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雨刮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9367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雨刮器系统,包括衬套座,其限定出轴向延伸的轴孔,用于将支撑着雨刮器系统的雨刮臂的支撑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轴孔内;固定元件,其被固定到所述车辆的车体;其中,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衬套座被配置成通过可解锁的锁合结构可拆卸地接合在一起,正常使用状态下,所述锁合结构锁合并且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衬套座因此而接合在一起,当超过预定阈值的轴向载荷或载荷的轴向分量施加到所述支撑轴上时,所述锁合结构解锁并且所述固定元件和所述衬套座因此而脱离接合,以允许所述支撑轴朝向车体移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雨刮器系统,其包括固定元件和衬套座,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衬套座被配置成可拆卸地接合。
技术介绍
随着各国对行人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关对行人撞击保护的规定也越来越多越来严格。例如,在行人被车辆撞击时,尤其是行人的头部撞击到车辆的雨刮器系统上将是非常严重的,这将使行人的头部受伤。用于车辆的雨刮器系统通常包括设置于一侧或者设置于司机侧和副驾侧之间的马达总成;与马达总成连接的连杆组件;和雨刮臂组件,雨刮臂组件包括用于在挡风玻璃上做往复式摆动的雨刮片。特别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支撑轴和支撑轴安装其内的衬套座,衬套座被固定地安装到车体上。传统地,衬套座可通过两个(图3a)或三个(图3b)紧固件例如螺钉安装到车体,或者通过本体部(图3c)固定到车体。衬套座的本体部通常形成为圆柱形,其被形成于轴孔,支撑轴被安装于所述轴孔内并且能够在其内转动。一方面,要求衬套座刚性足够好,以保证在所有环境中雨刮臂具有相同的摆角,例如挡风玻璃干燥的情况下具有摆动速度VI,在挡风玻璃湿润的情况下具有摆动速度V2。支撑轴、马达总成的电机的位置,以及衬套座到车体上的固定位置必须保持稳定不变,即便在恶劣天气情况下,例如积雪很厚。在这种情况下,雨刮器系统及其部件以及所有连接都承受很大的阻力和力矩,这就要求衬套座必须能够承受这些载荷并且不会塑性弯曲。另一方面,当行人,尤其是头部,撞击到暴露在外的支撑轴上时,刚性的衬套座使得支撑轴不能缓冲或吸收撞击力,而对行人头部造成非常严重的创伤。希望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且能够适用于不同应用中的雨刮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避免或降低对撞击到车辆的雨刮器系统上的行人尤其是行人的头部的伤害。为此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雨刮器系统,包括衬套座,其限定出轴向延伸的轴孔,用于将支撑着雨刮器系统的雨刮臂的支撑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轴孔内;固定元件,其被固定到所述车辆的车体;其中,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衬套座被配置成通过可解锁的锁合结构可拆卸地接合在一起,正常使用状态下,所述锁合结构锁合并且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衬套座因此而接合在一起,当超过预定阈值的轴向载荷或载荷的轴向分量施加到所述支撑轴上时,所述锁合结构解锁并且所述固定元件和所述衬套座因此而脱离接合,以允许所述支撑轴朝向车体移动。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衬套座是注射成型的一体件。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锁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元件和/或所述衬套座上的第一锁合特征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套座和/或所述固定元件上的与所述第一锁合特征相配合的第二锁合特征。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锁合特征是设置于所述固定元件和/或所述衬套座上的弯钩,所述第二锁合特征是所述衬套座和/或所述固定元件的垂直于轴向的表面。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锁合特征是设置于所述固定元件和/或所述衬套座上的弯钩,所述第二锁合特征是设置于所述衬套座和/或所述固定元件上的与所述弯钩相配合的切口。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固定元件是弹性垫圈,优选地,所述固定元件是金属件。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锁合特征是所述弹性垫圈的内边缘,所述第二锁合特征是所述衬套座的外表面或形成在所述衬套座的外表面上的外螺纹。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衬套座被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被构造成与形成在车体上的孔配合而将所述衬套座定位到车体。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衬套座包括与车体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构件和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移动的第二构件,当第二构件与所述固定元件接合在一起时,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衬套座接合在一起,当第二构件与所述固定元件脱离接合时,所述衬套座的第二元件和所述支撑轴一起相对于所述衬套座的第一构件朝向车体移动。