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茧层渗透效果好、茧腔吸水充分的蚕茧真空渗透吸水装置,通过设置缸体、真空泵、吸水箱、汽水分离器、真空传感器、抽气阀、进水阀、手动抽气阀、进气阀、上进气调节阀、下进气控制阀、排水阀等,实现蚕茧均匀渗透,该装置结构简单、茧层渗透效果好、茧腔吸水充分,能够采用瞬时快速复压方式来加大渗透压力差,保证茧层胶结严重部位能够渗透,同时又不会出现因为瞬时快速复压引起的渗透前后水面快速下降而出现茧层部分位置吸不到水的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蚕茧的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蚕茧渗透装置。
技术介绍
所谓真空渗透是指对整个系统抽真空,当达到规定的真空度后或者在抽真空的过程中同时充入一定液体,并保证在两侧形成一个恒定的可调压差,这样液体会在压差梯度的作用下,由高压侧向低压侧渗透。对于蚕茧的真空渗透处理方法属于压力渗透方法,当茧层外的压力大于茧腔的压力时,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茧层流入茧腔,使茧腔内外的压力差减小而趋于平衡,因为经渗透后的蚕茧需要进行煮茧,所以,渗透均匀是煮茧效果的关键,由于蚕茧的茧层组织并非完全均匀,在水流经茧层时存在一定的阻力,特别是在蚕丝纠结的部位,阻力更大,加之蚕丝本身具有的不易被水润湿的特质和为防止丝胶溶解而要求水温不能过高的因素,使茧层的均匀渗透较为困难,特别是一些蚕丝胶结严重的部位很难渗透,需要在渗透的时候加大渗透压力差,也就是在进水后采用上端瞬时快速复压的方式,但瞬时快速复压也存在问题,就是蚕茧基本上是静止在水中,快速复压时,茧层吸水,水面会快速下降,如果对于茧层吸水前后的水位差计算不精准的话,会出现部分蚕茧上部露出水面而吸不到水而加大处理难度甚至蚕茧报废。专利号为:201120245030.0,名称为:“蚕茧真空渗透吸水装置”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蚕茧真空渗透吸水装置,包括一密封容器,容器上部设有加茧盖,加茧盖与容器形成可开闭连接的加茧口,容器底部设有出茧盖,出茧盖与容器形成可开闭连接的出茧口,所述容器内设有压茧板,所述压茧板将容器分成位于压茧板上方的真空腔和位于压茧板下方的渗透腔,所述真空腔侧壁上设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连接抽真空设备,所述渗透腔侧壁上设有水管,所述水管连接水箱,该技术可以使得茧腔内吸水充分,在煮茧完成后丝胶溶解少以及缫丝时故障少,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其公开的仅仅是渗透装置的常规结构,对于关系到渗透效果好坏的复压方式及相应结构设置并未提及,仍然无法很好的解决加大渗透压力差、`快速复压与茧层吸不到水之间的关系。因此寻找一种既能采用瞬时快速复压方式来加大渗透压力差,保证茧层胶结严重部位能够渗透,同时又不会出现因为瞬时快速复压引起的渗透前后水面快速下降而出现茧层部分位置吸不到水现象的蚕茧真空渗透吸水装置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蚕茧真空渗透吸水装置存在的茧层渗透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茧层渗透效果好、茧腔吸水充分的蚕茧真空渗透吸水>J-U ρ α装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蚕茧真空渗透吸水装置,包括缸体1、真空泵2、吸水箱3、汽水分离器4、真空传感器5、抽气阀6、进水阀7、手动抽气阀8、进气阀9、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排水阀12 ;所述缸体I为中空的圆柱体,包括上盖13、下盖14和设置在缸体I内中上部的压茧板17,压茧板17上开设有加茧口 19,加茧口 19上设有隔网18,压茧板17将缸体I内部分割成上部的真空腔15和下部的渗透腔16,真空腔15安装有抽气管和上进气管,渗透腔16安装有下进气管和进水管;所述真空泵2与汽水分离器4之间安装有抽气阀6,汽水分离器4下部安装排水阀12,用于排放分离出的水分,汽水分离器4上部与真空腔15之间安装有手动抽气阀8,该阀处于常开状态,用于控制手动抽真空;所述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相互连通,汇合后共同连接到进气阀9上,复压时可通过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调节真空腔15和渗透腔16的进气量;所述进水阀7安装在渗透腔16下部,并连通到吸水箱3中;真空传感器5连接在真空腔15的抽气管口处,用于检测真空腔15内的真空度。可在上盖13和下盖14 口处设置位置传感器,确保关闭后系统才开始工作,提高安全性。可在缸体I内部设置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高低,为进水量提供参考信号,保证足够的水位是蚕茧吸水均匀。可在渗透腔16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并提供信号反馈给吸水箱3,调整冷热水的进入比例,维持渗透水在合适温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茧层渗透效果好、茧腔吸水充分,能够采用瞬时快速复压方式来加大渗透压力差,保证茧层胶结严重部位能够渗透,同时又不会出现因为瞬时快速复压引起的渗透前后水面快速下降而出现茧层部分位置吸不到水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蚕茧真空渗透吸水装置存在的茧层渗透不均匀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蚕茧真空渗透吸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蚕茧真空渗透吸水装置缸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体、2-真空泵、3-吸水箱、4-汽水分离器、5-真空传感器、6-抽气阀、7-进水阀、8-手动抽气阀、9-进气阀、10-上进气调节阀、11-下进气控制阀、12-排水阀、13-上盖、14-下盖15-真空腔、16-渗透腔、17-压茧板、18-隔网、19-加茧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其使用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蚕苗真空渗透吸水装置,包括缸体1、真空泵2、吸水箱3、汽水分离器4、真空传感器5、抽气阀6、进水阀7、手动抽气阀8、进气阀9、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排水阀12 ;所述缸体I为中空的圆柱体,包括上盖13、下盖14和设置在缸体I内中上部的压茧板17,压茧板17上开设有加茧口 19,加茧口 19上设有隔网18,压茧板17将缸体I内部分割成上部的真空腔15和下部的渗透腔16,真空腔15安装有抽气管和上进气管,渗透腔16安装有下进气管和进水管;所述真空泵2与汽水分离器4之间安装有抽气阀6,汽水分离器4下部安装排水阀12,用于排放分离出的水分,汽水分离器4上部与真空腔15之间安装有手动抽气阀8,该阀处于常开状态,用于控制手动抽真空;所述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相互连通,二者汇合后共同连接到进气阀9上,复压时可通过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调节真空腔15和渗透腔16的进气量;所述进水阀7安装在渗透腔16下部,并连通到吸水箱3中;真空传感器5连接在真空腔15的抽气管口处,用于检测真空腔15内的真空度。工作时,往渗透腔16中加入合适量的蚕茧,关闭上盖13和下盖14,打开抽气阀6,真空泵2开始抽真空,渗透腔16中渗透水的水位随着真空腔15真空度的提高而上升,最终透过压茧板17,蚕茧始终留在渗透腔16中,茧腔中的空气被抽走,水逐渐进入茧层和茧腔,之后抽气阀6关闭,进气阀9打开进行瞬时快速复压,分别调整上进气调节阀10和下进气控制阀11,真空腔15恢复到常压状态,茧腔中是部分真空状态,在较大的渗透压力差作用下,渗透水全部充满茧层和茧腔,水的充满程度可达97%以上,通过下进气控制阀11的调节,可使蚕茧能够在水中上下翻滚,避免了上层的蚕茧由于吸水不足而渗透不均匀。实施例2如图1、2所示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蚕苗真空渗透吸水装置,包括缸体1、真空泵2、吸水箱3、汽水分离器4、真空传感器5、抽气阀6、进水阀7、手动抽气阀8、进气阀9、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排水阀12 ;所述缸体I为中空的圆柱体,包括上盖13、下盖14和设置在缸体I内中上部的压茧板17,压茧板17上开设有加茧口 19,加茧口 19上设有隔网18,压茧板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蚕茧真空渗透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真空泵(2)、吸水箱(3)、汽水分离器(4)、真空传感器(5)、抽气阀(6)、进水阀(7)、手动抽气阀(8)、进气阀(9)、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排水阀(12);所述缸体(1)为中空的圆柱体,包括上盖(13)、下盖(14)和设置在缸体(1)内中上部的压茧板(17),压茧板(17)上开设有加茧口(19),加茧口(19)上设有隔网(18),压茧板(17)将缸体(1)内部分割成上部的真空腔(15)和下部的渗透腔(16),真空腔(15)安装有抽气管和上进气管,渗透腔(16)安装有下进气管和进水管;所述真空泵(2)与汽水分离器(4)之间安装有抽气阀(6),汽水分离器(4)下部安装排水阀(12),用于排放分离出的水分,汽水分离器(4)上部与真空腔(15)之间安装有手动抽气阀(8),该阀处于常开状态,用于控制手动抽真空;所述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相互连通,汇合后共同连接到进气阀(9)上,复压时可通过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调节真空腔(15)和渗透腔(16)的进气量;所述进水阀(7)安装在渗透腔(16)下部,并连通到吸水箱(3)中;真空传感器(5)连接在真空腔(15)的抽气管口处,用于检测真空腔(15)内的真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种蚕茧真空渗透吸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I)、真空泵(2)、吸水箱(3)、汽水分离器(4)、真空传感器(5)、抽气阀(6)、进水阀(7)、手动抽气阀(8)、进气阀(9)、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排水阀(12);所述缸体(I)为中空的圆柱体,包括上盖(13)、下盖(14)和设置在缸体(I)内中上部的压茧板(17),压茧板(17)上开设有加茧口(19),加茧口( 19)上设有隔网(18),压茧板(17)将缸体(I)内部分割成上部的真空腔(15)和下部的渗透腔(16),真空腔(15)安装有抽气管和上进气管,渗透腔(16)安装有下进气管和进水管;所述真空泵(2)与汽水分离器(4)之间安装有抽气阀(6),汽水分离器(4)下部安装排水阀(12),用于排放分离出的水分,汽水分离器(4)上部与真空腔(15)之间安装有手动抽气阀(8),该阀处于常开状态,用于控制手动抽真空;所述上进气调节阀(10)、下进气控制阀(11)相互连通,汇合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沾益县中兴茧丝绸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