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炉炉体风冷控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512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提纯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炉炉体风冷控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其反应炉壳内部设置反应炉体;在反应炉壳内反应炉体正下方设置圆盘形总风管,在圆盘形总风管上表面沿其圆周外沿均匀设置多个上端封闭的分风管;多个分风管围绕在反应炉体周围,其面对反应炉体的管壁上从上至下沿其管轴线由大到小设置多个出风口;圆盘形总风管通过送风管与变频风机相连;反应炉壳通过出风管与热交换器相连;热交换器上部设置出水口,下部设置进水口;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与变频风机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充分有效地使到达碘化反应炉各部分的风量、风压基本一致,达到均匀降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材料廉价、控温效果好且易于更换制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金属提纯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反应炉炉体风冷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碘化提纯原理是在真空密闭容器中,碘蒸汽在较低温度下与被提纯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挥发性碘化物,这些碘化物在较高温度的母丝上离解成金属和碘蒸汽,金属沉积在炽热母丝上,使母丝长大,而碘蒸汽返回原料区继续与原料金属反应,过程反复进行。实现过程的关键是在反应设备中控制两个不同的温度条件,即丝温和料温。其中,丝温是由直接在母丝上施加电压而获得的,通过调节电极电压来控制。料温是被提纯金属与碘作用生成碘化物的温度。在合适的温度下,生成易挥发的金属四碘化物,而当温度升高后易于生成较不易挥发的低价碘化物(MeI3, MeI2),而使金属沉积速度下降。因此,为保证碘化提纯反应的高效进行,必须将料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原料与碘生成易挥发的四碘化物。然而,随着炉体内部碘化反应的进行,母丝功率逐渐变大,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有效的排出,造成料温(炉体温度)不断升高,且各处温度不一,严重影响碘化提纯效率。通常碘化反应的降温采用底部吹风的方法,在吹风过程中,由于各处风压不同,冷风很难到达炉体中部和上部,造成炉体底部降温过快,而炉体中部和上部温度无法得到有效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碘化提纯过程中反应炉温度无法得到有效的均匀控制,而造成提纯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反应炉炉体风冷控温装置。一种反应炉炉体风冷控温装置,在其反应炉壳内部设置反应炉体;在反应炉壳内反应炉体正下方设置圆盘形总风管,在圆盘形总风管上表面沿其圆周外沿均匀设置多个上端封闭的分风管;所述多个分风管围绕在反应炉体周围,其面对反应炉体的管壁上从上至下沿其管轴线由大到小设置多个出风口 ;所述圆盘形总风管通过送风管与变频风机相连;所述反应炉壳通过出风管与热交换器相连;所述热交换器上部设置出水口,下部设置进水口 ;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管路与变频风机相连。所述多个分风管的数量为不少于16个。所述多个出风口的数量为不少于10个。所述出风口的最大孔径不大于分风管的管径。所述出风口的最小孔径不小于5 mm。该装置各结构部分的材质为普通碳钢材料或不锈钢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充分有效地使到达碘化反应炉各部分的风量、风压基本一致,从而达到均匀降温的目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材料廉价、控温效果好、易于更换制作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风管部分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风管部分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分风管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_送风管;2_总风管;3_分风管;4_出风口 ;5_出风管;6_反应炉壳;7-反应炉体;8_热交换器;9_变频风机;10_出水口; 11-进水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炉炉体风冷控温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反应炉炉体风冷控温装置,在其反应炉壳6内部设置反应炉体7 ;在反应炉壳6内反应炉体7正下方设置圆盘形总风管2,在圆盘形总风管2上表面沿其圆周外沿均匀设置多个上端封闭的分风管3 ;所述多个分风管3围绕在反应炉体7周围,其面对反应炉体7的管壁上从上至下沿其管轴线由大到小设置多个出风口 4 ;所述圆盘形总风管2通过送风管I与变频风机9相连;所述反应炉壳6通过出风管5与热交换器8相连;所述热交换器8上部设置出水口 10,下部设置进水口 11 ;所述热交换器8通过管路与变频风机9相连。所述多个分风管3的数量为不少于16个。所述多个出风口 4的数量为不少于10个。所述出风口 4的最大孔径不大于分风管3的管径。所述出风口 4的最小孔径不小于5 mm。该装置各结构部分的材质为普通碳钢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可变频风机通过送风管I将冷风送入圆盘形总风管2中,由圆盘形总风管2将风分入各个分风管3,最终由出风口 4送达炉壁,产生的热风经出风管5返回热交换器中重新生成冷风,并由可变频风机再次送出。其中,分风管3上端封闭,下端与圆盘形总风管2连通,均布在圆盘形总风管2上端靠近外沿处。分风管3上沿轴线设计有若干大小不一的出风口 4,由于在实际送风过程中,分风管3下端风压较大,越往上风压越小,因此靠近下端的出风口 4设计为孔径较小,越靠近分风管3上端出风口 4孔径越大。当炉体温度超出一定范围时,利用可变频风机送风,能有效地实现反应炉自上而下各部分温度的均匀降低,从而达到反应炉炉体温度的均匀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炉炉体风冷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反应炉壳(6)内部设置反应炉体(7);在反应炉壳(6)内反应炉体(7)正下方设置圆盘形总风管(2),在圆盘形总风管(2)上表面沿其圆周外沿均匀设置多个上端封闭的分风管(3);所述多个分风管(3)围绕在反应炉体(7)周围,其面对反应炉体(7)的管壁上从上至下沿其管轴线由大到小设置多个出风口(4);所述圆盘形总风管(2)通过送风管(1)与变频风机(9)相连;所述反应炉壳(6)通过出风管(5)与热交换器(8)相连;所述热交换器(8)上部设置出水口(10),下部设置进水口(11);所述热交换器(8)通过管路与变频风机(9)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炉炉体风冷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反应炉壳(6)内部设置反应炉体(7);在反应炉壳(6)内反应炉体(7)正下方设置圆盘形总风管(2),在圆盘形总风管(2)上表面沿其圆周外沿均匀设置多个上端封闭的分风管(3);所述多个分风管(3)围绕在反应炉体(7)周围,其面对反应炉体(7)的管壁上从上至下沿其管轴线由大到小设置多个出风口(4);所述圆盘形总风管(2)通过送风管(I)与变频风机(9)相连;所述反应炉壳(6)通过出风管(5)与热交换器(8)相连;所述热交换器(8)上部设置出水口(10),下部设置进水口(11);所述热交换器(8)通过管路与变频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延西胡志方田丽森江洪林王力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