构法因其对地面交通管线无影响、施工安全低噪成为建设地铁区间隧道、过街地道的首选工法。然而根据现有工艺的需要,必须通过设置工作井来满足盾构机的接收和吊装,最终实现相邻地下空间或地铁车站的连通。采用盾构法施工时,首先要在隧道的始端和终端开挖基坑或建造竖井,用作盾构及其设备拼装或拆卸的始发井和接收井。故采用常规的盾构法,在既有地下室结构外侧仍需要重新施作盾构接收井。这种方法一方面盾构工作井额外的增加工程造价,另一方面盾构井明挖施工影响地面交通、管线,应用区域受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既有地下室结构的无工作井盾构接收构造,利用既有地下室结构进行盾构接收施工,无需额外的盾构工作井,降低了工程造价及工程对地面交通、管线等的影响,有效解决了施工中的一系列问题,且经济可行,在地铁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既有地下室结构的无工作井盾构接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既有地下室结构的无工作井盾构接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围护桩的地下室结构、预埋有钢环的接头圈梁及盾壳;所述接头圈梁设置在所述地下室结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围护桩之间;所述盾壳插设在所述钢环内部,与地下室结构内部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地下室结构的无工作井盾构接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围护桩的地下室结构、预埋有钢环的接头圈梁及盾壳;所述接头圈梁设置在所述地下室结构的外侧壁与所述围护桩之间;所述盾壳插设在所述钢环内部,与地下室结构内部导通。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地下室结构的无工作井盾构接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盾壳、接头圈梁及地下室结构三者之间设置有一体构造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层。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地下室结构的无工作井盾构接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结构外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杰,齐明山,陈加核,徐正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