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衬套座的第一构件被形成有孔,并且通过紧固件与车体紧固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紧固件是螺栓。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锁合特征是所述弹性垫圈的内边缘,所述第二锁合特征是所述衬套座的第二构件的外表面或形成在所述衬套座的第二构件的外表面上的外螺纹。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衬套座是由可变形的材料,例如不带玻璃纤维的塑料材料,制成的零件。根据本技术的雨刮器系统包括通过锁合结构的可拆卸地接合在一起的固定元件和衬套座,所述锁合结构被配置成当作用到支撑轴上的轴向力或者力的轴向力分量超过某一预设阈值时解锁。具体地,固定元件或衬套座的弯钩从衬套座或固定元件的孔或凹部中脱出或者弹性垫圈脱离与衬套座的接合,从而支撑轴和衬套座或衬套座的一部分一起朝向车体发生移动,产生的撞击力至少部分地得到减小或吸收,减轻或避免了对行人的伤害。另外,包括上述衬套座的根据本技术的雨刮器系统成本相对较低。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势,其中:图1是中央驱动的松散式雨刮器系统的示意图,其中,雨刮器系统的马达总成位于司机侧和副驾侧之间的中间位置;图2是串联驱动的松散式雨刮器系统的示意图,其中,雨刮器系统的马达总成不在司机侧和副驾侧之间而是位于司机侧外面;图3a_3c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雨刮器系统的衬套座到车辆车体的三种固定方式;图4a是根据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雨刮器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4b是图4a中X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c是载荷作用在支撑轴上时与图4a对应的示意图,图4d是图4c中y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a是根据本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雨刮器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5b是图5a中X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c是载荷作用在支撑轴上时与图5a对应的示意图,图5d是图5c中y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a是根据本技术第三优选实施例的雨刮器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6b是图6a中X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c是载荷作用在支撑轴上时与图6a对应的示意图,图6d是图6c中y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a是根据本技术第四优选实施例的雨刮器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7b是载荷作用在支撑轴上时与图7a对应的示意图;以及图8a是根据本技术第五优选实施例的雨刮器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Sb是载荷作用在支撑轴上时与图8a对应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功能或结构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装置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除非特别指出。根据本技术的雨刮器系统被装备到车辆上用于从挡风玻璃上清除尘土、落叶、道路碎屑、沉积物及类似物并且用于保持驾驶员的视野清晰。图1和图2示出了当下常见的两种松散式雨刮器系统(Loose LinkWiperSystem)100。车辆的雨刮器系统100通常包括驱动组件12,在本领域中也被称为马达总成,用于为雨刮器系统100提供动力。驱动组件12包括电机18和减速机构14。电机18通常为永磁直流电机,而减速机构14为本领域内已知的常用减速机构。电机18和减速机构14分别通过电机壳体和齿轮箱固定于车体上。图1中,雨刮器系统100的驱动组件12设置于司机侧和副驾侧之间,而图2中的驱动组件12设置于司机侧的外面。与驱动组件12相接的为连杆组件24。连杆组件24包括司机侧连杆22和副驾侧连杆26。在图1中,雨刮器系统100的司机侧连杆22和副驾侧连杆26都直接与位于它们中间的驱动组件12相连。而在图2中,司机侧连杆22与驱动组件12相连,副驾侧连杆26和司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雨刮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刮器系统包括:衬套座,其限定出轴向延伸的轴孔,用于将支撑着雨刮器系统的雨刮臂的支撑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轴孔内;固定元件,其被固定到所述车辆的车体;其中,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衬套座被配置成通过可解锁的锁合结构可拆卸地接合在一起,正常使用状态下,所述锁合结构锁合并且所述固定元件与所述衬套座因此而接合在一起,当超过预定阈值的轴向载荷或载荷的轴向分量施加到所述支撑轴上时,所述锁合结构解锁并且所述固定元件和所述衬套座因此而脱离接合,以允许所述支撑轴朝向车体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苏雷什J·齐默尔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